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88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希腊哲学家太理斯说:“万物生于水,水是万物的原则”。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往往由流经的河流、环城壕池和城内河渠等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被誉为“城市之血脉”,它具有多种功用,维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发展的起点往往沿着河流水系,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两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和城市文明。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水网城市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中,形成了地方性的空间形态、生活模式和文化品格。
1、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泉,是人类聚居环境之命脉。
“依山傍水,逐水而居”是早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水”是首要因素,管子就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水是城市生存的基本保障,从生活用水、交通运输、排水等基本生活需要,到防洪蓄洪、军事防御、防火避灾等功能,以及杭州西湖、广州玉带濠等还有贸易、游憩、园林与生态功能。古代城市水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通运输与城市防洪,洪水之患是古代城市的最大威胁,而当城市人口大量集聚,水上交通运输成为城市繁荣的前提。人水和谐是古代城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人在适应水系和改造利用水系的过程中创造了城市文明。
2、古代广州是一座水上城市,因水而兴。
广州古城,是位于珠江水系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的河口港城市,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广州城最早为秦汉时期的任嚣城,经两千多年,发展成为今日华南最大的城市。不仅因为其有江海水运的交通优势;还因为有白云山上甘溪流过解决城市给水问题;又因其城址位于番山上,地势略高,长期没有大的水灾洪患;广州城内建成“六脉渠”,与城壕、湖泊共同组成城市排水、排泄洪、蓄洪的城市水利体系。阮元《广东通志》记载:“广州城内古渠有六脉,渠通于濠,濠通于海。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

1.2 研究综述
1.2.1关于城市史的研究
与建筑历史研究发展同步,历史城市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20世纪 50年代末,在城市规划、城市地理以及建筑学界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以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研究为重点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董鉴泓的《中国城市建设史》,傅崇兰的《中国运河城市史》,叶晓军的《中国都城发展史》,俞伟超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阶段性》,尤以董鉴泓的《中国城市建设史》最为重要。另外,郭湖生、贺业钜、吴良镛等老一辈著名学者对中国城市史学做了大量基础性、系统性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育机制、结构形态以及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限于成书时间早、各相关研究成果不足等原因,对许多问题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
对单个历史城市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有林正秋的《南宋都城临安》,从史学的角度对古都城市规划布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进行了研究。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全面的研究了单个历史市中各种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在城市空间的整合,为单体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提供了范本。南京师院江苏地理研究室编写的《江苏城市历史地理》既有对单体城市的研究,又有从省域的角度对历史时期城市空间体系的研究,丰富了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施坚雅(G.W.Skinner)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是许多学科(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学者为研究帝制晚期中国城市共同协作的历史城市地理学术专著,并运用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对中国历史时期市场体系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书提出了宏观区城理论以及研究中国社会史、城市史的角度和方法,它标志着西方学界对中国历史城市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本论文中关于区域城市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 2章 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形态变迁

城市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反映在城市和居民点分布的组合形式、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和内部组织、城市建筑和建筑群布局特征上等”。城市形态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由于城市水系起到交通、供水、防洪、军事防御等作用,因此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起源时期,河流水系是城市内外交通的主要方式。其交通功能促成了城市的产生。在城市发育阶段,对城市水系的供水、防洪、排水、排污和军事防御功能要求较高,促使人们从多方面促进城市功能的稳定、完善。在城市稳定阶段,生态环境、景观文化的需求促使人们对城市水系不断完善、改造,并推动城市形态不断优化。

2.1 广州城市起源阶段(秦汉时期)水系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1.1广州古城起源的地理环境与水系条件
广州位于三江交汇、珠江三角洲中心,接近珠江漏斗湾湾头,兼有海港和河港之利。珠江各大支流通过五岭山脉众多的低平谷地或隘口,可与长江流域各大支流相连接,成为广州与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交通纽带。珠江口岛屿众多,河网密布,有虎门、横门、磨刀门等出海水道,广州扼珠江与南海之间的交通咽喉,绾绕着中国大陆通向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乃至欧洲各地区的“南大门”。
从历史上看,广州远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偏于边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中原地区频繁的政治动乱很少波及到广州。加上广州北有五岭之固,近倚白云、越秀二山,南滨大海;西有石门之险,东有瘦狗岭之屏蔽,易守难攻,使广州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变局中长期保持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广州社会经济繁荣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1、位居东、西、北三江汇流区
考古材料已经证明,广州的前身——番禺城,首先诞生在番山半岛之上,此后逐渐扩展到坡山半岛。这两个半岛原来是珠江中的两个孤岛。由于甘溪、流溪河、沙河及西北两江支流带来的泥沙,受海潮的顶托,流缓沙沉,把海域淤浅淤小,孤岛也变成了半岛。加上众多河流会聚其间,容易取得淡水,故广州首先在这里诞生。由此可见,广州原始聚落及广州城的诞生与水密切相关。


