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向玲,刘爱琴,万新顺
【关键词】 尿激酶
【关键词】 尿激酶;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纤维蛋白膜
1对象和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02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形成纤维蛋白机化膜患儿64例(64眼),平均年龄8.5(4~12)岁.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6例,外伤性白内障(角膜伤口<3 mm) 28例. B超显示视网膜及玻璃体无异常. 手术均为同一医师所做. 术中均行后囊膜切开. 随机分成尿激酶治疗组(32例)和传统地塞米松对照组(32例). 治疗时间为术后3~8 d. 随访1~1.5 a. 应用沈阳光大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粉剂,1万U/支,用1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抽吸1000 U待用. 尿激酶治疗组于结膜下注射尿激酶1000 U,1次/d. 每日观察晶体表面纤维膜吸收情况及有无前房出血发生. 3~5 d可见晶体表面膜明显吸收,视力提高,然后延长注射时间1次/3 d,1次/5 d. 地塞米松治疗组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1次/d.
2结果
以治疗后视力提高大于1行、纤维膜部分吸收为有效;视力提高大于2行、纤维膜基本完全吸收为治愈. 视力不提高或小于1行、纤维膜无变化者为无效. 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7.23,P&<0.05,表1);尿激酶治疗组用药前后视力有明显变化,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8.83,P&<0.05,表2). 尿激酶治疗组全部病例未出现1例眼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表1尿激酶治疗组与地塞米松对照组疗效比较(略)表2尿激酶治疗组用药前后视力变化(略)
3讨论
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由于解剖生理因素,血房水屏障易受损而致炎症反应明显重于成人,瞳孔区易形成纤维蛋白渗出,直接影响患儿的术后视力甚至继发青光眼. 近年来国内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组织病理学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是人工晶体表面纤维蛋白膜形成的基础,渗出的纤维蛋白刺激人工晶体表面的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巨人工晶体细胞共同形成机化膜[1],并且提示PMMA人工晶体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参考文献】
[1] 周朝晖,何守志,梁近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反应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7,33:53-54.
[2] 金谊伟,陈武林.TPA前房注射治疗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蛋白膜[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9:103.
[3] Paudey SK,Cochener B,Apple DJ,et al. Intracapsular ring sustained 5fluorouracil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rabbits: A histological stud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2,28(1):13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