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 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t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因糖尿病肾病而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1],所以对DN的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本院门诊于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条件:①确切的糖尿病史(符合WHO1999);②24 h尿蛋白定量30~299 mg。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导致的肾脏病变;②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有严重的心脑肝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④血钾&>5.6 mmol/L;⑤近两周内尿蛋白的改变幅度&>50%。符合以上条件本院的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62 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 例,其中男11 例,女19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6±7) 岁。糖尿病病程5~18 年,平均(8.1±0.9) 年,对照组32 例,男12 例,女20 例,年龄40~78 岁,平均(53±6)岁。糖尿病疗程6~17 年,平均(7.3±1.1)年。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饮食控制、西药降糖、伊那普利10 mg每日1次口服。伴有早期CKD的糖尿病患者把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8~1.0 g/kg体重/日,热量需达35 Kal·(kg·d)-1,肥胖及老年患者可减少。降糖药物可选用糖适平、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那格列奈或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和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血糖高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则应选用胰岛素。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药枸杞子10 g,山萸肉10 g,生黄芪30 g,生地15 g,赤芍10 g,丹参30 g,熟大黄10 g)每日1 剂,早晚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 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测定患者空腹血清FBG,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并比较前后各数值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糖尿病)[2]及慢性肾炎[2]的疗效标准制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正常或尿白蛋白减少原1/2。
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UAER有所下降,但较治疗前下降不显著。
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8.13%,有效率=(有效+显效)/n。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8.230 P=0.00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尿蛋白定量测定,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两组空腹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的比较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肾病发病之初,病在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结。故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予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黄芪益气健脾,枸杞子,山萸肉固肾益精,生地,养阴生津,赤芍,丹参,熟大黄,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中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补益肝肾的同时,要注意选用收敛固涩药物,一般选覆盆子、金樱子等,其中症见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糖泄,舌淡,苔薄,脉沉迟,属肾阳虚,选取菟丝子,补骨脂,益智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偏肾阴虚,选女贞子,墨旱莲,黄精。随症选用相应的固涩药物,对减轻蛋白尿具有重要意义。
DN一旦形成,其病变的发展是很难逆转的,因而DN的治疗困难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DN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气阴两虚兼血淤的病机特点,故以益气养阴兼活血化淤立法,组成中药复方。全方合用起到了改善微循环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早期肾病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2]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降低高血糖,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作用。丹参[3]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作用。能改善血液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造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能保护红细胞膜,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化硬化斑块的形成。大黄可显著降低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加速尿素氮及肌酐的排泄来实现的[4]能降低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低密度指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推测其作用机制:①降低残余肾高代谢状态;②影响氮质代谢;③影响系膜细胞增殖;④对脂质代谢的良好效应;⑤抑制肾代谢性肥大;⑥减少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5,6],因此可有效治疗DN[7]。
伴有微量蛋白尿的糖尿现患者,应当使用1种ACEI(ARB)进行治疗。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多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8](ACEI)治疗DN的首选药物,其作用已超越单独降压的范围,在没有高血压的病人,也能减缓肾小球损伤的进展。该药能降低出球微动脉阻力,故能减少肾小球内压力,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抑制细胞外基质形成,防止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球肥大,从而能减轻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临床DN患者的VAER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使肾功能得以明显的改善,从而延缓DN的发展速度或逆转病情。
参考文献
1] 杨霓芝,黄春林.泌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53,215.
[3]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03,376.
[4] 候卫国,何立群,朱燕俐. 大黄浸膏对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 5:286.
[5] 杨俊伟,黎磊石.大黄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及高滤过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 5:286.
[6] 杨俊伟,黎磊石,张真.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 4:222.
[7] 郭啸华,刘志红,彭艾,等.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观察[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4):280-284.
[8] 杨霓芝,黄春林.泌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