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183 日期:2025-10-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PDR 18例(22只眼)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 28个月,平均(8.5±5.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6眼(72.7%),视力不变4眼 (18.2%),2眼 (9.1%)视力下降;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早期角膜水肿3眼(13.6%),视网膜脱离2眼(9.1%),玻璃体再出血3眼(13.6%),继发性青光眼1眼(4.5%),眼球萎缩1眼(4.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致盲率占糖尿病全部眼部并发症的80%[1]。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持久的黄斑水肿和渗出,常导致患者严重的视力丧失或者失明。玻璃体手术能够有效清除新生血管出血导致的玻璃体积血,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2]。现将本院2005-2008年收治的以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PDR病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1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其中男11例,平均年龄(62.4±11.4)岁,女7例,平均年龄(64.6±8.6)岁。手术时间40 ~120min,平均(70.5±18.3)min。

  1.2 术前患眼检查

  包括视力、裂隙灯、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压测量、眼部A/B超、视觉电生理检查。术前视力为光感~0.2。其中单纯玻璃体积血8只眼,视盘新生血管2只眼,黄斑病变6只眼,玻璃体的增殖膜不伴视网膜脱离2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合并黄斑牵拉2眼,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2只眼。参考我国1984年由眼底病学术会议指定的PDR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Ⅳ期10眼,Ⅴ期8眼,Ⅵ期4眼。

  1.3 术前全身情况检查及准备

  检测患者血糖、血压,对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做初步评估。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请内科医生会诊后行内科治疗,血糖控制后在心电监护下行眼科手术。

  1.4 手术方法

  采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SD-III玻璃体切除器,配合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玻璃体切割头、导光纤维、穿刺针、灌注头等器械进行标准的经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以600r·min-1速率行玻璃体切割,切除视轴玻璃体与视网膜无黏连的玻璃体及周边玻璃体,将玻璃体与视网膜黏连部分分段切除,剥除视网膜前膜,根据视网膜下膜存在的部位及多少决定是否取或不取视网膜下膜。将黄斑表面增殖膜彻底剥离干净,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激光波长为532nm,能量150~450mW。持续时间0.2~0.3s,每只眼的局部或广泛视网膜光凝点数为235~674个点,平均451个点,如存在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则联合气/液交换,注入12% C3F8气体或硅油。

  1.5 手术后随访观察

  术后随访观察3~28个月,平均(8.5±5.2)个月。随访中根据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治疗。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PDR分期同术前一致,术后Ⅳ期病变视力改善最好,尤其术前曾完成PRP者,Ⅵ期病变视力最差,易出血,术中激光不容易完成。手术前后的视力对比: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6眼(72.7%),视力不变4眼 (l8.2%),2眼 (9.1%)视力下降。表1 术前、术后视力分布(略)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3眼(13.6%),无特殊治疗自行恢复,3~7d消退;术后1~ 6个月玻璃体再出血3眼(13.6%),2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1眼保守治疗,最终发生虹膜红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5%);眼球萎缩1眼(4.5%);视网膜脱离2眼(9.1%)。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代谢的紊乱使细胞功能降低、视网膜周细胞选择性丧失、血小板的黏着和凝集异常、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导致视网膜的缺血缺氧,诱生新生血管和纤维细胞增殖,增殖条带收缩牵引引起新生血管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等而严重影响视力[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今尚缺乏针对性较强的药物治疗。早期可进行激光治疗,控制病变的进展;当发展至PDR时,玻璃体切割术是挽救患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能清除陈旧的积血,切除黏连的玻璃体后皮质,切除或切碎纤维血管膜,解除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4]。本组18例22眼PDR经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提高16眼(72.7%),显示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的有效性。

  PRP是玻璃体视网膜术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其优点为光凝在接近视网膜表面进行,直接光凝病灶,定位准确,可任意选择角度及距离,能量小,效果确实可靠。本组所有术眼行全PRP,对PDR有控制作用,术后反复出血发生率低[5]。

  对于增殖病变十分严重,视网膜广泛增厚、牵拉性脱离的病例,手术复位视网膜很困难,即使复位,视功能也不佳,应慎重手术。本组1只眼术后眼球萎缩病例即为早期手术适应证选择不佳造成。本组中发生虹膜红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1眼为有局部视网膜脱离的患眼,手术前未经有效的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未及时补充激光治疗所致。本组病例中2眼因视网膜水肿未能获得满意的激光反应,虽然在术后又补充了激光,但仍于术后2个月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本组中单纯玻璃体出血的病例大多数术后视力恢复较好,所以正确掌握和了解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术后视力恢复影响因素(术前黄斑脱离、视网膜下增殖、术后高眼压等)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Kempen JH,Colmain BJ,Leske MC,Haffner SM,et al.Eye Diseases Prevenlence Research Group.The preven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mong adults in the untied states[J].Arch Ophthalmol,2004,122:552-563.

  [2]高立新,张微.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55-58.

  [3]黎晓新,姜燕荣,尹红,等. 进展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价值与意义[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4]颜华,韩琪.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57-159.

  [5]Lahey JM,Francis RR,Keamey JJ,et al.Combining phacoemulsifieation and vi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Curr Opin Ophthalmol,2004,15:192-19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