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的来源
在研究生期间导师带领下所做的研究项目和实践中逐渐确定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同时也为本文所探讨的展示和阐释涉及到的遗址的来源。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作为近年来发掘的大遗址,与 2010 年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已公布春秋遗址故城总面积 24 平方公里,基本包括了胥口镇区全境以及木渎镇、穹窿山风景区部分地区。其遗址范围大、分布广,是一座古代大型城邑遗址,且其城址规模之大,遗存之丰富,对证明大型吴越文化区的存在有非常大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
近几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苏州市区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张,木渎春秋城址区在对于遗址保护的安全问题和城市村镇综合发展方面都面临着重大挑战。由于一些城镇内居民、企业单位、自然村、工厂等一系列的建筑行为,遗址区被迫不断缩减。本文主要是研究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展示和阐释的策略,通过对大遗址、遗址保护、展示和阐释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研究,对这些结合在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的具体分析,探讨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展示和阐释的策略,以期为这类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这一问题提供更一般的解决思路。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本文对于遗址的展示和阐释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文本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从演绎到归纳、系统分析到综合的方法。文本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作用既整体又系统、既动态又发展的实体考察方式,对遗址以及遗址保护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掌握第一手准确的实际资料,寻求合适的可以深入思考的线索。由演绎法到归纳法:以唯物历史观为基础,选取古今中外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研究,总结出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各个类型的适用条件等,归纳出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规律。系统分析与综合法:通过整理有关理论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异同,以求能够综合的对案例进行分析,提供多样的解决方案。
..........
第 2 章 遗址的展示和阐释
2.1 展示与阐释的相关概念
大遗址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如何将其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并非易事,展示和阐释是最基本的两种方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于 2008 年举办的第 16 届大会中,颁布了针对遗址展示(Presentation)和阐释(Interpretation)二者含义界定的唯一官方文件——《关于文化遗产地阐释与展示的宪章》。文件中将展示和阐释以并列的关系做了以下具体的定义和说明:展示(Presentation),是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如博物馆展览、旅游观光线路介绍、讲座科普、多媒体网络、传统信息展览板等)对遗产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信息支配、接触、传播的活动。阐释(Interpretation),是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意识能力及理解能力为目的的活动(社区项目、公众教育活动、纸质或电子出版物、培训讲座等),以及对自身过程进行研究、评估的活动。阐释设施,是专门在文化遗产地区和相关联区域内,以现行或革新技术手段支持或用于阐释与展示的设施配备和空间。上文中虽然明确给出了阐释和展示的具体定义,但在字面理解上,由其在对阐释和展示的设施定义上,较为模糊、易被混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二者,此处将对包含阐释和展示的相关理论成果的文件(包括公约、宪章、宣言)进行整理和分析。展示和阐释第一次被提出的时间不同。展示(Presentation)的提出,来自于 1972 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次提出就被列入国家责任的范围,与遗产认定、遗产保存、遗产保护、遗产传承四者共同被国家管辖指导。阐释(Interpretation)的提出出自于1990 年通过的《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指出:展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被及时完善和修改;对某个遗产地文化价值的各种展现方式,包括对构件的处理、遗产地的使用和活动以及说明性材料的使用,这即是阐释。之后,阐释又在 1999 年的《巴拉宪章》中,给出了比较简单明了的说法,即“阐释实际是展现某遗产地文化及其价值的三种方式手段,分别为遗产地使用、说明材料运用和以遗产地保护、修建、复建为主的构造处理。”1990 年之后的展示和阐述经常被并列同时出现在宪章中。如在 1999 年出台的《国际文化旅游宪章》中,指出地方性文化遗产及活动应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政策来进行阐释和展示。2000 年以后出现了《文化线路宪章》和《关于遗产地精神的魁北克宣言》对于阐释和展示的相关说法,前者提到,文化线路中的游客感受的遗产价值将通过阐释和展示、旅游以及基础设备的调整得到全面的体现。后者则进一步说明,不同方式手段的展示和阐述活动将有助于传递遗产地的文化价值。
.........
