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治疗双硫仑样反应21例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328 日期:2025-10-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21例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回顾24例经常规治疗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生脉治疗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血清CK-MB水平明显下降 (P<0.05)。表明生脉注射液对双硫仑样反应具有良好疗效,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双硫仑样反应;乙醇

近年来,随着各种原因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增多,部分患者在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尤其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过程中或在停药后短期内接触含乙醇制品而出现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 reaction)的比例也明显增加,部分患者甚至诱发心绞痛、低血压休克、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急危重症。在治疗上主要采取补液、促进乙醇代谢、扩冠及对症治疗等方法。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了21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06年12月-2007年10月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21例资料完整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作为生脉治疗组(Ⅰ组),以2006年1月-2006年11月经常规治疗的24例资料完整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Ⅱ组),所有患者均否认酒精过敏史且发病前饮酒量明显少于平时,并可排除上述药物过敏反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致双硫仑样反应药物和诱因、发病至用药时间、平素平均动脉压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略)

  1.2 双硫仑样反应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两组临床表现(略)

  1.3 治疗

  全部患者留诊观察,给予心电血压监护、静脉补液(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3.0g+维生素B6 0.1g静脉滴注)以补充血容量、促进乙醇代谢;恶心呕吐明显者给予溴米那普鲁卡因(爱茂尔)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肌注;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绞痛者给予罂粟碱肌注或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含服;低血压者如果经补液血压不能上升,静脉给予升压药多巴胺和间羟胺;反应严重者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或异丙嗪(非那根)12.5~25mg肌注。Ⅰ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静脉补液前首先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生脉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对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患者均提检血清CK-MB并于用药后1h复查,记录全部患者用药后1h平均动脉压和症状恢复时间。症状恢复标准:患者心悸、胸闷、头痛、呼吸困难缓解,颜面潮红消退,血压、心率、心电图恢复正常。

  2 结果
  
  生脉治疗组(Ⅰ组)症状恢复时间为20~130min,平均(62.4±16.3)min,常规治疗组(Ⅱ组)症状恢复时间为30~180min,平均(80.5±20.7)min,Ⅰ组短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BP),平素MBP与用药前MBP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hMBP Ⅰ组高于Ⅱ组(P<0.05);组内比较,Ⅰ组患者用药前MBP低于平素MBP(P<0.05),用药后1hMBP高于用药前MBP(P<0.05)且与平素MBP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患者用药前MBP低于平素MBP(P<0.05),用药后1hMBP与用药前MBP无统计学意义但仍低于平素MBP(P<0.05)。Ⅰ组21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血清CK-MB含量升高,Ⅱ组24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血清CK-MB含量升高,两组患者用药前血清CK-M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hⅠ组血清CK-MB含量低于Ⅱ组并且低于用药前 (P<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与血清CK-MB含量(略)

  3 讨论

  双硫仑(disulfiram)、又名戒酒硫、双硫醒、酒畏等,其结构中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MTT),可抑制乙醇体内代谢途径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体内乙醛浓度升高而产生对乙醇的过敏反应[1]。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在服用此药后一定时间内饮酒,会引起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有大蒜样气味等不舒服的症状,甚至发生休克,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惊厥及死亡,这就是所说的双硫仑-酒精反应,也称双硫仑(样)反应[2-3]。

  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血中乙醛浓度升高。乙醛具有肝毒性、心肌毒性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并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引起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ST-T改变[4-6]。尽管双硫仑样反应经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但若处理不及时尤其是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引起猝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并积极给予治疗。

  生脉注射液(Shengmai Injection,SMI)组方来源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是由“复脉救液”的经典古方“生脉散”又称“生脉饮”利用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高效提取物,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按1∶3.12∶1.56比例配伍组成。人参皂甙可直接灭活黄嘌呤氧化酶,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功能;麦冬具有防止心肌脂质过氧化、改善心肌代谢作用;五味子能直接清除活性OFR,并具有增加冠脉血流和组织血液氧供应的作用,因而能改善心肌及组织细胞的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生脉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理气开窍、益气强心、补气敛汗、生津复脉等功效。由于其有良好疗效及极少不良反应,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冠心病及抗休克等[7]。双硫仑样反应的病机为心气虚衰,故采用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恢复时间[8]。现代中药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能强心,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冠脉流量,调节血压,纠正微循环障碍,抗脂质过氧化和钙超载,清除氧自由基,抗缺血缺氧[7]。
  
  本研究显示,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双硫仑样反应可提高患者平均动脉压,使发生心肌细胞损伤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血清CK-MB水平下降,表明生脉注射液可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减轻乙醛的心肌毒性,有利于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东,王育珊,刘德新.抗生素致戒酒硫样反应的诊治及醒脑静注射液的干预作用研究[J].临床荟萃,2006,21(13):957-958.

  [2]张红,苏德森.戒酒药双硫仑[J].中国新药杂志,2000,9(11):747-749.

  [3]谢协忠.静脉滴注头孢唑啉致戒酒硫样反应1例[J].临床荟萃,2006,21(12):892.

  [4]郑雪冰,孙晓莉,李苹.甲硝唑致双硫仑样反应18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89-190.

  [5]冯婉玉,蔡爽.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药物的戒酒硫反应[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5):327-328.

  [6]李辉.双硫醒反应60例急诊抢救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3):227.

  [7]马丕勇,孙晓莉,易梦秋.生脉注射液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改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5):429-430.

  [8]张玉岭.生脉注射液抢救重症双硫醒样反应2例[J].河北中医,2004,26(2):9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