2.2 城市发育阶段(隋唐——宋)水系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2.1唐朝时期广州城市水系与空间形态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广州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经济繁荣、贸易兴盛,是当时中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唐代广州城是在三国“步骘城”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州城三重”(即南城、子城及宫城)的格局。“唐广州城的在旧仓巷以西,吉祥路以东的地区,文明路以北,自珠江岸登陆即为南城,穿过南城区即为子城,再入古越王宫的官衙区即为宫城”。
1、唐代广州古城水系形态
根据广州近二十年的考古资料,分析城内 32 个考古发掘点的地层堆积图,再次应用韦惺博士的“广州溺谷湾沉积演变”模型作分析对比,按照广州现代地图的标高,扣除了自唐代以来一千多年在台地及其水岸延伸滩涂上的人为堆积。对 PRD-LIMM 输出模型的局部——广州地区台地边缘岸线作修正,得到唐朝时期的广州水岸图。
2、从上图可以看出唐代城市水系的变化,与历史记载基本吻合:
一是浚甘溪。“唐会昌年间,节度使卢公,遂疏导其源,以济舟楫,更饰广厦,为踏青避暑之胜地。”自此,甘溪出来供给广州城应用水之外,还是行舟及游览避暑之地。
二是在南濠东岸,建设番舶码头区。供外国人登船上岸进行跨国贸易。逐渐这里建设期番坊和外国人聚居区。沿珠江及西澳水道地区水运交通发达,逐渐形成兴旺的港口贸易区,形成沿江和沿西澳商业街。随着定居的外国商人增多,在城市西部形成外国人居住区,即“蕃坊”。范围大体上包括今人民路以东、中山路以南、大德路以北、解放路以西,中心在以光塔街一带。在蕃坊内居住的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蕃坊内建有伊斯兰教寺院——怀圣寺,寺中有塔,俗称“光塔”或“蕃塔”,寺前的街也称为蕃塔街。

第 3章 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交通和城市经济发展...................106
3.1 水系区位条件使广州成为东方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106
3.1.1 广州古代城市的交通水文条件...........................106
3.1.2 “非水不至”的广州水陆交通特点..................107
第 4章 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水利......................147
4.1 广州古代城市给水..................147
第 5章 广州古城水系与军事防御..................192
5.1 广州古城军事地理........................192

第 6章 广州古城水系与当代借鉴

6.1 广州古城水系与西安、南京的比较
6.1.1明清西安古城水系的特点
1、明清西安地理位置特征:明清西安古城位于关中平原中心,是典型的平原城市。关中平原由渭水、泾水及其支流冲击而成。西安古城自然水系环境特征是“八水环绕”,北部泾河、渭河,东部浐河、灞河,西部沣河、涝河,南部潏河、滈河,八水以拱卫之势环绕于西安府城四周。

2、明清西安水系要素特点
明清西安水系要素具有多样性特点,包括河流、水渠、护城河、池沼、泉井等。河流包括“泾、渭、浐、灞、沣、涝、潏、滈”八水,是西安的自然水系。
明清时期主要开凿了龙首渠和通济渠,是西安府城的主干渠,纵横交错的渠系网络在不仅承担了城市供水功能也成为了西安府城内水系景观构成的主要载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以秦汉——明清时期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关系为研究课题,基于文献和史料的梳理以及田野调查,通过纵向分段论述和横向专题研究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在独特的水系环境下,广州古城水系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发展变迁历程,全面深入地反映广州古城在水系作用下城市形态、城市格局、城市交通运输、城市经济、城市防灾和军事防御的发展演进特征和演变特点。本文立足于宏观的历史视角下对广州古城的发展与城市水系的关系的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以下结论:
1)水是广州的生命线,是广州古城发展之本。广州城市水系为广州提供便捷的交通,供应生活水源,保护广州防止洪水和战争的侵害,是广州对外交通、物资集散的动脉。水之于广州城,犹如血液之于生命。织罗密布的水系如同人体内的血管,不断地为广州的生存和发展输入养分,注入活力。自广州建城 2000多年来,对城市水系的开发、建设、利用、审美、娱乐等活动为广州水文化的衍生提供了丰厚而独特的温床,使广州产生了独具特色、种类繁多的城市水文化。
2)城市水系是广州古城起源的决定因素
在远古,广州一带为一片汪洋,只有番山、禺山和坡山为海中岛屿。随着江河泥沙沉积,这些岛屿与大陆相接而形成两大半岛。东为番山半岛或禺山半岛,西为坡山半岛或南海半岛。番山半岛上有甘溪淡水流过,因而最早形成聚落。由于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地带,水土丰美,水文地质稳定以及便利的水上交通,并终于在此形成了番禺古城,并成为秦始皇统一岭南的桥头堡和根据地。广州作为当时南越国都城,更是四面环水,是典型的“水城”。
3)城市水系是广州对外贸易繁荣的基本条件
广州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全部历史都是与其作为贸易港口的繁荣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拜水所赐。广州地处三江之汇,南海之演,四通八达的水路使广州既可往来珠江流域,又可抵达长江流域、黄淮流域,还可假道海洋,迈出国门,远至南海诸国。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广州成为我国历史上千年不衰的贸易港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