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膜瘤
脑膜瘤较常见,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7%,中年女性多见。起源于脑膜内皮细胞,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多为单发[1,2],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较均匀密度脑膜瘤40例,旨在分析S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32~73岁,平均46.5岁。病程2月—5年。主要症状:头痛16例,头晕10例,视力障碍3例,肢体无力8例,恶心呕吐10例,癫病6例,走路不稳4例,耳聋3例。查体:四肢肌力下降10例,视乳头水肿8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5例,视神经萎缩4例,听力下降4例,面部麻木5例。
1.2 扫描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机扫描,行平扫。增强扫描,层厚5mm,扫描基线为眶耳线,获图像20幅,电流100mA,电压120kV,窗位40Hu,窗宽150Hu,螺距1.2mm层厚密集重建,获图像50幅,输入AW4.2工作站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包括表面积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
1.3 SCTA成像 SSD-CTA成像30例,手工编码排除法去骨成像10例,选取包含肿瘤的全部图像进行SSD成像,采用头面或足面观,所选CT阈值下限为80~100Hu。MIP~CTA成像30例,手工编码去骨成像10例,选取包含肿瘤的全部图像,进行MIP成像,采用头面或足面观,所选窗位70~150Hu,窗宽100~300Hu。
2 结 果
2.1 平扫及增强扫描 40例脑膜瘤均为单发,大小为2.5~9.0cm。大脑镰旁12例,其中3例突人对侧。大脑凸面14例,矢状窦旁6例,蝶骨嵴4例,中颅窝底4例。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8例,略不均匀等密度6例,均匀略高密度16例,不均匀略高密度10例。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形态规则或分叶状。周边轻度水肿20例,中度水肿12例,明显水肿8例。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2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16例,肿瘤边界显示更清 可见与肿瘤相连的粗大供血血管,粗细不均,分支清晰。
2.2 SCTA成像 SSD显示肿瘤呈球形、椭圆形或略不规则团块,表面凸凹不平,可见数条扭曲爬行血管影,其外周可见与肿瘤相连的多条供血血管,均表现粗细不均。
3 讨 论
3.1 脑膜瘤的病理分型及供血 本组中纤维型16例,上皮型12例,砂粒型8例,血管型4例。脑膜瘤供血非常丰富,其供血主要来源于颈外动脉系统,Manelfe将脑膜瘤的血液供应分四型:1型:单纯颈外动脉供血;Ⅱ型:颈内、颈外动脉联合供血,以颈外动脉为主;Ⅲ型:颈内、颈外动脉联合供血,以颈内动脉为主;IV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
3.2 脑膜瘤SCTA成像方式 选择含肿瘤层面的2mm密集重建图像,进行SSD及MIP成像。
3.3 脑膜瘤 SCTA成像表现 SSD示肿瘤、其供血血管及颅内血管均呈灰色或灰白色,三者色泽相同,其立体感很强[6],能较好显示瘤体整体形态、表面结构及其与供血血管的关系。MIP示肿瘤、其供血血管及颅内血管亦呈灰色或灰白色,三者色泽相同,其立体感很强[7],能较好显示瘤体整体形态、表面结构及其与供血血管的关系。
3.4 脑膜瘤SCTA供血动脉的初步判断 本文40例脑膜瘤动脉供血的初步确立与文献基本相同,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占16例,颈内外动脉同时供血12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6例,而有些病例供血血管不易区分,本文6例。板障血管供血不好确定。
3.5 脑膜瘤SCTA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脑膜瘤有其特定好发部位,CT平扫、增强表现典型,诊断不难。通过与手术对比分析,其判断准确率达75%(30/40),可做为脑膜瘤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国珍.临床 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103.
[2] 姚家揖,朱建,王进钢.颅底脑膜瘤 42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94,3:166.
[3] 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6-21,258-261.
[4] Rubin GD, Dake MD, Semba CP. Current status of three-dimens ional Spiral CT scanning for imagine the vasculature[J]. Radiol Clin North Am,1995,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