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在中国创办中小企业方兴未艾,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相关各行业的有序竞争,为我国市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而借助资本市场去解决融资难,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式。2012年8月5日证监会宣布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为中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构成。三板市场开始于2001年“股票代办转让系统”,承接两网一推公司,称为“旧三板”。2006年,中关村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报价转让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称为“新三板”。2006年1月“新三板”在深交所正式挂牌启动,其利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解决非上市公司股份的交易转让问题。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在京设立,对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重新规范了股转系统的挂牌条件。“新三板”市场自成立以来取得长足发展,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从年初的356家猛增到年末的1572家,增加341.5"7%,市值达到3300亿元。2014年新三板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再创新高,达到129.99亿元,是2013年募集资金总额的12.97倍。“新三板”的挂牌条件和审核机制较主板更加市场化,使证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从以往的成长后期和成熟期前移到创业期和成长初级,降低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檻,促使一些有专利技术、有潜力、有发展后劲的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然而,到2014年10月底“新三板”融资额虽然突破100亿元,但与3300亿总市值相比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虽然中小企业可通过“新三板”将公司股份挂牌转让,但只有实实在在地获得融资,才能进一步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当前,在“新三板”扩容以及股票融资方式还存在瓶颈的环境下,“新三板”股票质押是一个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的重要渠道。但是,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银行或者券商,“新三板”股票质押都还是“新东西”,那么问题就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运用股票质押融资有多少的可行性?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运用股票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如何管理?目前的股票质押主要针对的是在主板上市的企业,现有“新三板”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进行融资,主要是因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运用股票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还尚不成熟、定价模型还需完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新三板”诞生之后,尤其是全国股转系统成立以来,“新三板”市场己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使企业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助推其前进,是“新三板”市场诞生的目的。利用已在主板市场中较为成熟的股票质押融资是“新三板”下一个前进方向。本文在理论上论证“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运用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当前的交易不活跃使得股票质押后进行变现的风险较上市公司大。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新三板”股票质押风险为基准,构建了普遍适用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股票质押定价模型,为解决“新三板”企业股票质押的相关风险和促进企业股权权融资提供了借鉴。
自“新三板”扩容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来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及更加廉价的融资成本。其中,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中应用已经较为熟悉股票质押融资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还是较为陌生。当前,在“新三板”扩容以及运用股票融资方式还仍有制约的背景下,“新三板”股票质押会成为一个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的重要渠道。我国资本市场需要股票质押增加其综合性和多样性。股票质押作为“新三板”公司新的融资来源,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股票质押融资成为一种有效沟通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桥梁。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京设立,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数量激增,对融资的需求日渐强烈。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对股票质押融资业务健康运行是关键。因此,对于股票质押融资的研究也非常具有和实际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新三板”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公司的,会给该企业,公司带来很大的好处。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于天津滨海、武汉东湖以及上海张江等试点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企业。“新三板”作用主要是成为企业融资的平台,增加企业综合融资能力:1、增加股东抵押贷款能力,金融机构将逐步对“新三板”挂牌公司实行股票质押贷款;2、引入外部投资者;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4、增加授信: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高授信额度。
股票质押融资是用股票等有价证券提供质押担保获得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股票的持有人(出质方)将股票作为质押品抵押给金融中介机构(质权方)并从中借入资本的一种融资行为。它主要是以取得现金为目的,公司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取得的资金通常用来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在质押期内,如果出质人没有发生违约行为,则到期后即可解除质押从而收回股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规定可以将公司股份作为担保物的标的物,我国《担保法》第75条也明确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是可以质押的一种权利”。股票质押拥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流通股质押、限售股质押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上市公司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质押融资改善融资渠道缺乏、融资结构不丰富的问题,是证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道路。近年来,股票质押融资的市场需求可观,交易规模增长迅猛。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以及在运用股票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中着重构建具有操作性的基于VaR的股票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模型。为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安排:首先介绍“新三板”挂牌股票的概念,陈述“新三板”股票在估值、定价上与上市股票的不同之处,突出其特殊性。第1章是本文的引言,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观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论文的研究勾勒出基本的轮廓。第2章是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从国内外两个方面介绍目前"新三板”股票质押及其风险的研究,并作综合叙述。第3章首先是现状分析,概括的进行了 “新三板”挂牌市场的特征分析,并介绍了我国股票质押的发展现状,通过探索“新三板”股权定价的方法和模型的构建,进行“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的适用性分析。第4章分析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类型及特征,通过对不同风险类型的分析,逐个提出对不同风险的防控措施包括信用风险防控、市场风险防控、流动性风险防控。第5章介绍VaR风险管理方法,利用VaR风险管理方法构建股票质押贷款风险模型,进行“新三板”股票质押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分别进行质押率的实证研究、"新三板”可质押股票金额的实证研究。第6章结论与展望,结合全文,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给出综合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此业务的发展前景。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序言 8-9