2.2 遗址的展示和阐释与遗址保护的内在联系
遗址的展示和阐释,一方面是为了合理利用遗址,产生更大的价值,但是最终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遗址。澳大利亚的遗产管理部门在发表的《遗产地和遗产解说指南》(2005)中,引用了其他多个关于解说的定义和描述,比如:1、解说是对于信息的揭露 2、解说增加了人们对于世界更多的感知和理解 3、解说即展现某特定场所及其中事物的各个含义 4、解说是一种有效的传递价值的活动 5、解说是一种提供信息易于人们了解遗产重要性的方法手段 6、解说即是最大限度尝试建立的理解 7、解说是对各种历史信息、场所、观点的创新使用 8、解说建立对物质及非物质价值遗产的沟通桥梁 9、解说是讲解有关遗产地及当地人们的故事 等等,提出了自己对于 Interpretation 的定义:解说是一个综合遗产地使用、说明材料运用和以遗产地保护、修建、复建为主的构造处理的概念,是展现遗产价值的所有方式的集合。英国的遗产委员会 20 年时间始终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出发,致力于解说与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探讨,证明出解说的意义就在于呼吁保护遗址,是一门向游客传达和描述遗址重要性的艺术。在 2005 年发表的《遗产解说》中,体现了对解说的最终定义:解说作为一项工作,是通过游客体验的行为,为某个工作场所增加各种价值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激发对方的感知和反馈,而非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过程。解说也同时起到对遗址地教育功能的潜在激发作用。所以,解说不仅应当包含对基本流程、技术手段、遗址场地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也应包含对游客群体的全面理解。对于“解说”,Tilden 所讲意在表达对遗产的深入解说、建立规范的遗产解说系统计划能够使民众从切身角度了解并感知尊重历史及保护遗产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他如是说,“解说使得人们开始了解,这了解让人们学会欣赏,而唯有欣赏才能使人们真正知道去守护”。这句话就此成为了一句经典的名言。
..........
第 3 章 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的历史和现状.............18
3.1 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简介.........18
3.2 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规模与现状...... 18
3.3 木渎春秋故城建立的历史演变.... 21
3.4 相关考古佐证分析.... 23
3.5 本章小结...........25
第 4 章 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的保护规划...... 26
4.1 遗址现状分析.............26
4.2 遗址现状对保护规划的要求.........26
4.3 遗址保护区划的变迁及原因.........27
4.4 遗址所在区域对于保护区划的相应规划调整...........30
4.5 本章小结...........35
第 5 章 苏州木渎镇春秋故城遗址展示和阐释的策略...........36
5.1 遗址现状特点对展示和阐释的要求...... 36
5.2 展示和阐释的策略.... 37
5.3 木渎遗址展示和阐释的具体设计...........40
5.4 本章小结...........45
第 5 章 苏州木渎镇春秋故城遗址展示和阐释的策略
5.1 遗址现状特点对展示和阐释的要求
木渎故城遗址位于城市中心地带,而且分布广而散,只有相对几处集中地区,其碎片化的部分主要是墓葬、城墙、护城河及土墩。两处遗存的城墙相距甚远,分别位于北侧的五峰地点(A 地块)和南侧的新峰地点(D 地块)。两处城墙之间相距约 6728 米。在两段“城墙”之间有古河道遗存。考古发现的墓葬也散布在城区零散分布于四周,且尚未考古挖掘出有重大考古意义的贵族墓葬和贵重青铜器等文物。具体参见图(木渎古城遗址的墓葬、城墙、护城河及土墩分布情况图)。这种呈现碎片化的遗址布局对其展示利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其中位于城镇建成区地带的遗址保护一直是遗址保护建筑展示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城镇的核心地带土地存量少,大部分地块主要用于工业和商业,还有一些密度极高的居民生活区。更为麻烦的是由于多年来投入巨资完善基础设施,交通及生活服务设施已经极为完善,非常成熟。进行整体搬迁, 对遗址保护进行建筑展示,会对已有经济建设成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
结 论
论文的结构很明确,首先交代了其来源的项目背景,对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做了简介,对论文的来源,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作了说明。讲解了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图示结构。对论文所涉及到的遗址保护方面的概念作了总结性的介绍,包括对遗址的概念、历史遗址的价值分析、历史遗址保护的原则、历史遗址保护的原则、大遗址的概念,并且整理了国内外遗址保护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包括国内外大遗址的保护历程、国内外大遗址的保护方式以及国内大遗址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接着对展示和阐释的概念作了分析和总结。随后详细介绍了木渎春秋故城遗址的保护规划,并对其特点以及带来的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困难作了分析。最后,根据针对性的解决遗址保护的不利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且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分别从城市、区域、节点三个角度提出木渎春秋故城遗址的展示和阐释的策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木渎春秋故城遗址这个项目,探讨这类广大散布于城市中心区域的需要考虑动态发展和结合城市整体处理的遗址,其如何在保护规划下合理的对遗址进行展示和阐释。论文的研究项目来自导师带队的木渎遗址保护规划。木渎春秋故城遗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有关考古专家发现,其遗址的挖掘从 2009 年开始有重大进展。考古专家不断有新发现,比如新发现的城外千年寺小城是作为古代城市卫戍的营寨,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遗址广布分散位于现代木渎城的广大区域,尤其在城市中心的大片区域有所集中和散布,这些都给遗址发掘带来了很大不便。现有的木渎城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有许多人集中居住和工作的所在,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难度很大,而且由于新的发现又对已经的决策包括城市规划和遗址保护规划作出巨大调整;同时,遗址大部分是为土遗址,历尽沧桑保存不易,深埋的宫殿和居住区、作坊区也不易挖掘,这些都为其遗址保护、城市发展等带来了新的思考。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初衷,希望能对这类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需要考虑动态发展和结合城市整体处理的遗址保护项目提供展示和阐释的一些思路。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