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直播顺应时代要求
“00后”大学生成为新时代高校的主要群体,面对“00后”大学生更强调自主性及重视教育过程中双向互动,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创新。随着网络直播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发展,尤其是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实时互动功能极大地吸引着大学生,成为除了微博、微信、QQ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网络社交平台。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不断挖掘网络直播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职称论文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育人实践活动,即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到所期望的结果。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大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内容的客体,以单向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难以适应与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0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其同属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倾向于教育者建立双向平等交往关系。“网络直播是一种实时性和双向互动的过程,强调互动属性”[2]。与传统课堂中师生面对面互动不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之一的网络直播可以不同程度地突破时空限制,为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新的实时互动交流平台,而这一优势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突发期间得以凸显。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迭代升级,网络直播交互功能也随之发展成熟,使得以往视频由单一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模式转变,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自主意识的渠道,使其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双向互动,体现了网络直播较强的交互性,而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双向互动的发展趋势相互契合。这表现为在直播间中大学生可以以匿名方式进行互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放下心中顾虑。此外,直播间中可以营造相对轻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也为大学生与教育者无障碍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还以在直播间中与其他人进行文字、语音互动,从而满足大学生对互动交流与表达自我的诉求,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之间良性互动。
(二)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高校十分注重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要素与时代发展变化密切相连,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承载与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丰富的特殊形态,涵盖了语言文字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等。其中,传媒载体衍生出网络载体这一新元素,以其较强的交互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进一步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发展。从2016年网络直播成为广受网民追捧的新兴社交媒体,其不仅集合了微博、微信等在交流沟通方面及信息呈现的功能,而且其自身独特视频功能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和欢迎。
(三)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态立体化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态立体化发展趋势体现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在社会交往中,人类信息交流需要借助一定的符号进行传播,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号体系。最初信息传递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例如“口口相传”则是这一方式的充分体现。人的交往需求推动符号体系的发展演变,单一的语言、文字、图片等诸如此类的平面化信息传递往往会存在意义表达不准确的情况,由而需要多种符号共同呈现传递的内容信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信息传播的过程,教育者仅借助文字、语言、图片等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免容易产生视听疲劳。对此,有学者也认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上要做到碎中有形,注重内容的结构性与价值性,以多元化、立体化、创新化的形式来为大学生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4]。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中,高校逐渐认识到仅仅是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之现实空间的时空限制,仅仅依托现实空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难以延续育人效果。为了向大学生呈现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态,高校认识到网络直播这一新兴视频社交软件集图像、视频、文字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在直播过程中借助各种技术呈现丰富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立体化的需要。与此同时,还可以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势互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矩阵,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运用网络直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直播平台隐匿性增加教育者引导难度
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技术衍生的具体产物,同样存在隐匿性。网络直播用户通过各种直播平台构建虚拟开放的表达空间,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无需实名认证。因而高校在借助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同直播间中以昵称命名的大学生进行互动中难免会增加其引导难度。一是网络直播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引导大学生时情感交流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包含知情意行的衔接转化,面对面交流引发情感共鸣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助推力。虽然网络直播中可以直观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但是在一对多的情况下,反而容易弱化与大学生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教育者对其的引导难度。
(二)直播乱象冲击受教育者的主流价值观
网络直播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6月,国内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5]由于网络直播技术成熟与直播成本相对较低,从而为之奠定了数量庞大的受众基础。在直播热现象下,虽然直播平台制定了相关的直播规范,但是难免会被某些人钻空子,在直播间中传播不良信息,致使直播乱象频发,这对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易事。一方面,网络直播存在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不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一些主播为了吸引流量,不惜悖逆公序良俗甚至做出违法行为,在直播平台公然传播淫秽、暴力、封建迷信、谣言等内容,迎合用户窥私、猎奇等精神需求”[6],而这些低俗内容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暴力”已不单单是指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群体发生肢体严重冲突,网络言语暴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网络直播的开放性为彼此不认识的直播受众提供了交流平台,当主播在与受众发生冲突时,一些带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语借助网络直播更容易扩散或更加激化矛盾,而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三)直播泛娱乐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网络直播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受众,与其可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密不可分。当大学生使用网络直播时,面对呈现的海量娱乐性直播内容,大数据算法也会向受众精准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分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因此,一方面,直播中多元化的娱乐内容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眼球。在校园生活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分配时间,而网络娱乐消遣也成为其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这其中不乏大学生倾向于满足自身娱乐心理而观看网络直播,加之一些“颜值直播”“才艺直播”等可以带来视觉感官刺激。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在直播中与喜欢的主播进行互动与隔空对话,从而对其也产生一定吸引力。
