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7例临床病理误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031 日期:2025-10-2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探讨猫抓病的误诊原因。重新阅读被误诊的7例猫抓病患者的病理片,结果被误诊为淋巴结炎3例,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瘤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 诊断CSD,通常需结合临床病史,有无猫狗等宠物接触史或抓咬伤史,及肿大淋巴结的CSD病理组织学改变。 

【关键词】 猫抓病;淋巴结肿大;误诊;病理诊断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由猫抓伤或咬伤引起的皮肤原发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自限性疾病。随着养猫、狗宠物人群的增多,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以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在秋冬季。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漏诊、误诊的7例CSD分析如下,本文将这7例猫抓病病理切片调出重新阅读,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1月漏诊、误诊,后经上级医院确诊的猫抓病例7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9岁。病程2月至5月不等,平均20岁。

  1. 2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腋窝4例,肘部1例,颈部1例,腹股沟1例,受伤处有红丘疹;淋巴结直径2. 5~6. 0cm质韧,可移动,皮肤表面色正常。局部轻触痛7例,不规则低热2例,乏力1例。

  1. 3 病理及误诊结果

  7例患者肿大淋巴结手术切除后均送病理检查。肉眼观病变淋巴结可达花生米至鸡蛋大,质中等,切面有时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显微镜下见淋巴结的坏死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星形脓肿,副皮质区扩大,内有多个微脓肿形成;以微脓肿为特征性的星形,中央为中性粒细胞聚集,周围有大的转化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小淋巴细胞;时间较久的微脓肿,中央的中性粒细胞变为凝固性坏死,呈星芒状、口唇样。周围有栅栏状的上皮样细胞围绕,形成肉芽肿,还可出现Langhans多核巨细胞,或纤维化,通常以上病变交叉重叠。

  误诊结果:7例猫抓病被误诊为淋巴结炎3例,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瘤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

  2 讨论

  2. 1 CSD的发病原因及途径

  CSD的病原体是细菌门立克次体目、巴通体科、巴通体属的汉赛巴通体[1]。该病原体感染不发病,但携带病原体的猫、狗抓或咬伤人后,或其身上跳蚤叮咬人后可发生CSD,人在猫经常活动的场所被带尖的物品刺伤甚至非常轻微时,也可引起猫抓病[2]。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报道。

  2. 2 CSD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随CSD病程的进展,淋巴结镜下一般分为4期:(1)网状细胞增生期;(2)肉芽肿形成期;(3)脓肿形成期;(4)干酪样坏死期;多数情况是各期交叉重叠,很难明确分期。在网状细胞增生期,脓肿尚未充分形成时,转化大的淋巴细胞增生易与霍奇金淋巴瘤相混淆,但霍奇金淋巴瘤中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中可找到R-S细胞。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时,也易与霍奇金淋巴瘤相混淆,但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炎症背景相对较轻。CSD的二、三、四期易与淋巴结结核相混淆。淋巴结结核显微镜检可见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干酪坏死灶等,与CSD相似,其区别为CSD坏死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淋巴结核缺如,抗酸染色也可帮助鉴别,手术切除淋巴结可注意到淋巴结结核周围有粘连。CSD与性病淋巴肉芽肿的鉴别应引起重视,二者的组织学鉴别较困难,应结合临床资料及Frei氏皮肤实验来判断,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多发在腹股沟[3]。CSD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鉴别,后者的坏死灶中无中性粒细胞,且不形成肉芽肿[4]。

  2. 3 CSD的临床诊断

  通常是:(1)结合病史,有无猫狗等宠物密切接触或抓咬伤史。(2)有无淋巴结肿大,及其部位伴发症状。(3)淋巴结的CSD病理组织学改变。也可结合医院实际条件做CSD特异抗原皮内试验,或Warthin—Starry氏银染色检出短杆菌,则使CSD的诊断更加可靠。一般依据前3条即可诊断。

  2. 4 CSD误诊原因

  由于CS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肿大的淋巴结在2个月左右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发展到三、四期坏死、纤维化的肿大淋巴结消退不佳,才考虑治疗,CSD误诊原因可能是:(1)被猫狗等宠物抓咬伤后,皮肤红丘疹与淋巴结肿大未同时出现,病史提供不全;(2)临床、病理医生对CSD认识不足;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时,加之有轻度触痛,使用某些抗生素淋巴结暂时缩小易被误诊为“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尤其伴有上感、扁桃体炎等病史时。当抗生素控制无效且淋巴结呈块状,易被误诊为“淋巴瘤”。PPD试验阳性且不完全符合淋巴结炎和淋巴瘤表现的年轻患者易被误诊为“淋巴结核”。

  2. 5 避免误诊的措施:(1)对局部表浅淋巴结肿大不能用淋巴结炎解释,并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时,首先要追问有无乏力、低热等表现,近期有无猫狗抓咬伤等密切接触史,如有要考虑CSD的诊断。(2)行淋巴结病理检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才能降低、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丁洪基. 猫抓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5):475-477.

  [2]陈杰,黄高晟. 医家金鉴. 病理学卷[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7:147.

  [3]Juan Rosai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 第九版.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900.

  [4]刘彤华. 诊断病理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6-62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