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英锋 张金军 牛阳 徐武清 王勇刚 马科 张金玉
【摘要】 为观察“马莲渠张氏”○R祖传正骨膏治疗骨不连的效果,对宁夏吴忠回医正骨医院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经3~8个月的治疗,2例未能完成预定治疗,治愈50例,总愈合率为83.3%,显示回药张氏正骨膏治疗骨不连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骨不连 回药张氏正骨膏 临床观察
骨不连是骨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宁夏吴忠回医正骨医院应用 “马莲渠张氏”○R祖传正骨膏治疗骨不连6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51.8岁,均为手术后骨不连,病程最长者19个月,最短者8个月。骨不连部位:肱骨中下段15例,桡骨中段7例,股骨中段2例,胫骨中下段36例。
1.2 纳入标准 ①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8个月。②未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局部疼痛、叩击痛或异常活动、功能测定不符合要求)。③X线显示骨折间隙仍在,骨折断端硬化或萎缩。
1.3 排除标准 ①治疗中合并使用皮质激素或免抑制剂者。②伤口感染或有骨髓炎者。③骨折处大块骨缺损者。④病理性骨折者。有以上情况之一者不能纳入研究。
1.4 治疗方法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肌肉等长舒缩锻炼,骨折处局部涂抹回药张氏正骨膏,隔日1次,同时骨折局部配合超短波治疗1次/日,每次20min,40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骨折局部无疼痛、无纵轴叩击痛、无异常活动等临床症状;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解除外固定的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的东西达1min以上,下肢能连续行走3min,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日即为临床愈合日期。治疗8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者为骨不连愈合,否则为骨不连不愈合。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其中58例经3~8个月的治疗,2例未能完成预定治疗,治愈50例,愈合率为83.3%。其中肱骨中段骨不连(15例)愈合13例,愈合率为86.7%;桡骨中段骨不连(7例)愈合6例,愈合率为85.7%;股骨2例全部愈合;胫骨中下段骨不连(36例)愈合29例,愈合率为80.6%。
3 讨论
骨折的愈合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覆盖、骨膜的活力、骨折的复位(对位对线)、合理的固定、功能锻炼、全身健康及医源性因素(手术、内固定)等。
回族医学[1-2]认为“三子”(金、木、活)为化育万有之纲,在生理上“三子”与“四液”(白、黄、红、黑四种液质)同步运行,资生化育。坚定者,金石之性,百骨之巨细,各安分寸而不至旁溢,通体坚整而不得解散者,皆坚定(金)之力为之也。今骨断,坚定之力受损,其之修复当受木之长性所专职。长性之为物,有吸力、有化力、有存力、有去力。能吸,则有所取,以为养育之因;能化,则其所吸者熟而变化出焉;能存,则于其所化之精微者,悉收之以散布于脏腑肢体之间;能长,则于精微之所遗者,悉皆除去之而不留也。骨折久而不愈,是木之长性虚弱,不能吸化存去,坚定骨之形成。而长性弱是因运行“三子”功用之物质基础“四液质”盛衰变异,比例失调,从而导致“活”之运用失调,不能动之于四肢百骸,亦不能兼行气与血。针对病理机制,应采用补益“四液质”,用芳香药物同气促使“木”之长性显用,并推动“活”之运动彰显,运之于脏腑,动之于四肢百骸,兼行气血。
回药张氏正骨膏全方共计32余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和营生新(活),接骨续筋,促进骨痂生长(木)的作用,对各类骨折的迟缓愈合和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显著。膏药中含有三七、乳香(回药名:捆都而)、血竭(回药名:檐木阿黑云) 、血琥珀(回药名:可哈刺拔)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药物,有无名异(回药名:木蜜纳亦)、自然铜、龙骨等接骨续筋的药物,另有蓬莪术(回药名:都卢只)、水蛭(回药名:沙塔干)等破瘀散结药物,加入麝香(回药名:答必里迷思乞)等芳香药物,尤以麝香辛香走窜,通关过窍,走而不守,与活血药相合,改善骨膜的血供,促进对硬化的骨端的吸收和新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的愈合。正骨膏经特定的祖传方法制成药膏,局部外敷,不易干燥,而易于黏着皮肤表层,通过皮肤毛孔、汗腺、毛细血管等温和持久的渗透和吸收,直达病损部位,改善了局部血运,促进骨痂生长,给骨不连的愈合创造了良好的生物学环境。本组60例患者除2例未能完成预定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回药张氏正骨膏治疗,治愈50例,愈合率为83.3%,显示回药张氏正骨膏治疗骨不连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多种细胞参与了骨折的修复,其中成骨细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回药张氏正骨膏对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以及促进骨不连愈合的机制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对产品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成义,陈卫川.中国回族医药[M]. 银川:宁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单于德.回族医学奥义[M].银川:宁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