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7480 日期:2025-10-0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核素全身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肺癌是较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主要经直接蔓延、血管及淋巴三条途径而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比CT、X线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是诊断肺癌全身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70例骨转移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对70 例经临床诊断为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其中男40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61.2 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腺癌31 例,鳞癌28 例,小细胞癌11 例。

  1.2 仪器和显像剂 显像仪器是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finia双探头SPECT,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常规标记99mTc-MDP(MDP由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提供,99Mo-99mTc发生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

  1.3 显像方法 所有患者经静脉注射99mTc-MDP 740~925MBq,嘱患者多饮水、多小便,3~4 h后进行全身骨显像。

  1.4 骨转移判定标准 (1)病理诊断为肺癌;(2)有3处以上散在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骨转移症状明显,且排除外伤及其它骨骼病变;(3)单处或2处放射性分布异常者,经X线或MRI检查提示骨转移。由科室集体读片报告判断。

2 结  果

  2.1 根据患者治疗情况不同,所有肺癌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两组;根据转移灶的分布表现分为局限性单一病灶组和随机分布的多发病灶(大于等于3为多发病灶)组。70 例肺癌患者中经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者41 例,骨显像阳性率为58.5%,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其中48 例保守治疗组患者发现骨转移者34 例,阳性率是70.8%,22 例手术治疗组患者发现骨转移者7例,阳性率是3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肺癌骨转移灶的分布表现为局限性单一病灶和随机分布的多发病灶(大于等于3为多发病灶),表现为多发病灶者占75.6%(31/41),多发病灶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及颅骨;单发病灶部位多为肋骨、脊柱,单发病灶组10 例患者中有3 例病灶经同机CT图像融合确诊。

  3 讨  论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反映全身骨组织的代谢性改变,对诊断转移性骨肿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骨骼是肺癌最好发的、早期转移的部位之一,晚期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42%~52%[1],而国外为22%~64%。本文报道的结果较国内报道略高,与国外报道一致。

  有一部分肺癌患者只有骨转移而无其他器官转移,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对于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X线检查相比,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提前3~6 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2],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转移首选的检测方法。

  根据本组70例肺癌骨转移分布的结果,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骨转移多发生在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及颅骨,以脊柱和肋骨为多见。主要可能与脊柱、肋骨面积及数目较多,且距原发灶较近,因此受累几率较大[3];另外,肺癌易累及脊柱周围的静脉丛,它是没有瓣膜的血管网,血流缓慢,癌细胞易滞留而进入椎体,因此脊柱骨转移率较高。

  单发病灶比较少。表明肺癌骨转移一旦发生,容易广泛播散。单发病灶主要集中在肋骨和脊柱,因此对肋骨和脊柱的孤立性浓聚灶要定期随访。

  肺癌易发生骨转移,SPECT可一次全身骨成像,并有较高灵敏度,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术前、术后应定期骨扫描随访,为肺癌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寄晓,刘秀杰.实用临床核医学[M].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327.

[2] Erturan S, Yaman M, AydinG, et al. The role of whole-body bone scanning and clinical factors in detecting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hest,2005,127(2): 449-454.

[3] 侯少洋,张蕾,王建军.肺癌骨转移核素显像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2):74-7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