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POD服务启示我们,在面向未来的智慧图书馆思维下,在流程体系再造过程中,图书馆要全面统筹优化读者服务全周期、各环节革命性再造,实现对服务效能的整体优化。
0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1994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到:“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与信息。”[1] 2021年6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2]。
文献资源服务作为图书馆面向公众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能,面临着国家对于图书馆“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3]的具体要求。从读者的服务需求来看,也要求图书馆创新文献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全类型读者的各种文献服务需求。再从图书馆自身转型发展来看,更需要突破传统行业思维,实现文献资源的跨界与融合,营建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领域的新业态和生态圈。
如何破圈立行,变革传统的图书馆文献服务方式?如何跨界融合,与上下游文献出版印刷等行业更紧密联系并提供更深化的服务?按需印刷给图书馆从业者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按需印刷(Print on-demand,英文缩写POD),是指按照用户的要求,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以提供为目的,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按需印刷又称“即时印刷”“闪电印刷”[4]。
按需印刷不仅是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出版产业的一次革命,也对图书馆的文献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解决了短版和断版文献的再生利用问题,既是促进图书馆由于采购经费问题补充馆藏资源完整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馆际互借效率的有益补充。但按需印刷设备的投入成本高、可利用数字资源不足以及出版物授权方式等问题仍制约着其在图书馆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图书馆在东馆建设过程中思考与实践文献资源服务模式的创新,并从场地、资金、人员以及配套运营等方面给予保障,策划并创新推出了POD服务。
1 POD服务综述
POD服务最初主要用于印制小印量的内部资料和宣传手册,包括会议资料、培训文档、标书、产品目录和使用指南等。之后,较多应用于商业印刷和出版印刷领域。图书馆将POD服务融入到读者服务工作中,海外图书馆通过采购Espresso Book Machine(图书咖啡机,简称EBM),在图书馆场馆内推出了按需印刷服务。EBM按需印刷是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理念的一种有益实践,但其应用场景单一,仅可提供书籍印刷服务。随着读者阅读和审美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上海图书馆创新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把POD与图书馆文创、特藏建设和阅读推广等有机结合,提升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
1.1 POD服务在国内的主要应用领域
按需印刷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数码印刷公司的商业快印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企业的服务,包括专业工程设计数码印刷服务、展览用途高清图文制作和按需出版业务等;另一类是面向个人的服务,主要有摄影写真和印有用户照片的杯子、本子、家居用品等衍生品的印刷制作,以及印制个人设计图册。
除了商业印刷之外,出版印刷也是按需印刷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主要实践在出版社,国内图书馆对此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尚未有实际应用案例。知识产权出版社是我国第一个进行按需印刷出版尝试的出版社。自2001年起将按需出版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并于2004年率先启动了按需出版工程[5]。出版社之所以青睐按需印刷服务,一方面是因为按需印刷作为印刷的解决方案之一是数字技术在印刷环节的极好实践,即“当天印刷、即时发货”,它能快速满足读者个性化选书需求,同时减少企业库存压力。另一方面,按需出版有助于提高出版社资源的增值利用,使专业书籍、断版资源和“长尾图书”等内容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市场体现。但在实际运营中,按需印刷的推广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在业务层面,出版社现行的工作模式大多为纸书和eBook独立运营,而按需印刷图书是将数字资源以纸本形式输出的跨部门综合业务,这需要企业融合业务并流程再造,通过专设POD业务部门等方式加强推进。在技术层面,按需印刷业务开展的前提之一是内容资源的安全保障,就此,出版社需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根据本社出版物文本的格式、版式、印章等特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开发和应用能够实现快速调取和安全使用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在经济层面,按需印刷设备价格昂贵,因色彩、纸张、开本和装订的多样要求,往往需要购置多条印刷生产线并配备压痕、覆膜、裁切、胶装等多种后道设备,前期投资大。同时,小印量的优势也带来了平均成本高的问题,这使按需印刷的图书缺乏价格优势。
1.2 POD服务在海外图书馆的应用
作为阅读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图书馆一直以来致力于通过优化书籍采购流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等,提升文化资源服务效能。图书馆引进按需印刷服务能够增加读者获取文献的渠道,即时响应读者的阅读需求。2007年6月,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引入了EBM按需印刷设备,在图书馆行业内率先探索按需印刷读者服务[6]。2008年6月,密歇根大学夏皮罗本科图书馆(Shapiro Undergraduate Library) 引进了1.5版本的图书咖啡机,这是落户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第1台EBM,也是世界上第7台安装使用的EBM[7]。
