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00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某重点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分别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三个班学生,总计 360 人。每个年级三个班,每班 40 人,共发放 360 份问卷。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首先,作为被试对象的高中生分别属于哪种感知学习风格?其次,不同类型学习风格的高中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哪些差异?最后,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是否存在相关?如果有,怎样相关?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以往的英语课堂多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法的改进都是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但现阶段,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起到完全发挥学生所有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关注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特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异,则能够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者逐渐转向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个别差异性进行研究。学习者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感知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这两个方面。Reid(1995)认为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策略紧密相关。文秋芳(2004)认为学习风格可以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发展学习风格并改变学习风格的灵活性。感知风格因人而异,没有好坏之分。Guven(2006)强调了感知学习风格反映了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度。这种风格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的感官通道等,从而导致身体在各个外部环境下的反映具有很大区别。感知风格呈现出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潜在个体特征,不像成绩一样有高低之分。
感知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特征,一般不被学习者感知。Ehrman和 Oxford 的观点为,感知风格决定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转自张毓,2017)。学习策略是学习的具体措施。不同的感知学习风格,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就会不同,由此可见,两者是相互影响的。高红林(2016)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使用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只有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词汇想学习策略,才能促进词汇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有多数学生未使用词汇策略,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使用的策略无法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这样就存在学生记忆单词困难学习效率不高等等很多问题。依据感知学习风格使用学习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关键,然而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词汇学习策略和感知学习风格进行研究,但大多是进行单独的词汇学习策略或者感知学习风格研究,很少涉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很多研究是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很少涉及高中学生群体。因此,本文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词汇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高中生英语学习效果。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学习风格的分析有利于不断丰富学习理论,并将其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Reid(2003)强调学习风格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关理论研究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差异。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受遗传后天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多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很少关注感知学习风格。每种感知风格对应相应的学习策略并对其起到监控作用。研究学习风格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学习优点是指感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相适应。与学习策略不匹配的感知风格绝对不是缺点或者短处。经过教师的干预和学生的自省,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将感知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相匹配。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提升英语成绩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2 实践意义

课堂活动不是单一的教师或者学生的活动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课堂也是人机互动的过程。感知风格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教师只有掌握了所有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明确感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对学生不存在偏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笔者查阅有关研究学生感知风格的文献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使用感知风格问卷测量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使学生了解其学习风格。教师也应掌握所有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特点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教学过程只有针对性的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才能促进学生匹配感知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有必要对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词汇学习策略。本研究对于促进高中阶段的教师二语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风格的研究
关于学习风格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西方教育学家 Bello(1990)曾说:“有多少学者就有多少关于学习风格的定义。”通过查阅文献笔者整理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几种观点。
1.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的邓恩(Dunn)夫妇是较早研究学习风格的权威。他们认为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学习者只有使用学习风格优势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学习风格受生理和心理特征、自身情感、、社会性需要、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风格因人而异。
2.Keefe(1986)从认知、情感、生理三个方面分析学习风格。他们对感知风格的分析是建立在信息加工模式之上的。他认为认知风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收风格、二是保持风格。情感风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风格、二是动机风格,生理风格主要是指由于男女学生生理特征导致的性别差异、以及身体素质、外部环境的习惯性反应。

3.加拿大研究学习风格及其匹配策略的权威 David Hunt 认为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学习更好以及以什么方式学习。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因人而异。学习风格不能反映学习程度的高低,只能反映学习方式方式的不同。学习风格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随着年龄、教育、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学习方式会发生改变。
4.Reid(2003)等人从感官偏爱的角度研究学习风格的类型。将学习风格的概念定义为,学生在接受、处理信息过程中的自然习惯的方式。同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听觉型、触觉型、动觉型、个人型和小组型,同时设计了著名的感知学习风格偏爱调査表。
5.美国哲学家 David Kolb(1981)将学习风格分划为聚合型、发散型、同化型和调节型。把学习过程分为具体的体验、沉思性的观察、抽象的概栝和积极的实验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 Kolb 编制了学习风格调查表。这种测量工具简单易操作。相比较青少年儿童词表较适合测量成年人的学习风格类型。
................................

2.2 国内外关于感知学习风格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对感知风格进行研究。Reid 对感知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编制了感知风格问卷量表。她认为人们通过感官进行二语的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优势。Reid(1987) 明确划分了感知风格的类型:一是视觉、听觉等。她用感知风格量表测量了不同国家二语学习者的感知风格。通过测量显示中国的二语学习者有多种感知学习方式。中国学生偏爱动觉型、触觉型、个人型学习风格。Oxford(1990)从语言学习的偏爱方式,对这一概念划分为几个类型:(1)以感官为基础:听觉、视觉等类型;(2)以人格特征为基础:内向、外向;(3)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直觉性和序列型;(4)以信息开放度为基础:封闭、开放型;(5)以思维方式为基础:分析、整体型。Oxford 研究了多个学习风格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感知通道是视觉、听觉和触觉型或操作型。也有不少学者从别的视角研究感知风格与其他变量的关系。比如感知风格与性别、年龄、专业、文化背景等的关系。Kolb(1981)的观点为,学习风格的形成取决于多个因素,一是文化、二是教育等。
我国学习风格研究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多数是对国外理论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多采用 Reid 或 Oxford 的感知风格量表进行研究。国内外对于感知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的风格倾向为主,与其他变量、性别、专业等关联性。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1

3.1 研究问题............................11
3.2 研究对象.....................................11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15
4.1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调查研究...........................................15
4.1.1 高中学生感知学习风格描述统计分析.................................15
4.1.2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性别差异性分析..................................16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25
5.1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的整体特点.................................... 26
5.1.1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在性别中的差别...........................26
5.1.2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在年级中的差别.................................27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的整体特点

本文研究过程中,首先分析了学生感知学习风格偏好,从而了解到高中生的感知学习风格偏好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一是小组型、二是个人型,三是视觉型、四是触觉、五是动觉。符合余玲,董亚琼的研究理论观点,触觉型和听觉型占据领先位置。高中生进行不同的互动、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利于不断完善其学习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我国的高中英语课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较喜欢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所以高中生听觉型学习风格均值得分也较高。教师通过刺激学生触觉、听觉等多种通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经常使用某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感知学习风格也会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趣配音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课堂的参与度。这也是学生动觉型感知学习风格均值偏高的因素。然而视觉型和小组型感知风格均值偏低,究其原因,我国的高中英语学习属于外语学习,缺少语境,学生单独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是会有一定的难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规定到高中毕业时掌握 3000 个单词。学生词汇量有限就决定了学生使用英语沟通交流受限制,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学生小组型学习分格均值较低。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6.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