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的185例磁共振平扫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864 日期:2025-03-24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红梅 叶建军 李富军


【关键词】 癌,肝细胞;磁共振成像;手术病理
   1临床资料
  1995-10/2007-01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ic cell carcinoma, PHCC)185(男135,女50)例, 年龄38~82(平均55)岁,共242个病灶. 其中有乙型肝炎病史173例,AFP定量阳性者169例,阴性者16例.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扫描使用Elscint GYREX 2.0T超导机,体部线圈,呼吸门控,平扫,T1WI,SE序列,轴位,TR 500 ms,TE 12 ms;T2WI,FSE序列,轴位,冠状位,TR 3500~5500 ms,TE 126 ms;T2WI脂肪抑制(fsT2WI),FSE序列,轴位,TR 3500~5500 ms,TE 126 ms,TI 120 ms;层厚7 mm,层间隔1.4 mm.按照病理学分型分为 ① 块状型93例,其中多发病灶2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大于5 cm,最大者直径为18 cm;② 结节型81例,其中单发病灶61例,多发病灶20例,病灶数目最多者达33个,结节状布满全肝,病灶均小于5 cm;③ 弥漫型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欠清楚,呈片状弥漫地分布于肝段或整个肝叶.三种病理分型肿瘤实质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占91.3%(221/242). 肿瘤内出现出血、坏死、纤维分隔,肿瘤周边出现假包膜的几率块状型明显高于结节型和弥漫型,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现门静脉瘤栓几率块状型与结节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别为37.6%(35/93)和14.8%(12/81).块状型与结节型出现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分别为48.4%(45/93)和27.2%(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一般认为,肝脏内常见的原发性占位性病灶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为囊肿,由于其内容物为接近自由水的液态物质,故T1WI一般表现为与水信号相似的低信号,而T2WI表现为明亮高信号,且信号较均匀;第二类为血管瘤,分为窦型和毛细血管型,由于其内容物为接近静态静脉血的液性物质,故T1WI一般表现为稍高于水信号而低于肝脏的低信号,而T2WI表现为较高信号但低于水信号强度,且信号较均匀;第三类为PHCC,病灶实质部分为肿瘤细胞,而非液性物质,故T1WI一般表现为稍高于水信号而低于肝脏的低信号,而T2WI多表现为稍高信号,明显低于水信号但多略高于肝脏信号,该信号为肝癌典型信号特点,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称为“癌样信号”.依据该MR平扫信号特征,可以得到较高的PHCC诊断准确率,并可以很好地鉴别肝脏其它原发性占位性病灶[2]. 另外,由于MR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清楚辨认PHCC的出血、坏死、纤维分隔及假包膜,也可以清楚辨认门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瘤栓及腹腔、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肿大,因此可以作出较准确的TNM分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蒙秋华,龙莉玲,黄仲奎,等. 原发性肝癌的MRI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45-49.

[2] 杨正汉,周诚,陈敏,等. 肝脏发育不良结节癌变的CT, MRI评价[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5):494-49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