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查明甲肝疫情的暴发原因,为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及学校餐厅、周边餐厅、饮食流动摊点从业人员血清进行甲肝IgM抗体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制定疫情处理措施。结果该疫情是由学校周边一餐厅食品污染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20例(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罹患率0.45%,均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结论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周边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控制甲肝。
【关键词】 甲肝;暴发;调查分析
2008年12月23日接固原市某中学电话疫情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现将调查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方法:
对发生甲肝疫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将所有23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并进行核实诊断。
1.2诊断依据:
按照《计划免疫学》中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固原市某中学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63名(其中住校1705名)。2008年12月19日-31日,经实验室确诊共计发生甲肝病例20例(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罹患率0.45%(20/4463)。经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2病例分布
2.2.1首发病例:
男,17岁,高一(13)班学生,住市区自己家中,12月15日出现发烧、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19日固原市医院确诊为甲肝,无外出、甲肝病人接触史,有在学校周边摊点、饭馆就餐史。
2.2.2时间分布:
本次暴发病例共计20例(12月19日-30日报告20例,其中12月23日前报告7例)。
2.2.3年龄分布:
20病例中,男生11例,女生9例,性别比1∶2.1;年龄最大21岁,最小15岁。
2.2.4班级分布:
高一年级5例,高二年级6例,高三年级3例,高三补习班6例。
2.2.5学生来源分布:
20例病例中有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农村学生18例,城镇学生2例。
2.3临床治疗情况:
20例住院隔离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
2.4个案调查:
对20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20例病例均无甲肝疫苗免疫史,均有某拉面馆就餐史,有、无饮自来水史者分别占60.00%、40.00%。
2.5暴发因素调查:
12月23日接到疫情报告后,对7名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和实验室确诊,发现7例患者均有在学校周边摊点和饭馆就餐史,初步推断学生在校外就餐食用不洁食品引起甲肝暴发可能性最大,立即对学校餐厅和周边餐厅、摊点19家85名从业人员采血进行HAV-IgM监测。监测发现,某拉面馆厨师HAV-IgM阳性,对该厨师在12月1日-7日曾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腹胀、轻度腹泻、皮肤黄染等症状,未就医,患病期间未休息,无甲肝疫苗接种史,经调查确诊为甲肝患者。该拉面馆有从业人员2名(1名厨师和1名服务员),经营拉面兼拌一个小凉菜,其主要就餐者为学生。餐厅卫生状况较差,从业人员卫生习惯较差,餐厅无从业人员消毒手设施,餐具消毒不符合要求。
3讨论
3.1暴发原因分析: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疫情是由学校周边一拉面馆厨师患甲肝污染食品引起就餐学生甲肝暴发流行。学生(特别是住校生)经常在校门口饮食流动摊点及周边餐厅就餐,在校学生既往甲肝疫苗接种率低(仅为28.83%),也是引起本次甲肝暴发流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2采取措施:
疫情发生后,卫生、教育立即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一是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对学校周边餐饮业开展了清理整顿,对某拉面馆采取停业整治,患病厨师离岗隔离治疗;二是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对患者全部进行隔离治疗;三是实施应急接种,对有某拉面馆就餐史的学生和与甲肝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应急接种了丙种球蛋白,投服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对无甲肝疫苗免疫史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甲肝疫苗应急接种;四是加强学校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五是加强甲肝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切实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六是加强晨检和疫情报告,密切监视疫情动态。
参考文献
   [1]郑徽,崔富强.中国2004-2006年甲型病毒肝炎疫情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2007,13(4)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