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膜脑炎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506 日期:2025-10-30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脑膜脑炎 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HFMD)主要由柯萨奇A16型(A16)和肠道EV71型(EV71)两种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1]。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样皮疹,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8月共收治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膜脑炎患儿11例(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EV71病毒感染),经精心的临床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儿全部为PICU住院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卫生部EV71诊断指南(2008)重症病例诊断标准[2]。男7例(63.6%),女4例(36.4%),年龄最小1岁,最大5岁,其中发病年龄<3岁者9例(81.8%),4~5岁2例(18.2%)。本组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住院天数最短6d,最长的18d,平均12d。

1.2临床表现本组11例患儿均为急性重病容,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嗜睡、呕吐、抽搐,在手掌、足底、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卵圆形斑丘疹和疱疹,突出皮面。实验室检查:本组11例患儿均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本组患儿颅内压均增高,脑脊液培养:糖和氯化物均正常。本组患儿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炎、抗病毒、镇静止惊、营养脑细胞药物、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及相应的综合护理。

2护理

2.1消毒隔离严格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将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整洁、温湿度适宜的PICU病房内。紫外线循环消毒机定时消毒病房。病室内的地面、床头柜、床头、凳子、患儿的各种用具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500mg·L-1)擦拭2次。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用等量的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mg·L-1)静置2h后倾倒,衣物和被褥置于阳光下暴晒6h,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轻掩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分泌物。医护人员每接诊、护理患儿前后均洗手、消毒。

2.2高热护理持续高热可促进抽搐的发生,进而有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的危险。本组患儿体温在38.6~39.0℃ 2例,39.0~40℃ 9例,发热持续时间3~5d。遵医嘱给予激素药物降温,同时采用物理降温,用35%~40%乙醇溶液在皮肤暴露及大血管处擦浴,当体温升高39℃以上时,头部使用冰帽,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并经常更换冰敷部位,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防止冻伤。行降温措施30min后监测体温1次,以了解降温效果。

2.3抽搐护理抽搐可使脑缺氧,脑血管上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使脑供血量减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同时备好氧气、吸痰器及抢救物品。抽搐一旦发作,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在上下臼齿间垫缠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痰液及呕吐物,及时给氧。并准确记录抽搐时间、发作持续时间、瞳孔变化及有无大小便失禁。床旁加上护栏,以防坠床。

2.4皮肤护理本组患儿在手掌、足底、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卵圆形斑丘疹和疱疹,突出皮面。故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碎屑,穿棉质、柔软、宽松的衣服,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继发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为避免对皮肤的刺激,禁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淋浴液给患儿洗头洗澡。臀部有皮疹的患儿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5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本组患儿均有高热及轻度口腔溃疡,应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患儿每天进食前后予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并用1.5%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口腔护理缓解口臭。

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本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差、呕吐、抽搐、烦躁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少数患儿有嗜睡现象。护士在护理患儿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若发现患儿头胀痛加剧,瞳孔改变,烦躁不安,频繁呕吐,血压升高,有发生脑疝的可能,应配合医生及时抢救。观察抽搐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判断患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躁动不安时,按医嘱给镇静剂,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入睡时间;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2.7药物治疗的护理甘露醇有渗透性利尿作用,可改善脑血流。本组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均有轻至重度颅内高压症状,在使用20%甘露醇时应避免一次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为保证疗效,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确保20~30min输液完成,密切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激素冲击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本组患儿均应用了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使用激素治疗,要警惕诱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甚至出血穿孔的可能。

2.8心理护理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采取无陪人管理制,加之患儿口腔、手足疱疹的疼痛刺激,陌生的病房环境及缺乏亲人陪护,会使患儿产生恐惧感和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患儿交谈,不具备交谈能力的患儿均采取肢体语言,如触摸患儿头部和手等,减轻其紧张心理,争取配合治疗。同时,还要与患儿的亲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给予安慰、解释,减轻其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恐慌,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护理工作。

2.9健康教育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许多家长均有恐慌心理,及时向家属介绍本病的传播途径,孩子的唾液、痰液、尿、便不要随意丢弃,要配合护士放于指定地点消毒后再倒入厕所,同时要消毒便盆;告知家属要注意卫生保健,引导患儿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其被感染机会。

3结果

经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在PICU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11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膜脑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以及院内交叉感染。

4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多次感染。近年来发现肠道埃可病毒71型较柯萨奇病毒A16型所至的HFMD有更多机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死率高,国内外均有报道[3]。本组病例病原体为EV71感染,且1~3岁患儿居多,占81.8%。发病情况与儿童抵抗力及有不良卫生习惯有关。通过本组患儿的护理,深刻体会到消毒隔离是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的关键,能及时有效的防止该病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另外,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做好高热护理、重视皮肤护理,配置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食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满足患儿的营养需要,熟悉各种用药的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应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并为患儿家属做出院宣教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膜脑炎患儿康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旭军,周景琳.手足口病53例临床分析[J] .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0):68.

[2]李敬风.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抢救成功1例报道[J] . 勋阳医学院学报,2008,27(4):354-355.

[3]杨智宏,朱启榕,李锈珠,等. 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