海外EBM按需印刷服务基本情况如下:
设备简介:EBM是由On Demand Books公司研制开发的图书按需印刷自动化设备,它集印刷、装订和裁切工序为一体,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将用户选定的图书成品输出,印刷质量堪比工厂胶印水平。EBM设备无需印刷工厂的场地配置,整机占地面积仅为1.6米*0.9米*2.1米,可以被放置在图书室中提供服务。EBM的售价约为85000~100000美元。
主要服务:
(1)图书借阅:在几分钟之内快速印制出读者选定图书,可选范围为Google Books公共领域的图书,以及Lightning Source(参与的出版商包括Random House、Hachette、McGraw-Hill、Simon & Schuster、WW Norton、Macmillan等)的授权资源等。
(2)馆藏建设:尝试与读者驱动采购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的图书馆采访方式相结合,根据读者需求按需采购,提高图书馆采访的有效性,促进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更合理使用。
(3)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生低成本成册打印教师教材、辅导材料和学生论文。另外,密歇根大学的Chuck Severance教授认为,按需印刷技术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上课反馈不断更新教材,课本成为一个实时文档,可通过EBM每学期更新优化,提升教学质量[8]。
(4)特藏发展:EBM作为一种图书馆按需服务被用于特藏资源的保护和使用推广。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罗伯逊图书馆致力于保护和提供爱德华王子岛的历史资料,并通过几项举措完成这一使命,具体包括持续建设爱德华王子岛资料和大学档案,将文本资料数字化并对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学生和兴趣爱好者开放,同时利用EBM实现从文本到数字化再回归到印刷的循环和拓展利用。
(5)自出版服务:自出版(self-publishing)是指在没有第三方出版商介入的情况下,作者利用电子图书平台自主出版图书或其它形式作品。这个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北美图书出版市场,主要服务于传统主流出版商并不关注的非知名作者[9]。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图书馆通过提供按需印刷服务帮助师生实现自出版。EBM提供在线自助出版软件SelfEspress,它的写作和封面创作工具可以帮助作者组织书籍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封面并生成电子图书,最后使用EBM硬件设备将电子书轻松变成一本高质量的平装书。
2 POD在上海图书馆的应用实践
在海内外相关领域调研的基础上,上海图书馆推出的POD创新服务依托东馆整体服务理念,引进可靠的、业内领先的高质量服务设备,在海外EBM设备的基础上设计了为多类型对象提供定制化服务。既能够面向普通读者提供高还原度的打印服务和图书定制服务,也能满足专业领域人士或机构的平面设计要求,并通过后道加工予以丰富的印品品类呈现。上图东馆POD服务将发挥数字资源体系与文化服务平台的双重优势,实现市民的奇思妙想,体验书本以外的知识流通和创新交流,展示和传播上图多元服务的文化理念。
2.1 上海图书馆POD设备
上图东馆POD体验空间内,用于POD服务的主要设备采用的是富士胶片公司2021年首推的最新款Revoria Press PC 1120(图1)。该机型是业内首台采用一次成像六色打印引擎的生产型高端数字打印机,能以120页/分钟的高速、2400 x 2400 dpi的高输出分辨率承印高效率、高质量的专业印品。上图东馆为该POD设备型号选取了完整的选配件最大配置,所支持的纸张厚度和幅面范围达到最高,可承印介质灵活宽泛,提供了更多高附加值应用范围,能够自动化完成从打印到压痕、全出血裁切、方背裁切等一系列印后加工作业。同时,体验空间内还配备了裁切机、覆膜机、胶装机、模切机等符合按需印刷理念的其他相关设备,以拓展“按需印刷”的广度,从个性化的贴纸、明信片,到宣传常用的三折页、宣传册,再到常见的文创类笔记本、口袋书,还有新年春联、长幅海报等,都可以在POD体验空间内轻松快速制作。
职称论文参考
2.2 上海图书馆POD服务的类型
2.2.1 公益类服务
基于上图东馆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的功能定位,POD服务作为上图创新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展示窗口之一,以广大读者为首要服务对象,为到馆的个人读者、社会团体等展示按需印刷服务特点及POD设备特色,宣传按需印刷服务理念,现场体验打印文化产品,配合馆内外的多样性活动,提供邀请函、明信片、证书等印刷类纪念品制作。同时,还与社会机构开展公益性合作,利用东馆共享空间,发挥上海图书馆“城市教室”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如读书会阅读分享、出版社新书发布推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出交互沉浸式文化体验服务。
2.2.2 增值类服务
一是满足个人读者和社会团体的按需印刷服务需求,提供设计样稿定制化服务。基于设备条件提供样本微调、按需打印、后道加工等服务,现场制作、快速交付。如配合馆内主题活动提供个性化纪念品打印、文化创意机构的工作任务承印、社会团体设计类项目作品展示等。
二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提供文创类产品的现场定制化服务,与馆内外文创产业合作,将POD产品与文化创意融合,运用POD打造个性化定制的特色文创产品,借助文化创意热点吸引读者,将POD与图书宣传、数字阅读推广、文化理念传播等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良性融合与发展。
三是与出版社等团体机构跨界合作,承接授权出版物的印刷及销售,如选取各类经典畅销图书等进行定制,对特色定制的图书成品进行展示等。基于海内外出版渠道的良好平台,与出版者、作者开展深层互动,通过合理分配、分成收益等协作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增值收益。探索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使图书馆成为读者与出版者之间的全新桥梁,做好创新平台服务角色,保障数字出版健康发展前提下按需印刷服务的推广与应用。
