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购物中心商业模式研究——以百度与万达合作模式为例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中国零售业的大型综合商业形态:购物中心在我国兴起。购物中心是一种大型的零售设施或零售网点,在西方被称为shopping mail,也叫shopping center。购物中心通常由发展商承建,而后将经营面积或店铺出租给零售商或其他类型的服务经营者,由承租者从事商品与服务的经营活动。发展商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租赁关系,发展商收取租金,并向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激烈,传统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其经营范围从线下经营逐渐扩展到线下与线上同步经营,购物中心开始独立扩展网络商业模式,或者通过与一些大型网络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抢占网络市场,形成020电商模式。我国首先参与到互联网020模式的购物中心当属万达企业。2014年8月29日,百度、腾讯与万达召开发布会,宣布在香港注册电子商务公司一万达电商。虽然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布局电商服务的020模式,但是仍旧处于萌芽状态,其他购物中心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刚刚起步。就目前来说,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合作属于首个购物中心与网络服务商合作的案例。因百度与腾讯在网络服务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全面研究的话难以深入有序,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万达与百度的合作模式,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购物中心新型商业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发展趋势。万达企业与网络服务公司主要采用账号体系打通、会员体系、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Wifi共享、产品整合、大数据融合、流量引入等方面的合作。万达电商主要从事服务电商业务,而不关注实体电商,通过生活服务类的020服务,百度与腾讯通过原有平台整合推出万达广场、酒店以及度假区业务的服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购物中心网络模式的研究不多,当前管理购物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下发展模式,表现出购物中心与网络平台研究分散的现象,因此研究购物中心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从理论上说,能够弥补其研究的不足;从实践上说,互联网商务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购物中心进入互联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对互联网环境下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对专家指引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选择,促进其商业模式发展的完善,表现出积极的实践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的管理,购物中心通常具有几个核心商店或者品牌服务,周围围绕着其他店铺。购物中心周围交通便利,建立有停车场、饮食餐厅以及电影院等娱乐设施,满足顾客购物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娱乐性的需求。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购物中心,相对于国外,我国的购物中心一般缺少核心商店或者品牌店铺。通过向外出租以及招商的形式,购物中心吸引各个类型的企业参与到购物中心店铺中,购物中心的管理者对于这些店铺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租金等获得报酬。
我国2014年末的购物中心有364个,其中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购物中心数量达到121个,占据30%的比例,而二三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数量比较少。仲量联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冯建强预计2016年购物中心数量将会增加到600多个,其中表现出面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趋势。冯建强提出当前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繁荣,但是其在吸进商户入驻、吸引消费者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如果购物中心选址不当以及销售方式与管理不当,将会面临淘汰。根据2014年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购物中心的房产类型交易成交量同比下降61.1%,购物中心的写字楼空闲问题非常严重,达到40%左右,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这一数据还会持续增加。
本文根据购物中心的独特性和新环境构建商业模式,涉及到购物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同类聚集理论和零售需求的外部效应理论。中心地理论是CMstaller (1934)年提出的,其根据购物中心的发展需求以及竞争方式分析,提出购物中心定位的高低取决于购物中心内部商铺的数量以及定位。内部设置以及外部消费者需求沟通构成了购物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在中心地理论中,消费者购物时,对商品具有一个心理定位,其购买商品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距离的综合如果超过心理定位,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的意义就会减少。按照中心地理论,假设消费者购买产品属于一次性行为,购物中心为了吸引消费者,或者通过建立在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道路心理距离之内,或者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弥补其时间以及距离的付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进行研宄,研究从互联网模式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产生背景、有关概念与理论出发。在对于购物中心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需求特征,提出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以百度万达合作为案例,具体分析购物中心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劣,劣势以及发展趋势。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录 8-11
1 绪论 11-14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研究主要内容 12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2-14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回顾 14-23
2.1 购物中心的概念 14-15
2.1.1 购物中心的含义 14
2.1.2 购物中心的分类 14-15
2.2 国内外购物中心现状 15-16
2.3 购物中心相关理论 16-17
2.4 商业模式的概念 17-20
2.4.1 商业模式的含义 17-18
2.4.2 商业模式的分类 18-20
2.5 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 20-22
2.6 消费者行为分析相关理论 22-23
3 购物中心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23-32
3.1 购物中心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23-26
3.1.1 政治环境 23-24
3.1.2 经济环境 24-25
3.1.3 社会环境 25
3.1.4 科技环境 25-26
3.2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26-29
3.2.1 进入壁垒 27-28
3.2.2 替代品威胁 28
3.2.3 买方议价能力 28-29
3.2.4 卖方议价能力 29
3.2.5 竞争 29
3.3 消费者需求与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影响分析 29-32
3.3.1 消费者特征及购物习惯对购物中心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 30-31
3.3.2 消费者服务质量要求频率对购物中心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 31-32
4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 32-40
4.1 基于商业模式要素的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构建 32-38
4.1.1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优势及核心资源 32-33
4.1.2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客户关系 33
4.1.3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价值服务 33-34
4.1.4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渠道通路 34-35
4.1.5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收入来源 35
4.1.6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重要伙伴 35-36
4.1.7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成本结构 36
4.1.8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关键业务 36-38
4.1.9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客户群体 38
4.2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评价 38-40
4.2.1 购物中心互联网模式的优势 38
4.2.2 购物中心互联网模式的劣势 38-40
5 案例分析 40-53
5.1 万达百度合作商业模式基本情况 40-44
5.1.1 百度主要业务内容 40-41
5.1.2 万达与百度合作的基础 41-43
5.1.3 万达与百度合作的商业模式框架分解 43-44
5.1.4 万达与百度合作的商业模式分析 44
5.2 万达-百度商业模式的SWOT分析 44-50
5.2.1 万达-百度商业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44-48
5.2.2 万达-百度商业模式的威胁与机会 48-50
5.3 完善万达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策略 50-53
5.3.1 网络交易平台的多元化选择 50
5.3.2 优化商业模式定位 50-51
5.3.3 完善互联网商业模式业务流程 51-53
6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实际应用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53-55
6.1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优势 53
6.2 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53
6.3 未来发展趋势 53-55
7.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59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 Allan Afuah. Business Model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 [M] Boston,Massachusetts: McGraw-Hill, August 2004.
