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征,杨艺,刘明智,詹军
【摘要】 2007年12月30日,吴忠市报告3例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整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双下肺捻发音;胸片显示急性弥漫性双肺粟粒性结节,呈进行性加重;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增快;1病例肺组织穿刺标本抗酸杆菌染色阳性;3例病例血清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IFA阳性,2例死亡病例肺部标本中获得“结核分枝杆菌”, DNA指纹图谱一致;患者无特殊免疫史和接触史,患者周围未发现有类似病例。本起疫情为一起罕见的家庭聚集性粟粒性肺结核爆发,为同源感染。
【关键词】 家庭聚集性;粟粒性肺结核
2007年12月30日,吴忠市电话报告该市人民医院收治3例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08年1月13日2例死于呼吸衰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在2例死亡病例肺部标本中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DNA指纹图谱一致,为同源感染,该事件最终定性为一起家庭聚集性粟粒性肺结核爆发。宁夏疾控中心对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事件发生经过
3病例为姐妹3人(简称病例甲、乙、丙),回族,家住吴忠市XX镇X村。
病例甲:1991年10月18日出生,吴忠市XX清真食品厂罐装车间工人。2007年12月18日出现咳嗽、气短,发热等体征。21日晚,因气短、呼吸困难,到市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22日胸部X线片和CT显示:双肺广泛弥漫性间质改变,在市医院门诊留观诊疗,初诊为肺间质病;25日以“间质性肺炎”转入呼吸内科。转入时查体肺部仅呼吸音粗。30日转入传染病科,用阿奇霉素和激素治疗。2008年1月8日,自觉症状减轻,申请出院并带药醋酸泼尼松遵医嘱服药。1月20日行抗细菌、抗痨治疗,目前已经痊愈。
病例乙:1994年3月20日出生,吴忠市某镇中学初二学生。2007年12月12日出现咳嗽、气短,发热,在家自行服用Vc银翘片、甘草片。26~27日,气短加重;28日入住吴忠市医院救治,胸部CT表现与病例甲相同,用阿奇霉素和激素治疗。2008年1月3日,转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后病情持续加重,体温达39.2℃ ,呼吸急促,双肺间可闻及湿性口罗音,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胸部CT显示双肺间质纹理增多。11日转入ICU病房;13日晚死于呼吸衰竭。
病例丙: 2005年10月8日出生。2007年12月18日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12月26日到镇卫生院就诊,给予头孢塞钠、病毒唑、青霉素、双黄连静脉输液治疗,无明显好转。28日入住吴忠市医院儿科,30日转入传染病科,用阿奇霉素和激素进行治疗。2008年1月3日转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院时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13日晚死于呼吸衰竭。
对3例病例进行流调后,认为病例不符合国家“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标准,卫生部抽调国家级流调、临床专家组参与调查,并采集病例标本带回国家实验室检测,于2008年1月20日和11月反馈了检测结果。
2 实验室检测
采集了患者全血、咽拭子、痰吸液、肺穿刺液、肺活检样等标本,进行全血培养、甲型流感病毒、军团菌、H5N1病毒核酸、鼠疫抗体、HIV抗体、抗酸杆菌等多方面检测; 采集病房和家内物品表面样本做细菌学培养。
结果:(1)1例死亡病例肺组织穿刺标本抗酸杆菌染色阳性;(2)1例死亡病例的两份痰吸液PCR(IS6110)检测阳性;(3)3例病例血清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IFA阳性(均超过1∶1024);(4)在两死亡病例肺部标本中获得“结核分枝杆菌”,该菌DNA指纹图谱一致,为同源感染;(5)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等抗痨药物敏感;(6)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流行病学特征
3.1 患者居住地及家庭情况
病例所在村共有7个队,619户,2342人,14岁以下儿童450人。村民主要以务农、打工、经商为主。患者家位于城郊结合部,与另外2户共居一个庭院。1户为病例三叔家,有三叔、三婶和1个3岁多的男孩;另1户为个体户,有两成人和1个15岁的女孩。3户居民饮用水为城市自来水。
3.2 病例父母工作情况
父亲:37岁;母亲:36岁,以种田和打零工为业,其父从事铝合金门窗安装,其母从事粉刷、打磨墙壁。两人近期均无外出史。
3.3 三病例日常生活情况
病例家有2间卧室,病例丙与父母同住一间;病例甲和乙同住一间。卧室之间是一客厅,堆放杂物。
病例甲:2007年7月初中毕业后,于10月进市X食品公司当包装工,主要工种是成品打包。病例乙:在镇中学初二年级上学读书。病例丙在家由母亲照看。三患者毛巾、牙缸、水杯分开使用。
3.4 暴露史
病例乙发病前1周曾在其院中接触过1只死亡多日的鸟(据回忆:鸟尸干枯,鸽子大小,毛色似麻雀,鸟名不详)。病例家及邻居均未饲养家禽;周围居民否认近期有病死鸡现象。三人发病前1周无外出史。否认特殊进食史、注射史、病死禽类接触史等。
3.5 既往史和免疫接种史
3病例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按免疫规划程序完成了一类疫苗接种,无任何过敏史。
3.6 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与病例家同一院落居住的其他2户居民、甲所在的工厂、乙所在的学校均无类似病例发生。与病例有过接触的亲属和各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也未出现类似病例。
4 疫情分析
4.1 呈家庭聚集性,亚急性起病,病程1个月,进行性加重。
4.2 流行病学:病例乙在发病前1周有短暂死禽接触史。
4.3 主要症状: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
4.4 主要体征:发热,呼吸急促,双下肺捻发音。
4.5 实验室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增快;1病例肺组织穿刺标本抗酸杆菌染色阳性;1病例的痰吸液PCR(IS6110)检测阳性;3例病例血清(IgG)IFA阳性(均超过1∶1024);在2例死亡病例肺部标本中获得“结核分枝杆菌”,杆菌DNA指纹图谱一致,为同源感染;分离出的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等抗痨药物敏感;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6 影像学:呈现急性弥漫性双肺粟粒性结节,随病程延长呈融合加重。
4.7 其他系统和器官损伤轻微。
4.8 抗生素、激素治疗无效。
4.9 存活病例经抗菌和抗痨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5 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国内少见的家庭聚集性粟粒性肺结核爆发,为同源感染,但传染源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