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65 图书》汉译项目概要
一、项目介绍
365 图书项目是笔者在研二期间与多位译者合作完成的英文图书汉译项目。该项目始于 2019 年 4 月,结束于 6 月,项目总字数约 30 万,前后历时两月有余,共有 30 余位译者参与,其中笔者负责的字数共计九千左右。项目委托方为上海某大型知名教育机构,项目中的图书完成之后将用作机构内部学生的课外读物。
365 图书项目由《友情金句 365 天》、《平静的日子:365 天每天一段安抚心灵的话》、《致姐妹 每天一句贴心的话》、《致母亲每天一句贴心的话》等在内的30 本图书组成。该系列图书的编写、设计均由海伦·埃克斯利及其团队完成。多年以来,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含义隽永的名言警句,主题涵盖幸福、智慧、平静、家人、朋友和爱人等方面。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搜集并出版世界各地的人对家人、朋友和爱人的温情寄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传播真善美的价值观。该系列图书如今已被译为 45 种语言,在八十多个国家出版,引起了广泛反响。笔者负责翻译的书目共计三本《给女儿:365 句爱的信息》《给外婆的 365句深情告白》和《笑对人生》,前两本分别是给女儿和外婆的寄语,第三本为名人名言和幽默语段,三本图书均以一年 365 天,每天一句或一段话的形式呈现。
.........................
二、语言特点
365 系列图书的目标读者定位是儿童群体,这一群体的年龄特点和阅读习惯决定了原文的呈现风格以生动有趣为主导。在完成原文通读后,笔者大致将所负责的三本图书的文本特点归结为三个,一是语言生动,画面感强;二是结构灵活,长短句并用;三是感情充沛,多见第二人称表述。
(一)语言生动,画面感强
该特点主要体现在《给外婆的 365 句深情告白》一书中。该书的主旨是以不同视角体现外婆与孙辈之间的深厚情感,表达外婆在孙辈成长过程中倾注的爱和给予的指导。原文常常描写外婆与孙辈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体现情感,书中选择的场景都较为生活化,例如外婆和孙子孙女一起外出踏青、读书、喝下午茶、散步等等。原文作者采用比喻、排比和夸张等大量修辞,又点缀以一定的拟声词和形容词,将祖孙之间平实的生活点滴描绘得温暖生动,很好地让读者沉浸在情境之中。面对这样的文本,译者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一是信息传递,二是情感表达。首先原文力求生动,细节描写居多,需要译者注意信息传递的完整,同时兼顾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冗余。其次是情感表达,这也是项目翻译的一个重难点,仅仅是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是不够的,译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遣词造句上仔细斟酌,用汉语合理重现原文的意境与情感。
..........................
第二章 读者期待概述
一、读者期待
20 世纪 60 年代,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代表人姚斯和伊瑟尔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这一理论对之前传统的文艺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活动,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刘建明、王泰玄,1993:31)。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史的研究者总是将重点放在作品和作者身上,却忽略了读者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事实上,读者在由“作者-作品-读者”(马萧,2000:47)构成的关系网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姚斯博采各家理论之长,提出接受美学,将关注的目光转向读者群体,由此引出一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童庆炳,2008:324)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凭借以往阅读和鉴赏的经验和积淀,对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会形成一个预设。读者的期待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的变迁,群体内部的差别等因素都会带来不同的读者期待。一部文学作品的出现对读者期待的影响,无外乎顺应和挑战两种,当然更多情况下是两者兼具。读者和作者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
翻译作为一种能动的创作实践,也能从期待视野这一概念中寻求指导与启示。翻译活动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者对译文读者反应的预判都是影响译文产出的重要因素。而在非文学翻译中,由于目标读者的界定明确,译文目的性强,第二个因素也就体现得更加明显。笔者认为,从读者期待本身的重要意义可以反向思考得出:译者需要预测目标读者群体及其期待,以此来指导翻译实践,才能产出合格的译文,达到翻译目的。
............................