[2] B. Mahadevan. 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 An Anatomy[J]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2000,42 (4):55-69.
[3] E. Deanne Brocato, Clay M. Voorhees, Julie Bake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of Cues from Other Customers in the Service Experience: A Scal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2 (3)
[4] Edward F. Konczal. Models are for Managers, not Mathematicians [J] Journal ofSystems Management, 1975, 26 (1):12-14.
[5] Edward F. Konczal. Models are for Managers, not Mathematicians [J] . Journal ofSystems Management, 1975, 26 (1):12-14
[6] F. A. Dottore. Data Base Provides Business Model [J] . Coraputerworld, 1977,11(44):1-3.
[7] Gary Hamel. Innovation as a Deep Capability [J] Leader to Leader, Winter,January ,2003, 27 (1):19-24.
[8] Gene M. Alarcon, Jean M. Edwards, Lauren E. Menke. Student Burnout andEngagement: A Test of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J]. The Journalof Psychology. 2011 (3)
[9] Jaishankar. Ganesh, Kristy E. Reynold, Michael Luckett, Nadia Pomirleanu.Online Shopper Motivations, and e-Store Attributes: An Examination of OnlinePatronage Behavior and Shopper Typologies [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0 (1)
[10] Joan Magretta.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80 (5) :86-92.
[11] Magaly Dubosson, 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 E-Business ModelDesign, 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J].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Business Review, January, 2002, 44
[12] Michael Breazeale, Jason E. Lueg. Retail shopping typology of American teens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2010 (6)
[13] Michael Hammer. Deep Change: How Operation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YourCompany [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pril 2004, 82 (2) :85-93.
[14] Mrugank V. Thakor, Rajneesh Suri,Katayoun Saleh. Effects of service setting andother consumers' age on the service perceptions of young consumers [J]. Journalof Retailing ? 2008 (2)
[15] Peter F. Drucker.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 72 (5):95-104.
[16] Philippe Aurier, Gilles N' Goala. The differing and mediating roles of trustand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in service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nddevelopment[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0 (3)
[17] Shaked Gilboa. A segmentation study of Israeli mall customers [J]. Journal of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8 (2)
[18] Tsung-Chi Liu, Li-ffei ffu. Cross-buying evaluations in the retail bankingindustry[J].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 2009 (7)
[19] V. Kumar, Morris George, Joseph Pancras. Cross-buying in retailing: Drivers and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8 (1)
[20] Wong Yue-Teng, Syuhaily Osman, Benjamin Chan Yin-Fah. An Exploratory Studyon Shopper Typologies in Malaysia [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1 (2)
[21] Industry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 Shopping Center (Industry InformationCenter of China Shopping Center, Beijing, 100022).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零售研宄.2010(01)
[22]卞亦文.大样本数据聚类的改进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01)
[23]沈艳.农村连锁零售业的SW0T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 (10)
[24]陈建明编著.商业房地产投资融资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5]陈小红,徐斯,陈明.探析水果连锁超市成功路径一一以深圳百果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4(23)[26]崔苗.连锁复制新探讨一一单店复制与“店群"复制[J].商业文化.2014(17)
[27]郭冬乐,宋则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8]郭兴高.基于商圈理论下杭州大厦购物中心问题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29]韩迎,丁利,许春华,赵巍.徐州主城区大型超市发展现状的调查研宄[J].中国商贸.2014(29)
[30]金国强,郭政.服务接触理论及其在服务质量测评中的应用[J].中国质量.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