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耻骨联合过长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骨盆外测量正常、耻骨联合长度>6cm的产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骨盆外测量正常、耻骨联合长度<6cm的产妇8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80例耻骨联合过长组中产程异常67例、胎方位异常58例以及难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耻骨联合过长组常伴有骨盆出口前后径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耻骨联合过长与分娩有密切关系,在产科工作中应重视耻骨联合长度的测量。
【关键词】 耻骨联合过长;分娩结局;难产
耻骨联合是构成骨盆的一部分,正常耻骨联合全长约4.2cm[1]。近年来,我们在处理头位难产时,注意到耻骨联合过长对分娩的影响甚大。本文分析我院妇产科近5年来耻骨联合过长病例80例并与同期耻骨联合长度<6cm的病例80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耻骨联合过长对分娩的影响,并对耻骨联合过长的产时处理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耻骨联合过长的产妇80例(简称过长组),与同期骨盆外测量正常,无耻骨联合过长80例进行比较(简称对照组)。两组年龄均在23~33岁,孕龄37~42周,均为初产、单胎、头位,无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的长度,耻骨联合长度>6cm诊断为耻骨联合过长[2]。对耻骨联合过长者,按照凌萝达提出的方法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骨盆内测量。
1.3 新生儿体重
耻骨联合过长组中新生儿平均体重(3123±152.3)g,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237±128.4)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耻骨联合过长与产程异常
80例耻骨联合过长组,产程异常者67例(83.8%),对照组8例(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两组产程异常比较(略)
2.2 耻骨联合过长与胎方位异常
80例耻骨联合过长组,胎方位异常58例(72.5%),对照组异常6例(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耻骨联合过长与分娩方式
耻骨联合过长组阴道助产率(37%)高于对照组(5%),P<0.01,见表3。表2 两组胎方位异常比较(略)表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略)
2.4 耻骨联合过长与骨盆出口狭窄
对耻骨联合过长者均行骨盆内测量,发现67例(83.8%)产妇伴有骨盆出口前后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照组前后径狭窄6例(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表4 两组产妇骨盆出口前后径比较(略)
3 讨论
3.1 耻骨联合过长与分娩的关系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在分娩三大因素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骨盆的大小与形态能否适应胎儿是决定分娩顺利与否的关键,成年妇女的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所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但是在产科工作中,耻骨联合长度很容易被人忽视,本组资料表明耻骨联合过长的产妇剖宫产率达46.2%,明显高于对照组(5%)。耻骨联合是构成骨盆前后的主要部分,耻骨联合长度代表骨盆前部分的深度。正常骨盆结构为前短后长的弯圆柱形。若耻骨联合过长,就会使骨盆前部深度增加,影响胎头旋转,不利于自然分娩。耻骨联合过长的产妇联合向后倾斜,使骨盆前后壁内聚,造成骨盆有效前后径缩短,即使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也会影响胎头下降及内旋转,以致发生产程延长和胎方位异常,从而增加了难产的发生率。本组资料表明耻骨联合过长组骨盆出口前后径不同程度的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耻骨联合过长组产程异常、胎方位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重视耻骨联合长度的测量、早期发现、适当处理
为了减少难产的发生率,在产科工作中,应该重视耻骨联合长度的测量,如发现耻骨联合长度>6cm时,应常规测量骨盆出口前后径,及时发现异常。尤其是估计新生儿体重≥3500g,难产发生率明显增高,出口前后径<10cm,给分娩造成较大的困难。遇耻骨联合过长者,产程中要保持较好的产力,以利于胎头下降和内旋转,以纠正异常胎方位。进入宫颈扩张最速阶段,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双腿髋、膝关节屈曲,大腿贴近腹部,耻骨弓上移,可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大1.5~2 cm,有利于胎头下降和内旋转,减少难产的发生率[3],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4.
[2]凌萝达,顾美礼.分娩的基础知识//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1.
[3]张莉茹.肩难产的识别与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4(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