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7475 日期:2025-10-0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其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以达到增强对其病的护理工作。方法对306例患儿分别进行年龄及发病特点的统计,再根据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提出来自己的护理体会。结果 对306例患儿的对症护理以及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医疗及护理工作收效显著。结论 重视并提高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家长的生理及其心理的护理工作,对患儿早日康复有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为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1,2],属于血管炎性反应性疾病。以臀部及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瘀点、瘀斑、关节酸痛,腹部症状及肾脏损害等综合征,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与感染药物、食物、花粉、尘埃有关,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多见。我院儿科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入治HSP患儿30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入治HSP患儿30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临床资料为:306例中男患儿186例,女患儿120例;≤3岁:15例(4.9%);3~6岁:111例(36.3%);6~10岁:129例(42.1%);≥10岁:51例(16.7%)。

2 病例分析

  2.1 发病特点

  春季64例(9%);夏季64例(10.4%);秋季65例(21.3%);冬季145例子(47.4%)。以上病例出现皮肤损害时有典型呼吸道感染症状占39例(12.7%)。自述1 w前有不同程度呼吸道前驱感染史共183例(59.8%),其余均无明显诱因。

  2.2 皮肤损害

  306例患儿中除1例(0.3%)始终以腹痛为临床表现,未出现皮疹外均不同程度出现典型紫癜,以双下肢多见,其次为臀部,重时可累及双上肢和面部、外阴,共32例(10.45%)血管神经性水肿共24例(78.4%)多见于头部及背部。

  2.3 消化道损害

  常见于紫癜前1~5 d出现腹痛,位置不固定,其中8例于外院行急腹症手术探察后转入我院,陆续出现皮肤紫癜确诊。血便14(4.5%)例,呕吐5(1.6%)例,单侧睾丸精索扭转伴1例(0.3%),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31(10.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1.0%)例,出血性胃炎5(1.6%)例。

  2.4 肾脏损害

  主要为尿常规的改变,其中出现蛋白尿32例(10.6%),出现血尿17例(5.6%),血尿伴蛋白尿5例(1.6%),全部患儿肾损病例均无浮肿和少尿。

3 护理体会

  3.1 对患儿的护理体会

  3.1.1 心理护理

  积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有关过敏性紫癜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解释其可治愈性,解除不必要家属思想顾虑,鼓励患儿尽量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愈的信心,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1.2 加强病室环境的管理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环境清洁,限制探视人员及时间,严禁病室内一切尘土飞的清扫工作,严禁鲜花、宠物及毛制品带入病房,严禁空气清新剂及灭蚊剂的使用。

  3.1.3 饮食护理

  因此病过敏源复杂,不易确诊且易复发,饮食控制对本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未明确病因前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急性期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恢复期可食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量由少至多,对于腹痛严重及呕吐、便血者,可暂禁饮食,病情好转后再逐步由流食、半流食过度到普食。

  3.2 各型护理

  3.2.1 皮疹的护理

  大部分患儿都有皮疹,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舒适及无碎屑,以防擦伤皮肤,病情恢复期脱皮时,嘱患儿不要剥离皮屑,如有破溃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3.2.2 腹痛的护理

  腹痛时应卧床休息,告诉患儿及家属腹痛时不要热敷腹部,以防加重肠出血,腹痛严重伴有血便者应暂禁食,经静脉供给营养。

  3.2.3 关节肿痛的护理

  关节肿痛以膝关节、踝关节为主[3-5],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适当抬高患肢,肿痛关节勿热敷,可用冷敷,待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后逐渐下床活动,由于疼痛及肿胀,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应协助患儿选选用舒适体位以减轻疼痛,做好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患儿正确使用监护仪,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激素作用及副作用,嘱患儿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以防加重病情。

  3.2.4 并发紫癜性肾炎的护理

  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应卧床休息,每日定时测量血压,水肿患儿每日或隔日测体重,详细记录尿量,并予低盐饮食按医嘱予利尿或降压药治疗,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血尿消失,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正常饮食。

  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或并发肾脏损害[6-8],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不安或痛苦,向患儿及家属讲述此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嘱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出院时作好出院指导,教会家长如何观察病情,合理调配饮食,出院后0.5~1年内定期来院复查及早发现肾脏并发症。

  3.3 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9-11]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有着直接影响。首先要找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3.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对病情变化引起的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该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3.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并且护士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等。

  3.3.3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要有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应保持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只有这样,家长才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对此患儿病情相似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以消除家长的怀疑。注意有技巧地交流,通过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并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3.4 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注意沟通的技巧,能够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帮助家长更好地交流,鼓励家长提出疑问,并认真解答。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完成。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的护患关系,但不要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应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工程兵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Woo MH,Hak LJ,Storm MC,et al. Anti-asparaginase antibodies fol,lowing E. Coli asparaglnase therapy in pediatric acute lympnoblasticleukemia[J]. Leukemia,1998,12(10):1527-1533.

[2] Asselin BL,Whitin JC.Coppola DJ,et al.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three asparaginase preparatinons[J]. J Clin Oncol,1993,11(9):1780-1786.

[3] 江华,顾龙君,陈静,等.AI.L患儿L-Asp治疗相关性血浆氨基酸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81-85.

[4] 王耀平,蒋慧,谢晓恬,等.左旋门冬酰胺本科两种用药方式治疗儿童淋巴系统恶生肿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1):589-591.

[5] Wang B,Hak LJ,Relling MV,et al.ELISA to evaluate plasma antiasparaginase IgG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Joum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2000,239(1-2):75-83.

[6] Vieira-Hnherire JP,Ahlke E,Nowak-Gottl U,et al. Pharmacokinetic dose adjustment of Erwinia asparaginase in protocol II of the paediatric ALL/NHL-BFM treatment protocols[J].Br J Haematol,1999,104(4):313-320.

[7] Zalewska-Szewczyk B,Andrzejewski W,Bodalski J. Development of anti-asparaglnase antibodies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hukemia[J].Padiatr Blood Cancer,2004,43(5):600-602.

[8] Panosyan EH,SeibelNL,Martin-Aragon S,et al. Asparaginase antibody and asparaglnase 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higher-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Children`s Cancer Group study CCG-1961[J].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04,26(4):217-226.

[9] Albertsen BK,Sehroder It,Jakobsen P,et al.Antibody formation during inavenous and intramuscular theapy with Erwinia aspasisage[J].Med Pedia Oncol,2002,38:310-316.

[10]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6.

[1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