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id=zoom>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学习主体 学习兴趣
一、利用新课的导入,激发学习激情
1.问题导入。思维永远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讲《大唐盛世》一课时,我先朗诵了诗人杜甫描绘唐朝盛世景象的《忆昔》诗,然后抛出问题,繁盛的唐朝为什么由盛转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2.时事导入。在讲《“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时,我做了如下设计:播放香港回归的实事资料,问这是什么事件?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香港回归。之后,课件展示香港由三部分组成,那么这三部分是如何被英国殖民者一步步侵占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有了答案。
3.社会热点导入。如:上课时,我先就出示图片——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问为什么会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从而导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以近年来海外商人拍卖圆明园文物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引入美国经济大危机导入《罗斯福新政》等,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授课是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1.用讲故事,表演历史剧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常设计这样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准备怎么办?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在讲《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为使学生理解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宣言》的作用,我这样设计了一个表演情境:假如你是当时南方的一个黑奴,看到这个宣言后,你会怎么办?当时,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维也异常活跃:有的说要立即逃跑、投奔北方的;也有决定就地起义的;更有准备不露声色地留下来,等待时机成熟一举摧毁南方奴隶主的势力的。然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表演,再现当年的情景。同学们演得惟妙惟肖,个个形象生动。这样一来,教材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积极性”的描述,学生就理解得十分透彻了。这次表演获得很大成功,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更足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利用小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西安事变》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这部分内容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准备课上就你感兴趣的问题发表意见。学生们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其中就事变该怎样解决?是杀蒋还是放蒋?张学良该不该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等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他们联系史实并结合各自的智慧、情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钦佩张、杨爱国的人格,赞同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接着,因势利导,联系实际,又引导学生讨论;“从国共一、二次合作看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他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发言,下课的铃声响起,他们意犹未尽……
3.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当年情景。比如在讲《抗美援朝战争》一课时,我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英雄赞歌》的VCD片,随着音乐的响起,画面的播放,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到了那个充满了硝烟、充满了抗争的年代,同学们进入了角色,带着一个个的疑问带着好奇,开始了我们的学习。再如,当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一目时,先让他们讲有关的故事,然后结合这些故事播放一些影片片段,加深印象。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当看到地雷炸毁铁轨,敌人的火车出轨翻车,敌人又被炸上了天时,同学们高兴地鼓起掌,眼泪都笑出来了。试想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有谁还会瞌睡打盹,昏昏欲睡呢?有谁还会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呢?
三、画龙点睛,结尾恰到好处
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法,结尾可采用综合归纳,理清思路的方法;或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还可巧妙设疑,留有悬念等。完善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诱发学生积极探究。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历史课堂才会生机盎然,激情飞扬。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