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凡是有利于地理教学的一切人、物的因素都属于地理课程资源,那么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具有一定素养的教师应属于课程资源,学生、多媒体技术、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等都属于地理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对于实现新课程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与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传统教学中,由于对课程资源理解不够,导致大量有意义的地理课程资源闲置与浪费。由于对学生的评价过多看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动态学习的过程,致使教材几乎成为学生学习的全部世界。因此教科书往往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教材。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体现了要注重学生动态学习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主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因此地理课程资源不是唯一的,而应该是以地理教材为中心的多样性的统一。凡是有利于地理教学的一切人、物的因素都属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应以教材为中心,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新课该中,就地理教师而言,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地理课程资源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养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最关键的资源,影响其他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的大小。同时,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认知习惯、教学风格,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这些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要开发和利用好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应首先改变自己。
首先,教师要通过学习,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程资源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认识上打破地理教材作为唯一地理课程资源的传统观念,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内容和结构。
其次,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因为教师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价值和作用
学生是课程资源中的一个变量,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从课上、课下两个时间维度去转变。具体应注意的是:其一,由过去的旁观者变为主人,学生应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由过去的使用者变成开发者,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等不断出现,不断形成新的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布置合适的课下作业,使学生更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这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通过课下作业的布置,发挥学生的特长,把这些内容转化成有效的课程资源。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计算机可以传播大量和形式多样的信息,多媒体的应用可使地理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得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实、复杂的虚拟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认识地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叙述比较抽象,有些地理事物脱离我们生活实际,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有关章节内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相对缺乏,教师讲起来费时费力,学生还搞不懂,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有关的地理原理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理解。
利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课件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观与新颖,更不能为了图省事而忽视其教育性与适用性。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新课程要实现的课程目标之一。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中国的丝绸远销世界各地,是因为我国南方的气候适合植桑养蚕。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鱼琳琅满目,与日本是个岛国,地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有限直接相关。我国南方的建筑屋顶坡度远大于北方,是因为我国南方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是为了排水;而我国黄土高原的特殊民居“窑洞”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人们为节省稀缺的木材而独创的建筑风格。狗拉雪橇作为寒冷地区的一种特殊运输工具则反映了其对冰雪覆盖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可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地理。今天,我们的生活与生产仍受制于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五、加强学科间的资源交叉利用
地理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综合性很强。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发生、发展不仅会涉及到地理学中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往往还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相关,甚至有些地理现象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内容才能解释清楚。引入相关的化学实验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引入物理学科中的力学问题解释地转偏向力,引入平面几何知识解释太阳光照图中的晨昏线、太阳光线、经纬线之间的角度关系。还有关于最短航线问题,要想真正理解,必须有一定的立体几何的基础,知道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纯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问题,它们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有一种“开放”的观念,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互补性,为地理教学服务。取长补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
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凡是有利于地理教学的一切因素,经过教师认真慎重地筛选,均可纳入地理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常华锋.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探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3.周顺照.浅谈新课改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做法.http://www.87jiaoyu.com/lunwen/dililunwen/cz/20090430-440.html,2009-04-3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