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腹腔镜 气腹 生命指数
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型的治疗手段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但腹腔镜实施气腹后对病人生命指数及气体监测结果的影响却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50 例临床观察,强调腹腔镜气腹操作期间麻醉管理的侧重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 份病例,ASA分级Ⅰ~Ⅱ,其中男36 例,女14 例。年龄25~69岁。体重55~98 kg。胆囊炎、胆石症43 例,胆囊息肉7 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所有患者术前静脉给予咪哒唑仑0.06~0.1 mg/kg。阿托品0.5 mg。以丙泊芬1~2 mg/kg,维库溴铵0.08~1 mg/kg,芬太尼0.1~0.2 mg诱导后插管。麻醉维持以丙泊芬20~40 mg/h持续泵入,吸入七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腔镜应用美国百特LA6150型,气腹应用二氧化碳。操作期间,术前与气腹前、气腹前与气腹后分别做气体监测、生命指数监测和血气分析并记录,其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腹腔镜手术气腹不同时期血气改变采用方差分析及SNK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见表1、2。术前至腹腔镜气腹操作前,病人的生命指数及气体监护结果提示无明显变化。但气腹前后病人的生命指数,特别是气体监测中的CO2、ETCO2的参数差异显著,与气腹有直接关。表1 气腹前与气腹后病人生命指数及气体监测结果显示表2 腹腔镜手术气腹不同时期血气分析改变
3 讨 论
腹腔镜尽管是微创手术,但CO2注入腹腔后腹内压上升到1.7~2.0 kPa,对呼吸循环仍然有很大的影响[1]。
本文观察到MAP在气腹后下降。CVP、P 、Paw 、ETCO2升高。PaCO2气腹后升高,pH下降。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SPO2 、 PaO2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气腹后,二氧化碳在腹腔内因温差的影响而水化。溶解的二氧化碳经血浆弥散入细胞,在细胞内,碳酸酐酶加速碳酸的形成,特别是在红细胞内以充分的速率发生。红细胞在二氧化碳运输中大部分以HCO3ˉ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转,因此,任何非呼吸性变化所引起的HCO3ˉ浓度变化将改变二氧化碳解离曲线。腹腔内吹入CO2后,腹内压上升使下腔静脉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体循环阻力相对下降。导致MAP下降。同时膈肌抬高,胸腔容积减小,引起CVP、 Paw升高。经腹膜CO2吸收是PaCO2 、ETCO2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
本文反映出的结果提示在腹腔镜气腹后,患者循环和血气的变化与二氧化碳进入体内有直接关系。故此,腹腔镜气腹操作应注意此时的进入气量、压力、速率。密切观察气体监测结果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氧浓度,过度通气,增加更换碱石灰的次数等。对某些已存在的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注意调整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态,如合理的出入量,必要的控制性降压,适当的脑保护等。做好具有针对性的抢救设施和药品准备工作,务求平稳度过腹腔镜气腹对机体的干扰期。
参考文献
[1] 王秋生,庆林,刘国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1,18:89-92.
[2] 孙大金,杭燕南.临床实用麻醉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