以上三类POD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期国外EBM设备由于单一类型印刷而产生的按需印刷设备投入成本高、可利用数字资源不足以及出版物授权方式等问题,充分发挥了POD设备的各项优势。
2.3 上海图书馆POD服务的应用优势
2.3.1 时效性
依托上图数字平台及其庞大丰富的资源体系,POD服务能够满足读者的实时需求,对既有的数字文件做到随印随取,对定制化印刷装帧做到快速响应制作,大幅降低时间成本,且交付时间、形式都更为灵活,可显著提高文献提供的服务效率,亦能发挥优势满足如个别学术研究机构的高时效性特殊需求。
2.3.2 精致作业
POD按需印刷服务遵循“一份起印”原则,即使是书籍打印,也消除了起印量的门槛,相较于传统印刷动辄几百本的起印量和制版费用,POD首先在价格上就体现出了显著优势。其次是个性化定制的调整空间,在既定印品的前提下,读者仍然可对内容、色彩、纸张等进行调整,使每一份印品都能做到独一无二。同时,配合具备高印刷质量的打印设备,可选用如金、银、透明、桃红等特殊专色的精细表现,真正做到精致作业,甚至更具收藏价值。
2.3.3 跨界多行业的功能型服务
上图POD服务实现了将设备印刷行业、数字出版行业、文化创意行业等聚合起来的跨界服务,产生如个性藏书票、上图专版书刊、街区文旅融合产品(如图2)等创新载体,形成应用场景多元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市场服务领域。上图POD服务本身承担了“按需印刷技术解决方案”的功能型服务角色,化解了设备昂贵、专业操作不易等实质性问题,使读者与印品之间的距离缩短、服务链条更简化高效[12],可服务内容范围也随之拓展。上图POD服务更致力于体验性服务,面向全社会广泛开放合作,不仅仅围绕图书载体,更借力于读者创意呈现和图书馆文化创意制作,发挥深入挖掘文献资源价值的专业能力。
职称论文怎么写
3 公共图书馆开展POD服务的启示
上图东馆POD服务的实践,对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创新服务方面有所启示,就是在变革传统的文献服务过程中,要把构建“读者服务全链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同时深入开发文献的利用价值,努力打造“服务创新全周期”,从而突破固有的图书馆文献服务模式,创造文献新服务和新价值的供给方式。
图书馆通过POD服务与馆藏文献进行有机融合,与上下游的出版社、个人著者、文创机构等进行跨界合作,不仅可以让读者享受文献制作全流程的个性化体验,更能让文献产生创新创意的动力灵感,借助更多人的巧思妙想,令传世典籍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让珍贵典籍不再孤寂,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良性互动中,促进图书馆服务范围延伸,助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升级。
3.1 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
在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和实践中,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与知识服务紧密结合,而POD服务的设计理念和信息物理系统的构建,正是智慧型图书馆的主要本质。借助智能化的文献服务设备,图书馆可以更加便捷地把人、空间、信息、内容、知识连接起来,把阅读在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连接起来[14]。
3.2 馆藏文献配置的重要补充
图书馆馆藏文献受到采购资金以及渠道影响,因此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受到制约,特别是进口文献资源,这类文献对于一些专业读者的学术研究往往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公共图书馆POD服务的推出,也可以解决图书馆在馆藏资源采购和配置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难题。通过与上下游的出版机构合作,可以快速为读者提供所需文献,从而增强馆藏文献资源的完整性,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3.3 传统文献服务的拓展和延伸
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版十余万种图书,其中55%左右在出版后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其中不乏已退出流通领域的断版书和短版书。这些文献资源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是重要的文化资产。但是出版社由于成本和销量的考虑,又无法大量加印。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主要提供者,POD服务成为弥补这种缺失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突破传统借阅服务的拓展和延伸。此外,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在保护好这些人类文明遗产的同时,将这些丰富的学术与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让图书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可获取、分享和创造的知识基础设施[15]。
3.4 图书馆跨界应用创新服务的形式
在智慧图书馆和数字化转型要求下,图书馆必须要实践跨界应用的新服务,POD服务作为基础文献服务的跨界尝试,使公共图书馆不再仅是文献的简单提供者,而是与出版社等合作,成为文献生产者,实现文献生产到文献服务全流程的提供者。在“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空间”中,POD服务将提供动态、交互、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成为构建读者“聚会、阅读和多样化城市体验场所”的有机组成部分。
4 结语
上图东馆推出的POD服务将POD设备与丰富的馆藏资源有机融合,实现了跨界的有益尝试,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获取形式,为广大读者呈现轻松快捷的文献定制化服务新模式。在面向未来智慧图书馆的思维方式下,上图东馆实践着一体化和一站式读者服务流程再造,有效探索构建“读者服务全链条”“资源保障全方位”“服务创新全周期”的新服务体系。在流程体系再造过程中,全面统筹优化读者服务全周期、各环节革命性再造,实践文献服务的跨界与融合,实现服务效能的整体优化,助力上图东馆建设成为建筑地标、风景地标、文化地标“打卡点”和城市文化的“金名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