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几十以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稳稳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是多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是以牺牲宝贵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在长期强调经济总量的发展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多数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情况,水土环境与大气环境持续恶化,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社会带来了巨额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同时,也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生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实现从量的追求到追求质的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严格控制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的加剧,引导经济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基础化工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之一,2007 年基础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比重的 14.7%、10.3%、42.5%、7.9%、5.7%、6.4%和 31.1%,多项排污指标位居全行业前列,基础化工行业成为了政府环境污染整治的重点行业。政府对基础化工行业的规制政策在于扭转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低效率的产能,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提升行业技术层次,引导产业向高技术、高能效的高端产业转型。在出台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要求在“十三五”末期,化工行业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 23%,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8%,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 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 15%,这些环境指标为基础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会对基础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怎样的影响,以及基础化工企业是否能够按照政府的环境政策的目标,实现企业的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基础化工企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对基础化工企业的绩效带来的影响,并在现有理论与本文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基础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
1.2 文献综述
1.2.1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工业企业的生产环节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环境规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政策手段[1]。环境规制的目的是要扭转以前工业企业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约束企业自行承担环境污染成本,从企业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2]。当下被多数学者关注的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是“波特假说”,经过学者们对假说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波特假说”被细化为“强波特假说”与“弱波特假说”[3]。“弱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能够对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但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却取决于环境规制本身以及企业对产生的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权衡[4]。从静态角度讲,环境规制确实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抽调了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资源用于环境保护,增加了企业成本。但是从长期看,渐趋严格健全的环境规制能够预防企业的投机行为与政府“规制俘获”行为,并且随着环境规制政策稳定下来成为企业长期的政策预期,有利于促进企业从事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的技术创新活动[5]。
环境规制还能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在平衡委托代理矛盾冲突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很高创新失败的可能,创新的高沉没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积极性。但环境规制的外部压力能协调企业内部治理的矛盾冲突,使得企业内部关于技术创新活动达成一致意见,实现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双赢局面[6]。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规制
环境规制是指政府或其他主体通过各种手段将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成本由社会承担内部化为污染企业自行承担,通过这一方式来解决市场机制在解决环境污染时的失灵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50]。对环境规制最初的定义中,将其单纯地视为政府公共权力的一种表现,政府通过制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环境污染处罚条例等形式,利用政府的合法权利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对环境污染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构成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来源[51]。
随着科斯的产权理论的提出,认为可以通过对公共环境资源进行产权界定,以污染付费的方式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来实现将大众承担的环境污染成本内部化到污染主体自行承担[52]。在此理论指导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得以产生,主要是通过明确企业的环境污染权限,并可以利用市场对污染权限进行交易,从而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惩罚并对环保型企业进行奖励。随后出现的环境规制类型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愿型环境规制,主要是通过自愿协定、国际自愿环保认证等形式主动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53]。同时,随着民间环保组织的发起与公民权力意识的提高,民间环保组织与社区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协助政府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进行有效监督与检举,发挥好第三方监督的职能,构成社会型环境规制[54]。
...........................
2.2 相关理论
2.2.1 环境规制理论
随着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利用政府掌握的公共权力限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实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环境规制由此应运而生[69]。在实践中环境规制发展出多种形式,来更好的约束企业的环境行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环境规制能够起到约束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作用,在于环境规制依托了多种成熟的经济理论,并随着新理论的提出不断丰富环境规制的形式,目前环境规制依托的理论主要有资源稀缺性理论与市场失灵理论。
2.2.1.1 资源稀缺性理论
地球作为人类和千千万万生物的家园,能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虽然地球有一部分自我修复能力,但是一旦资源取用超过一定限度,超过了地球自我修复能力的极限,便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将危及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70]。工业革命早期,因为人类生产力发展极其有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相对有限。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达到了生态承载力极限,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与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自然环境资源成了稀缺物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传统的观念及其生产方式做出调整,将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到管控体系中,环境规制作为调整环境资源使用的政策手段成为了必要[71]。
..........................
3 基础化工行业分析与研究机理分析........................18
3.1 我国基础化工行业现状 ........................18
3.2 环境规制影响基础化工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26
4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4.1 研究假设............................33
4.2 研究设计...............................33
5 实证结果分析 ................45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5
5.2 回归分析.......................................48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1.1 描述性统计
(1)环境规制强度描述性统计
表 5.1 环境规制强度统计表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环境规制抑制了基础化工企业的绩效
在本文研究的时间段内,环境规制对基础化工企业的绩效总体具有负向的作用。负向作用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首先,环境规制要求基础化工企业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到企业内部由企业自主承担。基础化工企业通过缴纳排污费、购买排污许可证、购买生产污染物净化设备和引进环保型的生产技术工艺等方式来达到合规性要求,这些环境治理成本都将以增加的企业生产成本体现在企业财报中,导致企业的绩效下降。
第二,为达到政府环境规制政策要求的各项指标,基础化工企业花费的各项资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挤出效应,环境规制成本会使基础化工企业推迟引进提升生产水平的新工艺设备,企业也会因利润水平被挤占,企业不得不取消部分必要开支节约成本,从而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环境规制成本的增加还会对基础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生挤出效应,研发投入的减少使企业技术更新被阻滞,而影响了企业绩效水平。
第三,环境规制下基础化工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应,才能起到对企业绩效的间接促进作用。2015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将基础化工企业纳入环境整治的重点,基础化工行业还没有充足时间应对环境规制,以及环境规制对基础化工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样本研究时间段内并没有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