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342 日期:2025-10-28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小芬,宋丽琴,马培花

【关键词】 胰岛素泵 糖尿病 临床护理

胰岛素泵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可按需要随时调节输出基础量,进餐时可追加餐前剂量,患者不必每日数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生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血糖控制显著优于常规皮下治疗。我院内分泌科自2002年开始将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4年3月-2007年3月住院糖尿病患者125例,其中男70例,女55例,年龄12~76岁,平均(48.12±27.23)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1型糖尿病患者20例,糖尿病病史1~20年。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40例,周围神经病变者35例,糖尿病足患者15例,胆石症8例。空腹血糖在10.1~28.3mmol/L。

  1.2 方法

  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胰岛素泵治疗组采用MiniMed 507胰岛素泵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根据医嘱设定初始量调试好胰岛素泵以腹部为输入部位,用碘伏消毒,待自然干燥后将针尖以助针器迅速插入,垂直进针轻轻转动拔出辅针,贴好胶布,根据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约7~10d更换注射部位及耗材。用拜安仪血糖仪监测全天7次血糖;常规治疗组予以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三餐前皮下注射,其中29例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两组治疗1~2周后,监测全天7次血糖及观察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

  1.4 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控制良好,控制天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表1 两组血糖控制良好的天数比较(略)表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略)

  2.1 置泵前护理

  2.1.1 评估患者

  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所以要求患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理能力,护士应该从患者的认知水平到动手能力给予全面评估。

  2.1.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1],在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 患者大多情绪不稳定,表现出紧张焦虑,对胰岛素泵虽然愿意接受,但仍然存在疑虑,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治疗期间护士需要配合医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随时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同时教给患者置泵的知识,以便自我观察,护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是取得置泵成功的关键一环。

  2.1.3 饮食护理

  由于胰岛素泵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有体外模拟胰腺之称,患者会认为使用胰岛素泵后可随意进餐而不控制饮食,护士要告知患者胰岛素泵虽然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但它不能根治糖尿病,患者仍需要坚持糖尿病饮食才能确保血糖的稳定。

  2.1.4 皮肤护理

  胰岛素泵输注部位可选择腹部、臀部,置泵前嘱患者沐浴更衣,做好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局部感染机会。

  2.2 置泵后护理

  2.2.1 护士应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降糖原理及操作方法,各种常见故障及处理,注意使用电池电量,泵入输注剂量,管道有无堵塞、折管及脱落等,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报警后的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在游泳、剧烈运动,做X光或CT检查时可暂时将泵分离开,待需要时重新接上。如长时间地离泵要根据具体情况,按医嘱用其他方法补充漏打的胰岛素量。

  2.2.2 血糖监测

  置泵后前3d每日检测血糖5~7次,3d后视血糖情况改为每天3~4次,测餐前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详细记录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

  2.2.3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置泵后3~7d为调整期,血糖控制尚不稳定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护士要向患者详细解释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如出现饥饿感、心慌、软弱无力、出冷汗等,若出现上述症状,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嘱患者进食糖果2~3块、饼干3~4块或进食甜饮料200mL等。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症状不典型且很危险,易在夜间发生,护士要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反应。

  2.2.4 穿刺部位皮肤观察

  置泵后要经常观察输注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感染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更换输注部位。无异常一般7~10d更换一次输注部位。

  3 讨论
  
  胰岛素泵能相对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临床应用时可按机体需要作程序化的设置,设计为24h持续向体内输注微量胰岛素(基础量)及餐前再按需输注负荷量,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符合生理性,本组患者应用1~2周后,血糖控制天数明显缩短,缩短了住院日,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由于泵内应用的是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使机体吸收更加稳定,其吸收差异性<3%[2],从而使注入的胰岛素吸收均衡,避免了应用中长效胰岛素因吸收不稳定引起的血糖波动,保证了各时段血糖的稳定,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显著。总之,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较好,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熊兆,陈晓岗,姚树桥,等.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其对糖代谢控制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263-264.

  [2]Lauritzen T,Pramming S,Deckert T,Binder C,Pharmacokinetics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Diabetologia.1983;24:326-32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