三、制约网络直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一)教育者对网络直播开发力度尚且不足
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导地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直播的态度与开发力度直接关乎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高达99.6%。[9]显然,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在网民中最普及的互联网载体,这也为随时随地使用网络直播提供了基础。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认识到网络直播具有其自身独特优势,也积极探索运用网络直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主题教育班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等,但相较于高校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成熟实践,挖掘网络直播功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尚且稚嫩。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是使用网络直播实时视频画面同步播放功能,在内容上和传统方式上并无明显变化。例如在开展主题班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时,对网络直播的弹幕互动功能使用较少,较之于线下班会或专题讲座,这仅是换了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二是高校在打造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方面探索不足。当前一些倍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直播平台以娱乐内容为主,例如抖音、快手、B站等,在使用这些网络直播平台时不可避免地会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然而专属于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高校自主研发网络直播平台较少,大部分高校主要还是借助互联网企业主导的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这均表现出教育者对网络直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大学生使用网络直播的价值取向多元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下,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深刻变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将其价值观念逐渐渗透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同时网络直播赋予人人话语权,使得其中也充斥着多元的价值观念,加之“00后”大学生更加重视自我主体性地位,强调自主与个性发展,这也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表现为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发展趋势,但也夹杂着一些不良价值取向。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的营利性及娱乐性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兴趣取向,从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树立的主流价值观。以大学生对物质主义的认识为例,有学者在调查“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倾向方面,发现其在对物质的认知不仅深切体会物质因素的重要性,认同物质主义,同时还呈现后物质主义倾向,即更关注生活质量、自我实现等。[10]面对网络直播庞杂的信息,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加之其倾向于依据自身喜好筛选直播内容,这便更易于负面信息渗透进而侵蚀其主流价值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内容表达相对枯燥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所带有引导性的信息,是提高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之也不断丰富,涵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如中国梦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等。[11]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均需要围绕这些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凸显了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政治性,使大学生感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晦涩枯燥。有学者调查网络直播参与动机,其中娱乐消遣占比为78.7%,获取经济利益占比16.0%,表现自我则是占比24.0%。[12]由而借助网络直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不畅,也会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的刻板印象,从而难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四、优化高校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理念
职称论文怎么写
(二)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平台
虽然大部分高校相继入驻抖音、快手平台并开通官方账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纷纷开通个人抖音号、快手号等,但是较为分散,缺乏协同效应。当前微博、微信、QQ等也开通了直播功能,对此,可以建立网络直播平台新矩阵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弘扬主旋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一方面,高校可以组建“网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共同打造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2016年“网红”迅速红遍网络,除了以高颜值吸引众多关注外,还在于话语幽默等特色风格给受众带来眼前一亮。例如“网红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等,他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向大学生讲述着为什么要入党,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又如大连海事大学“网红辅导员”曲建武,他通过自身所感来引导学生,经常与大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需求,深受大学生爱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对此,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诸如此类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红教师”,共同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新平台。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平台新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需要建立相关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平台的有效运行。下面主要从建立网络直播平台的环境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反馈制度三个方面讨论如何确保网络直播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创建多方面环境保障制度。为了防止网络直播平台野蛮生长,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提出规范直播行业的监管政策。对此,高校在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也需要向大学生们广泛宣传直播平台规范政策,引起大学生高度重视与规范自身网络直播行为。此外,高校相关部门还需要组建网络信息管理队伍,负责监管与审核校园直播内容,从而保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内容质量,营造健康的直播环境。二是建立多方式表彰奖励制度。激励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通过采取适当激励方法以满足人的客观需要与激发主观动机,从而实现一定的期望。[14]激励对象并不只有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鼓励和肯定,从而调动其运用网络直播开展育人实践的积极性。
网络直播的兴起发展体现我国移动互联技术成熟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方式。大学生始终处于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直播吸引大量大学生受众,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直播低俗内容的影响。对此,高校在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发展趋势,不能仅从实践层面将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进行研究,还应当注重从理论层面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刻剖析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功能发挥的作用机理,从而实现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互动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