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视域的南京公众艺术与公共生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04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对象的核心概念界定

1.1.1 “公共艺术”的再定义

现代设计思想奠基人之一的约翰 拉斯金在 1861 年发表的著作《威尼斯的石头》中重新阐述了“艺术”的概念,他认为,“艺术”应当包括为“大艺术”(MAJORART)和“小艺术”(MINOR ART)两个领域。“大艺术”即以绘画和雕塑等为主体内容的造型艺术;“小艺术”则是当代人耳熟能详的“设计”。同理,笔者认为“公共艺术”可以细分为“大公共艺术”和“小公共艺术”。“大公共艺术”是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装饰艺术、壁画、景观装置、城市雕塑、户外家具等艺术形式,更可宽泛地涵盖大体量的城市建筑以及繁冗复杂的城市交通体系。“小公共艺术”则可定义为“公共艺术设计”,简言之,如何合理配置、规划“大公共艺术”。回头来看,一个多世纪前,约翰 拉斯金针对 1851 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建筑和展品尖锐地批判当时社会大、小不分,并企图以“大艺术”来兼并“小艺术”的严重问题,他提出,若让形式至上的画家和雕塑家来设计以功能为首的实用产品是有缺陷、不健全的,重视设计才是解决之道。同样,当下一些艺术家投身于公共艺术项目中,却只将目光局限在“大公共艺术”, 而忽视“小公共艺术”, 长此以往,亦将问题重重。因为,美化(BEAUTIFICATION)≠设计(DESIGN)①,须从“大公共艺术”逐步过渡到“小公共艺术”,即对公共艺术的设计上,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绝非仅美化对象。因此,本文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小公共艺术”的范畴中,同时,“小公共艺术”亦是一个当下未曾涉猎且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1.1.2 “公共生活”与“公共艺术”的关联性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综合性课题。当下,众多的设计理念已成过往,而致力于设计的人居性的研究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同时,公共空间中活动的人的行为的微妙变化日益受到关注,且公共空间的生活是值得精心考虑的一种建筑学以及设计学要素。尽管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公共艺术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日益变化,但在处理公共生活的人文品质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却没有根本性地转变。..............
.................

第二章 公共生活

行人在人行道上徜徉,孩童在公园嬉戏,游人在座椅上小憩,迎面相遇的路人在打招呼,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看似一出千姿百态的街头话剧,却是实实在在的公共生活。法国人爱说“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一种对生活的调侃。然而,公共艺术正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我们的公共空间环境,并悄无声息地丰富着我们的公共活动,让真实的公共生活同样精彩。因此,在研究公共艺术的设计改造前,我们需了解:什么是公共生活?

2.1公共生活的分类

经简化,公共空间中人群的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①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

2.1.1必要性活动

必要性活动包括上学、上班、候车、等人、出差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且这一类型的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他们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进行,相对来说与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关系不密切,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

2.1.2自发性活动

自发性活动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坐下来晒太等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当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自发性活动便随之产生。因此,这类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即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规划。

2.1.3社会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是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被动式接触(仅以试听来感受他人的接触方式)。这些活动可称之为“连锁性”活动,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由另外两类发展而来的。人们在同一空间中徜徉、流连,就会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活动。这意味着只要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就会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同样,它们也依赖于公共空间物质环境的合理规划。...........
................

第三章 公共艺术的运用研究与设计改造.........................15
3.1 进入空间.........................................................................15
3.2 逗留空间..........................................................................18
第四章 南京林业大学户外座椅研究....................................36
4.1 户外座椅的调查报告........................................................36
4.2 户外座椅的再设计...........................................................45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57
5.1 中国的公共艺术问题.........................................................57
5.2 中国的公共艺术的发展.....................................................59

结 论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公共艺术的建设正方兴未艾,对于公共艺术这一课题的探究也在逐步深入。本文选取“公共艺术与公共生活”这一独特的视角为切入点,因为,当艺术服务于生活时,才能体现真正的公共性与艺术价值。此外,本文融合心理学及人类行为学,对公共艺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丰富中国公共艺术理论研究。
本文虽以“南京的公共艺术与公共生活”为课题,但实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特定区域的公共艺术。笔者以研究者的视角观察我们身边的真实生活,发现很多“经意的”与“不经意”的公共艺术设计。且以对南京主城区、南京林业大学、上海、杭州等多处的实地调研与访问为出发点,搜集众多案例与自行实验结果,并结合大量现实的数据与统计图表,简洁直观地表现出“人”对公共艺术与生活的感受与需求,让研究成果更具真实性与说服力,并为今后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一个有理可循的依据。
我们看到,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直接吸引着人们参加各种活动,而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则需依靠那些因工作和其他缘由而不得不来此的人群。人与人的活动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空间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希望经过各方努力,通过对公共艺术的改造与设计,让更多的人乐于走入公共空间并逗留其中,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