目录 9-11
1 引言 11-15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意义 12
1.2.1 理论意义 12
1.2.2 现实意义 12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4
1.3.1 研究内容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4 研究框架 14-15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15-21
2.1 文献综述 15-18
2.1.1 相关概念界定 15
2.1.2 国外文献综述 15-17
2.1.3 国内文献综述 17-18
2.1.4 文献评述 18
2.2 相关理论基础 18-21
2.2.1 相对估值理论 18-19
2.2.2 VaR风险管理方法 19-20
2.2.3 理论基础评述 20-21
3 “新三板”企业利用股票质押融资的现状分析 21-29
3.1 “新三板”挂牌市场的特征分析 21-25
3.1.1 “新三板”市场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21-23
3.1.2 “新三板”企业的特点及融资需求 23-25
3.2 我国股票质押的发展现状 25-29
3.2.1 股票质押的意义与作用 25-26
3.2.2 选择质押股权融资的原因 26-29
4 “新三板”企业股票质押存在的主要风险 29-32
4.1 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类型及特征 29-30
4.2 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类型及特征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 30-32
4.2.1 信用风险 30
4.2.2 市场风险 30-31
4.2.3 流动性风险 31-32
5 VAR与股票质押贷款风险管理及实证分析 32-46
5.1 VAR风险管理 32-37
5.1.1 VaR风险管理方法的前世今生 32
5.1.2 VaR风险管理的概念 32-34
5.1.3 VaR的计算方法 34-37
5.2 基于VAR的股票质押贷款风险模型 37-39
5.3 “新三板”股票质押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39-44
5.4 VAR在“新三板”股票质押的风险管理中的评价 44-46
6 结论 46-48
6.1 对策与建议 46-47
6.2 不足与展望 47-48
参考文献 48-5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E. Kandel.The Effects of Market Reform on the Trading Costs and Depths of NasdaqStocks[J]. Journal of Finance,1999:11-23
[2]Robert A.Schultz.Why do NASDAQ Market Makers Avoid Odd—Eighth Quotes?[J].Journal ofFinance 1994:1813一1840
[3]Philippe Jorion.VAR-The New Benchmark for Mangement Financial Risk. [M] .NewYork,McGraw-Hill Company. 1997: 98-100
[4]Jorion P. Value at risk: The new benchmark for controlling market risk.[M].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 1997: 101-104
[5]J.P.Morgan. Risk Metrics Technical Document. [M]. NewYork,1996
[6]J.P.Morgan.SecuritiesInc.Risk Management Researeh.Modeling.Credit Migration^]. Workingpaper, 2000.
[7]Gilly B.Sons of NASDAQ[M].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1999
[8]Hull and White. Value at Risk When Daily Changes in Market Variables Are not NormallyDistributed[J] Journa of Derrivatives, 1998:9-19
[9]Davison and Smith.Models.Or&xceedanees over High Threshold[J]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Society, 1999:393-442
[10]Neftci.S.Value-at-risk calculations.extreme events and tail estimation[J] Journal of Derivatives.2000
[11] Hendricks Devaluation of value-at-risk models using historical data[J] .Economic PolicyReview, 1996:23-45
[12]刘光超.直击新三板.[M].北京.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34-144
[13]陈杰、祝阳.登陆新三板:开启中小企业融资新纪元.[M].北京.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57-64
[14]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发展中的两难.[M].上海.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85-97
[15]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期刊:
[16]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出版地[J].当代经济管理,2011,(02)
[17]冯志高、马兴华.完菩“新三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J]?现代商业,2010,(14)
[18]赵浚宏."新三板”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新机遇[J].华东科技,2010,(09)[4]郑文通.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1999,(09):58-62.
[19]姚刚.风险值测定法浅析[J].经济科学,1998,(01):55-60.
[20]黄海.VaR的主要计算方法述评[J].管理评论,2003,(07):58-62.
[21]王春峰、张庆翠.中国股市波动性过程中的长期记忆性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4,(01)
[22]李友华、王吉恒、刘德宏.VaR模型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0,(2):28-32.
[23]戴国强、徐龙炳、陆蓉.VaR方法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应用[J].金融研究,2000,(7)
[24]范英.股市风险值估计的EWMA方法及其应用[J]?预测,2001,(03)
[25]郑文通.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1999
[26]詹原瑞.市场风险的度量:VaR的计算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
[27]杜海涛.VaR及其在流动性风险测度与股票质押贷款比率确定中的应用[J].深交所第五届会员研究成果三等奖,2003
[28]王志诚.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评定的VAR方法[J],金融研究,2003
[29]余良宇、吴祖光.期权理论在高新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30]唐波、张宇莹、陈德棉.投资决策理论新发展——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综述[J].财贸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