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8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788 日期:2025-11-02 来源:论文网

     作者:唐移忠,莫可良,曾定元,秦梅

【关键词】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环形电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子宫颈原位癌。而宫颈癌的发病率始终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积极处理CIN 可以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早期诊断可以达到治愈[1]。我院自2005年4月~2007年8月,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erp cytologic test,TCT)、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98例,出血少、安全、有效。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自2005年4月~2007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主诉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多,或妇女普查者行TCT检查,结果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确诊为CIN 98例。其中,CINⅠ19例(经物理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者),占19.38%;CINⅠ~CINⅡ36例,占36.73%;CINⅡ30例,占30.61%;CIN Ⅲ 29例,占13.26%。患者年龄为21~54岁,其中21~30岁34例;31~40岁46例;大于40岁18例。均行LEEP手术。
  
  2.手术方法 采用美国ellman公司生产的LEEP环切电刀,频率3.8 MHz,透热输出功率及电凝功率为30~40 W。月经干净3~7天行LEEP治疗,术前根据阴道镜活检定位病变范围CIN级别选择不同型号的LEEP刀头,最常用的尺寸是20×15 ㎜、20×10 ㎜、10×10 ㎜;功率设置:选择BLEND(切、凝混合)档,功率设置在40 W。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铺巾暴露宫颈后,用碘液再次确定病变范围,局麻用1%利多卡因10 ml,在转化区外侧的12、3、6、9点注射。电圈进出的位置:宫颈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应选择在转化区病变边缘外侧3~5 ㎜处,宫颈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应选择在转化区病变边界进出,以宫颈自左向右(或自下而上),从转化区9点外侧垂直插入,水平横向平缓地移动至3点外侧垂直向上滑出,深度15~20 ㎜。切除组织标记定位送病检。术后创面用球状电极止血或电凝止血,随后,局部用碘伏纱布压迫填塞,嘱24 h后自己取出。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3.术后观察和疗效判定 术后10个月每周随诊1次,观察宫颈修复情况。术后1年每3个月作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若正常第2年改6个月1次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疗效判定:术后半年无CIN病变为治愈;术后1年内仍有CIN为病变持续存在;所有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

  结果

  1.手术情况 98例手术患者手术时间5~15 min(14±0.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15±2.5 ml)。
  
  2.LEEP病理标本与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对照 63例(64.28%)LEEP与阴道镜下点状活检病理完全符合,术后CIN级别上升10例(10.20%),级别下降25例(25.51%)。详见表1。

  表1 LEEP病理标本与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对照(略)

  3.术后随访 LEEP术后,CIN Ⅲ中1例为原位癌作全子宫切除,1例为浸润癌行根治术。其余96例术后创面:1周可见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淡红色,痂皮形成。其后由于痂皮脱落创面出现少许渗血。术后1周复查,给予阴道、宫颈碘伏消毒,防止感染。其中3例,术后15 d,宫颈结痂脱落时出现创面渗血稍多,给电凝止血,局部敷致康胶囊,并纱布填塞止血。96例术后4周复查,宫颈光滑,外观完全恢复自然状态。术后3个月TCT,93例阴性,1例为CINⅠ~CINⅡ,2例为CINⅠ,阴道镜检查未见异常。随访中正常者每3个月复查1次TCT,连续2次正常者改半年复查1次,所有病例全部随访12个月。92例无复发者,治愈率为95.83%(92/96)。

  讨论

  LEEP由法国学者Cartier(1981)首创,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其原理是经电极尖端产生3.8 MHz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后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电波而瞬间产生高热来完成各种切、割、凝止血的手术目的,这种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CIN各级病变。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较理想的方法[2]。其优点为快速简便、廉价、并发症少,便于门诊治疗[3]。能够获得足够的宫颈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因LEEP系在低电压下工作,环形金属丝电环切除组织边缘无炭化区,可供病理学检查[4]。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年龄越来越年轻,CIN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有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发展成宫颈癌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为10~15年,如果在此期间经过广泛有效的筛查,规范子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过程,将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途径[4]。LEEP能较彻底地切除病变组织,阻断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本组病人均采用利多卡因局麻,无明显痛苦、术中出血也不多,术后仅有3例在脱痂时出血如月经量,考虑与创面感染及烧灼面面积大造成大片脱痂引起,故术前应排除阴道及宫颈急性感染,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合理掌握手术范围和深度[5]。98例LEEP手术标本中,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63例(64.28%),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5例(25.51%),可能与阴道镜活检时取材在病变严重部位有关。术后级别上升10例(10.20%),发现宫颈浸润癌1例,说明LEEP应用对宫颈病变的诊断起了肯定的作用,弥补了阴道镜对宫颈暴露不清的缺点,而单靠阴道镜活检诊断有可能遗漏部分严重病变部位。也有学者认为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相互补充[6]。本组LEEP手术一次成功率高达95.83%,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因不影响生育,应为首选,LEEP术后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总之,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宫颈病变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LEEP以其省时、简单、安全、费用低廉、宫颈管病变处理好,对邻近组织损伤小,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的优点,术后切片及切缘又能病理检查,而成为最好的锥切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

  [2]Murta EF,Silva AO,Silva EA.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 negative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conization and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Eur J Gynaecol Oncol,2006,27(1):50-52.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6.

  [4]卞美璐.高频电波刀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设备,1999,5(8):30-32.

  [5]Natee J,Therasakvichaya S,BoriboonhirunsarnD.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residual cervical neoplasia insubsequent hysterectomy folloing LEEP orconization[J].J Med Assoc Thai,2005,88(10):1344-1348.

  [6]邓元洪,夏恩兰,孟 戈,等.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而不影响生育的新方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7(81):422-42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