二、目标读者定位、期待及影响
“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在本土文化语境中得到认同或发挥特定的作用,他在原文选择和翻译过程中,就必须关注其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从而决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查明建、田雨,2003:19-24)365 图书系列是国内某教育机构引进的一套休闲读物。根据委托方的设定,该系列图书主要面向 6-12 岁的儿童读者,主要内容为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和宠物的美文以及各种幽默隽永、意蕴丰富的名人名言,旨在向儿童读者传播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亲情观和爱情观,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课余闲暇之际放松身心,接受真善美的熏陶。
6-12 岁的儿童正处于接受小学教育阶段,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且求知欲强,虽然思想尚未成熟,但已经初步或基本具备鉴赏和理解复杂句式和修辞的能力。因此,儿童读物在内容上要做到包含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内容,形式上要做到富有艺术感染力、语言生动活泼、情感丰沛充实。徐德荣为儿童读物翻译总结了三个原则,可读性、准确性和儿童情趣,也即童趣(徐德荣,2004:33)。笔者在翻译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增译改译两种方法是遵循这三个原则来展开的。首先是文学手法的使用,包含修辞和音韵两种。修辞的使用是为了使译文充满童趣,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童趣的体现是儿童读物翻译的重中之重。它是少年儿童思维方式,行为心态和语言动作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具体的说就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用富于儿童特色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儿童生活、儿童心理的各种特点描写出来,使小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郁炳隆、唐再兴,1990:25)。文学手法中修辞的使用是表达儿童情趣的重要方式之一。《365 图书》项目中所涉及的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和用典等手法极大增强了译文的感染力和趣味性。例如比喻和拟人,他们在表达上增强了叙述对象的生动形象之感,在接受上,有利于儿童读者准确解读文本的意蕴。音韵也是项目中文学手法的一个重要类型,能极大增强译文的可读性。“6-12 岁的儿童思维开始从具象向抽象过渡,但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等)仍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张美妮、梅沙,1982:16)比如他们更容易被有图画的书吸引,而且与成人不同,他们总是更关注文字的节律和音乐感,这就要求译文最好能做到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感。因此,在译文中注重音韵节律的搭配或押韵就显得很有必要。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8
一、文学手法的运用 ...................................... 8
(一)修辞 ....................................... 8
(二)音律韵脚 .................................. 12
二、合理增译与改译 ............................ 15
第三章 案例分析
一、文学手法的运用
在项目翻译过程中应用最为频繁和广泛的当属文学手法,在笔者负责的三本不同主题的书中均有多次使用。学龄儿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自觉性还不高,总是脱离不开较多的兴趣观点,如果一个作品的叙述、描写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或者让他们感到兴趣不浓,就势必减弱作品的效果。因此儿童读物的语言要力求明快、准确、生动、形象,不仅一看就懂,还要朗朗上口(张美妮、梅沙,1982:25)。这就使得在反映过程中使用文学手法成为必要。文学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它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三是篇章结构。365项目中涉及的文学手法主要属于第一类,即修辞和音韵,其中修辞的主要目的是使语言生动优美,富于文学表现力,音韵则是侧重于译文呈现出的朗读效果,斟酌句子的排列和词语的选择,使译文节奏优美,读后齿颊留香。
...............................
结语
作为一个拥有明确目标读者群体和极强目的性的休闲类翻译项目,365 图书系列要求译者认真分析目标读者和图书语言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导翻译实践。本文正是从目标读者和语言特点入手,探讨这两个因素对于译者具体翻译方法的影响。
一方面,365 图书系列为休闲读物,原文语言生动活泼、感情充沛且结构灵活;另一方面,图书目标读者为 6-12 岁的少年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读者处于培养学习与阅读兴趣的时期,思维活跃且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文字理解和鉴赏能力,对于生动有趣、浅显简洁的文字能产生较大的兴趣。面对语言特点和读者期待,译者必须相应地使用合理的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达到既定的效果。根据案例分析,本文将译者在实践中使用到的翻译方法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文学手法的应用,即在译文中使用排比、用典、夸张等修辞以及重视词句音韵节奏的搭配。二是根据原文情况,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适当使用增译和改译,消除原文中晦涩难懂的表达带来的理解障碍。本文的案例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在第一部分对文学手法的探讨中,笔者选取的大部分例子是属于翻译实践中的正面发挥,着重分析修辞与音韵的使用如何为译文润色添彩,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在论述第二部分的翻译方法时会涉及译者在项目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出现的不足之处,以对比衬托的方式来强调增译和改译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尊重原文的原则,不可根据译者个人喜好自作主张。
由于笔者翻译经验尚浅,接触到类似休闲读物类的翻译项目也比较有限,因此文中所涉及的观点和方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批评指正。但即便如此,笔者依然希望此文能为类似题材的翻译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