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水平培养视野之医学方法学课程群建设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39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医学,是一门横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医学知识创新和医学知识发展有其特有的模式,这种模式会对包括医学创新能力在内的医学认知能力提出特有的要求,这种特有的认知能力一定源于特有的知识结构,而这种医学认知的知识结构,对于医学生而言,无疑是通过大学期间系统的课程学习才得以构建。因此,着眼于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实现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教育而言,自然就涉及课程及其教学的问题。如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人文医学,在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和能力素养形成过程中都发挥着特定功能作用一样,有助于包括医学创新能力在内的医学认知能力形成的还有着一类医学方法学课程。什么是医学方法学,它与医学认知能力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通过医学方法学课程群的构建及其教学模式的更新,以促进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1.1.研究的背景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而这种发展与进步无疑得益于教育、得益于知识创新、更得益于优秀人才的成长。是教育不断地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提升了科学进步的层次。然而,这种发展与进步,更毋庸置疑地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在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就医学人才培养而言,《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 号)中提出,将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在国内 125所高校试点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这是继 2010 年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共建北京大学等 10 所高校的医学院(部、中心)之后,在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在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处于领先地位的西方国家中,在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弗氏报告(Flexner Report)发表百年之际,医学教育界亦在反思该报告的影响,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医学人才[1]。我国著名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对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精到的界定:“是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2]通过解析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包含着这样几个关键要素: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从医学教育这一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课程经常被视为医学教育过程之核心。”[3]而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层次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4]鉴于上述分析,从课程及其教学入手,自然成为每一个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针对医学教育界所说的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欠佳[5],同样需要以相应课程及其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纵观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重视以构建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的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而在以发展和创造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却相对薄弱。欧洲的医学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a,AMEE),通过网络对来自 76 个国家的 806 个会员进行问卷调查,63%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反映医学教育研究方法比较缺乏,需要优先发展。[6]基于上述思考,明确提出了本文的工作假设:构建医学方法学课程群以形成集成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研究的整体设计
通过前面的背景分析,逐渐形成了整体的研究思路,即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思辨与实证兼顾、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原则,按如下路径分步具体展开。


1.2.1.文献回顾
围绕着研究的基本目标和思路,作系统全面的文献调研。汲取教育学、科学哲学方面的新知识,尤其是教育哲学和医学哲学的思想和理念,深化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一系列理论命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设计。


第2章文献回顾


本文旨在阐述和论证所提出的核心命题,其中含有两个关键词所表述的重要概念——创新能力与医学方法学,它们自然亦就成为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两个切入点。


2.1. 对创新能力概念的理解
为了查阅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章,通过吉林大学的校园网登录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通过关键词字段输入“创新能力”一词,截止到 2012 年底,获得相关文献 75,539 篇。为了大致了解关于创新能力研究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以整个高等教育的研究为参照系,按照同样的检索方式,检索到同期有关“高等教育”的文献 51,820,二者近十年的文献量变化情况如图 2.1 所示,相比于高等教育,学界对于创新能力的关注程度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就“创新能力”的研究报道而言,如此庞大数量的文献不便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得在原有检索结果基础上,在篇名字段分别输入“概念”或“内涵”以作进一步限定,之后分别与已有检索结果做“逻辑与”关系的二次检索,由此分别获得 91 和 204 篇相关文献。进而对两组文献采取浏览题目或文摘的方式,再做进一步的取舍,以获取较为切题的文献。对于创新能力这一概念,有的学者是在对狭义和广义的创新、创新与创新思维的辨析基础上提出:“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而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10]有的学者将其表述为:“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新的智力因素, 包括进行创新所必备的知识储备以及相应的技能。”[11]有的学者将其解析为:“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设计、实施和完成创新活动以及推广、普及创新成果的能力。”[12]被更多学者认同的是林崇德教授的表述:“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第 3 章 理论研究 ..........15
3.1. 医学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 ..........15
3.1.1. 医学认识发展模式 ..........15
3.1.2. 医学认知能力的知识结构 ....17
3.1.3. 医学发展模式的演化......18
3.2. 医学方法学的内涵 ..........18
3.3. 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学科特征 ......21
3.4. 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功能 ........23
第 4 章 医学生的科研素养......25
4.1. 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与写作的认知调查 ........25
4.2. 提升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与写作认知....27
4.3. 针对医学科研与写作能力的专家咨询调查 ......30
4.4. 医学研究生医学创新的综合认知....33
4.5. 小结...........37
第 5 章 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39
5.1. 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状态 ....39
5.2. 医学方法学课程演化的基本状态 ....48
5.3. 医学方法学课程与培养目标的相关性 ........56
5.4. 小结...........60


结论


围绕着“构建医学方法学课程群以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命题,通过在医学教育理论层面,对医学方法学的概念、医学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医学方法学课程群的构建之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等,所做的阐述与论证;通过在医学教育实践层面,对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的认知状态,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现实状态,乃至医学方法学课程建设的现实状态等,所做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医学方法学课程群的结构体系乃至与整个医学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的阐述与论证,揭示其对医学创新能力培养之促进作用;通过揭示医学方法学的学科及其课程的特色,论证了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形态、运行机制,以及进一步优化的关键要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医学方法学知识,是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医学认识能力形成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医学专业知识,唯有与医学方法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形成医学认识能力;医学研究生对于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的认知水平偏低;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研究生对医学方法学的知识和技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通过构建医学方法学课程群及相应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其集成优势,以促进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医学方法学课程群及相应教学模式,不仅有着理性的应然与必然,更有着充分的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了现实操作层面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Cooke M,Irby DM,Sullivan W,et al.American Medical http://sblunwen.com/yxss/ Education 100 Yearsafter the Flexner Report[J].N Engl J Med 2006,355:1339-1344.
[2]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102
[3] Calman KC.Medical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M].Edinburgh:Elsevier Publication,2006:P429
[4] 魏泽,邓翠菊.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30 年:历程、成就和经验[J].理工高教研2010,29(1):1-5
[5] 陈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 2007,2(36):175-176
[6] Huwendiek S, Mennin S, Nikendei C.Medical Education after the FlexnerReport[J].N Engl J Med 2007,356 :90-91
[7] 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P171
[8] 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P253
[9] 郝文武著.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P7
[10] 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16-12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