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塞平加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626 日期:2025-10-3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塞平加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5.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0)筛选出54例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多塞平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多塞平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1,2次·d-1和(或)多潘立酮10mg·次-1,3次·d-1,加用抗焦虑抑郁药多塞平,每次6.25~50mg,早晚各服用1次,辅以心理疏导,疗程4周;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和(或)吗丁啉。用汉化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评估治疗前后FD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多塞平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51.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塞平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多塞平组两种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多塞平组生活质量提高,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及心理疏导,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和(或)多潘立酮者。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塞平;心理疏导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常见的上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常有诸多症状,即便接受过多种检查,但无结构或器质性疾病,或可解释症状的依据。F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已知的一些因素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胃酸分泌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1]。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FD患者128例,从中筛选出能配合接受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5.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0)评定,并接受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问卷调查,同意接受随访的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54例,在应用奥美拉唑和(或)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多塞平并辅以心理疏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18 ~65岁,平均42.5岁。随机分为多塞平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罗马III标准(RomeIII)FD诊断者: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症状出现至少超过6个月,且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 ,消化不良在排便后无缓解,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无关;②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内镜、B超)、心电图等排除可解释的器质性疾病;③同时伴有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④愿意接受各种量表及问卷的评估。按照罗马III标准将FD分为2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2],以便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亚型给予相应治疗。

  1.1.3 排除标准

  ①有消化道疾病史者;②糖尿病患者;③甲状腺疾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有腹部手术史者。

  1.2 方法

  两组均按照FD亚型给予相应治疗:PDS亚型者给予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10mg,3次·d-1,餐前半小时口服。EPS亚型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商品名华澳美,上海华氏制药天平厂生产)20mg,2次·d-1,餐前口服。如兼具两种亚型者给予两药同服。

  观察组加服多塞平(南京白敬宇制药厂生产),起始剂量为6.25mg·次-1,早晚各服用1次,以后根据患者睡眠改善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用至50mg·次-1,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治疗。门诊患者要求每周来院复诊1次,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不适症状。住院患者出院后建立电话随访。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来院复诊并再次接受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问卷调查。

  心理疏导:接纳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倾听,告知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让患者理解自己对疗效负有的责任而积极参与治疗。教会患者思维控制,有不愉快想法时要暗示自己停止,通过幻想美好前景或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治疗中鼓励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在行动中获取快乐,消除症状。

  1.3 FD躯体症状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判定

  对FD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3]: 0级为无症状,记0分;1级为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记1分;2级为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记2分;3级为症状严重难以坚持工作,记3分。分别在治疗前后按同样标准记录上述症状的变化。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改善2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有效为治疗后症状改善1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无效为症状加重或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4 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FD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标准分≥50分作为入选病例,分别确定为焦虑状态或抑郁状态,两者同时存在者为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引起FD患者精神创伤和心理障碍的不良生活事件原因。

  1.5 生活质量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选择采用WHO推荐的SF-36,简称SF-36测评问卷,该量表由36个单项组成,包括8个维度,均按百分制进行评分:(1)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2)情感职能(Role emoficnal,RE):由于健康原因,工作和其他日常生活有困难;(3)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4)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5)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由于情绪引起的精神健康问题;(6)活力/精力(Vitality,V);(7)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8)综合健康情况(General health,GH):包括生活自理、躯体的、社会的及角色活动。各维度计分采用李克累加法,按最后题值计算原始分数,再以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各维度得分为0(最差)~100分(最好)。该表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代表性生活质量测评工具。该量表在国内已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中国普通人群[4]。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多塞平组上消化道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5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略)

  2.2 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变化

  多塞平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比较(略)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多塞平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 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的平均评分均有提高(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略)

  2.4 不良反应

  多塞平组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口干、头晕、喜睡、乏力,减量服用后症状均消失,未予停药,完成治疗。

  3 讨论

  FD是FGIDs中的常见疾病。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FD的独立危险因子,尤其是重度FD患者,常有显著的心理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其进行积极心理治疗和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很重要[5]。我们在诊疗过程中,同样发现前来就诊的最终被确诊为FD的患者,多数均伴有焦虑和抑郁,对这类患者在常规抑酸及促胃动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及抗抑郁治疗后,疗效显著,躯体症状显著缓解,总有效率达88.89%,明显高于单用抑酸及促动力治疗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降低,说明抗焦虑及抗抑郁治疗在FD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国外医学界已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来评价FD患者的健康状况水平和医疗的有效性。一些研究结果显示,F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而且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6-7]。而经过治疗后,随着FD症状的缓解,生活质量也有所好转[6-8]。本研究中SF-36量表的结果显示了FD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下降,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和躯体疼痛均随症状程度加重而有不同程度变差。经治疗后,随着症状缓解,患者生活质量也随之好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和躯体疼痛8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因此我们应用SF-36量表作为疗效评价具有可行性。

  多塞平,又名多虑平,是一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为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药,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再摄取而增加突触间隙的浓度,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及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状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多塞平还有抗组胺受体、抗胆碱、镇痛等药理作用,抗h3受体的亲和力高于西咪替丁。近几年国内已多有报道[9-11]采用多塞平联合促动力药治疗FD,取得较好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一是多塞平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消除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从而使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减少,肥大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减少,使胃肠动力障碍和感觉异常得到缓解,使FD的胃潴留和继发的上消化道症状得以改善;二是多塞平有抗酸和轻微的抗胃蛋白酶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可通过对皮下中枢的调节,同时影响胃酸分泌和胃活动度[12]。

  我们在常规抑酸、促胃动力治疗基础上辅以多塞平加心理疏导治疗后,疗效显著,该药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佳懿,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538.

  [2]侯晓华.规范化的诊断标准是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诊治和研究的前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5):259.

  [3]陈世耀,王吉耀.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65-168.

  [4]王素华,李立明,李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4-8.

  [5]柯美云,张艳丽.重视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1~2.

  [6]Chang L.Review article:epidemi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4,20 (7):31-39.

  [7]El-Serag HB,Talley NJ.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3,18:387-393.

  [8]Alekseenko SA, Krapivnaia OV, Kamalova OK, et al.Dynamics of clinical symptoms,indices of quality of life,and the state of motor function of the esophagus and rectum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fte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Eksp Klin Gastroenterol,2003,54:115.

  [9]张松林.西沙必利、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6,33(3):73-74.

  [10]曲春英. 多潘立酮与多塞平、维生素B1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2):203-204.

  [11]陈国庆,任九凌, 黄河. 胃动力药联合小剂量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2004, 18(1):57-58.

  [12]郭源源,王晖. 多塞平非抗精神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 , 2007,1:84-8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