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献综述,供大家参考。
【背景】
目前各大院校的学生都积极的组织支教团或者其他形式的助教团体奔赴边远山区或者本地区的贫困地区对那里的孩子们进行公益性助教活动。毫无置疑其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助教时间都不长,一般在10天到20天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到底可以传授给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多少知识,他们真的可以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吗?这些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支教,这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人要花费一千到两千的路费和生活费,还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到底有多大的收益值得我们的思考,换言之他们带去的益处与弊处相比到底哪个占有更大的比重。结合这样的现状发起对公益性助教现状的研究。
【正文】
一、 公益性助教的现状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公益性助教现在所展现出来的状况。
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1]通过对大学生短期支教团在西部山区20所学校项目的实地调研,机遇短期支教模型和丰富的样本数据,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短期支教绩效评价机制,深入剖析了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并运用CORPS理论揭示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五不”即:对象需求不明确、支教理念不清
晰、有效供给不充分、实施管理不到位以及支教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以千里草研究为基础,对其他文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如今短期支教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支教准备不充分、不科学
大学生支教只凭一腔热情,缺乏科学性。不少大学生认为去支教无非就是教一些小孩子,在容易不过了。这实际上市不负责任的表现。首先,由于被支教地区的孩子生活、学习条件极其恶劣,部分孩子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支教大学生没有考虑到被支教地区孩子的特殊性,对其心理没有进行认真分析、无意间容易造成对孩子们的心理伤害。其次就知识储备而言,支教大学生足以胜任教学实践活动,但是,教学也是讲求技巧、方法的,如果没有进行专业的师范性课程的学习,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教学质量就会不尽如人意
2.大学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不到位。
一般来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大都地形复杂,自然灾害事故造成大学生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一些支教地区条件极其艰苦,个别大学生由于不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甚至出现了过敏、晕厥的情况,这些会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3.缺乏长效机制
对于支教很多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积极性很高,绝大部分支教大学生一次支教后就不闻不问,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一些大学生最初的态度就是不端正的,只是单纯的为了体验生活
等。第二则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使得被支教地区不能持续发展。这种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教行为,容易造成不同的支教团体个搞一套,无法实现长期的支教战略,不能达到最佳的支教效果
4.大学生支教考虑不充分
大学生支教一般不能充分考虑被支教地区的现实状况盲目灌输新鲜理念、带去先进的设备等。这样做的后果是,等大学生走后,当地老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孩子们的心态。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带去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但由于当地条件有限,大学生走后孩子们的心理落差很大,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
5.支教对象只限于学生,而与当地老师缺少沟通。
在有些知识掌握方面,大学生和当地老师之间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带大学生走后,当地学校的教育就会出现断截,甚至会出现一些孩子们不服当地老师的情况,引起教学秩序混乱
二、目前对公益性助教研究需要加强之处
目前大学生支教形式主义严重,大学生暑期支教形式大于内容,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大学生暑期支教工作是形而上学的,缺乏实际意义,对教学课体思维开拓及认知提高收效甚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支教目的本末倒置
大多数支教的大学生把借助指教这个平台到艰苦的环境中对自己进行锻炼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把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放在了次要位置,从而倒置之交过程中教学主体只按既定计划程序化的
完成教学工作,而不根据教学课体对知识的掌握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2、缺乏系统性教学
大学生暑期支教时间短,一般为一个月左右,支教团队成员更换频繁,不能根据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知识准备,大多数团队成员在对教学客体没有客观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备课,导致教学内容没有层次性、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不能根据当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授课计划,过短的支教时间阻碍了支教的时效性。
3、教学方式的错误 大多数支教团体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主体不具备职业教师的基本素养,与教学课题亲密缺乏“有间”,同时对于更加需要关爱的儿童缺少耐心,不利于这些儿童的心理成长。
4、造成经济负担
非政府支教没有资金来源,给没有收入的教学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时间不适当性,给教学客体、当地学校都带来了一些经济负担.
三、目前公益性助教较好之处
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会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一些“大山之外”的信息,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孩子们传入了正能量,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知识上对孩子们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大学生支教给孩子们真正的带去了希望使她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份憧憬或者是期待,对于孩子们的未来这无疑是十分好的。
四、关于助教还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带去帮助,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症结,深入的去了解被支教的孩子们,了解他们被支教以后到底有怎样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对被支教孩子们的研究更有利于发现和解决支教队伍存在的问题,也更利于知道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换言之就是如何使支教大学生的爱心达成最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就如“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5]一样通过这样的类似的具体问题的研究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减小大学生支教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