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901 日期:2024-01-23 来源:论文网

  摘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结合文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训练学生运用正规政治课用语,发展政治思维。明确政治词语的确切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指导学生搜集政治信息,拓宽知识面。
  关键词:学习氛围;政治用语;政治思维;词语含义;搜集信息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课程内容知识性、理论性强。与具体、直观、形象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个人、家庭生活教育相比较,是实现由个人、家庭生活走向社会、国家内容的进程,课程内容要抽象得多、深奥得多,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知识点解释,在课堂上对概念、原理的学习讲解,要采用举例法,把难懂的道理转化为学生身边的事情,以便于其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理性认识,如,通过上网下载、相关电视节目、摘抄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活动,摘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经济会议”等内容,并适时加以分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营造学习氛围,为提高理性认识打基础。
  二、区分口语和政治用语,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观点被人们熟知并接受,但人们口语中的概念和政治学中的概念有一定差距,缺乏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这一偏差,让学生更规范地使用政治课用语。有些内容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生理解有关哲学原理带来障碍。比如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正确的表述应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分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而正确认识才是真理。虽然学生的课堂学习中都能顺利接受这一原理,并能熟练运用,但由于思维的惯性,很多学生在书写时会不自觉地写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除了让学生们从两方面考虑问题之外,同时要强行纠正不正确的用语,背诵这句话,形成强制性记忆,训练学生的政治思维,使学生对这句话从政治角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
  三、纠正认识偏差,明确政治词语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词语含义和我们平时的生活用语、文学用语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需要老师详细加以解释。在学习唯物史观的时候,在“人民群众”这个概念认识上就出现问题: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社会进步的人。有的学生就提出“英雄人物、杰出人物”在历史上也起到了推动历史的作用,他们属于人民群众吗?在这里就要给学生界定一个范围:人民群众指那些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或者说没有留下明显痕迹而推动过历史社会进步的人。比如,毛泽东推动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他所做的贡献比单个人大得多,所以我们把他单独评价,而不放在这些不知名的人中一起评价。他就不是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群众”。
  四、调动学生搜集政治课信息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在学习中教师除了要不断搜集材料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如《5年高考3年模拟》一书中,每页都有高考政治智力背景一栏,本栏目内容介绍的都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或一些具体的事例,能使学生在轻松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国外利息税如何征收”“网上银行三不要”“遗失发票是否丧失维权资格”等等学生喜欢的内容,既联系了教材,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引导学生看新闻、看经济节目、看经济纠纷案例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