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郝剑,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探讨[J],交通财会,2014-04-05。
[2] 李顶、谢道键,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中的收益权定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4-04-20。
[3] 张大威、陈恩、陈文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06-10。
[4]李晓洁,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01-01。
[5] 王英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浅析[J],时代金融,2014-02-28。
[6] 石培荣,交通投融资企业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及发展策略[J],金融市场研究,2014-02-25。
[7] 刘俊丽,基于供求博弈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宏观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18。
[8] 张艳,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02-01。
[9] 王春花,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各模式优缺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23。
[10]于然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结构与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23。
[11]曾庆勇,浅议高速公路投融资机制创新[J],现代商业,2014-01-18。
[12]徐义明,增强高速公路投融资能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J],交通财会,2014-02-05。
[13]张海霞、傅晓冬,中美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对比及启示[J],中国物价,2014-04-15。
[14]侯光明、江燕、孔德成、张旭,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26。
[15]张伟,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管理的实践问题及优化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23。
[16]陈嘉仁,浅析高速公路建设筹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08。
[17]王玉满,浅议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融资上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7-25。
[18]田朋,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融资结构研究[J],交通财会,2013-10-05。
[19]唐波,高速公路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路径探讨[J],商业会计,2012-03-10。
[20]孙振华,杭绍台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探讨 [J],交通科技,2012-10-10。
[21]程晓慧,资产证券化应用于贵州高速公路融资的研究[J],交通科技,2010-08-28。
[22]彭欢宇,湘环公司高速公路收费权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3]刘浩,常梅高速公路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何海杰,资产证券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Alfredo Pereira, Jorge Andraz.On the effects of expresswayinvestment on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USA[J].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2,11(03):165-170.
[26]John S. Miller, Lester A. Hoe, David B. Ellington.Can expresswayinvestment policies influence regional growth? [J]. Socio-EconomicPlanning Sciences, 2009, 43(03):165-176.
[27]Vlcek William. Byways and expressways of direct investment: Chinaand the offshore word[J].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 ChinaAktuell,2010,39(04):111-142.
[28]Ilham Riachi, Armin Schwienbacher.Securitization of corporateasset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3, Vol.21 , pp.235-251.
[29]Guixia Guo, Ho-Mou Wu. A study on risk retention regulation in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2014.
[30]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2014-11-19
[31]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EB],2014-11-19
[32]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EB],2014-11-19
[3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EB],2014-11-26
[34]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2014 年修订)[EB],2014-12-1
[35]中国资产证券化网,2013 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年度报告[EB],2014-1-29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Lee B.S,Rui M,Wang S.Y.Infot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J].Joumal of Banking &Finance,2004,(28):1637-1670
[2]Federer J.P.The Rise of Over-the-Counter market [R].Working paper,2006
[3]Hautsch N, Huang R.H. Limit Order Flow,Market Impact and Optimal Order Sizes: Evidenee fromNASDAQ TotalView-ITCH Data [R].SFB 649 Discussion Paper,2011
[4]Chen Y,TangZ.Y. Gam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J].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2001,(4): 23-28.
[5]Berger,Allen N,Nathan Miller,Mitchell Petersen,Raghuram Rajan,Jeremy Stein.Does Function FollowOrganizational Form 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R]. NBER WorkingPaper,2002
[6]William D.Bradford,chao chen:Creating Government Financing Programs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in China[J].Chain & World Economy,2004,(3):3-4
[7]Stiglitz J.E,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81,(73):15-20
[8]Kreps M. R,Wilson R.Reputation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J]. Economic Theory,1982,(11): 253-279.
[9]Berger,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2002,(447):32-53
[10]Bemanke B.S. SME research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2011,(9):27-30
[11]Susan Teo,Serene Cheong.Economics Finance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EnterprisingCulture[J].200l,(6):28-3l
[12]Beck,Thorsten.Small and medium — sized enterprises:Access to finance as a growthconstraint[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6,(11): 11-13
[13]Charles,Haynes George.Acquisition of Additional Equity Capital by Small Firms Findings from theNational Survey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s[J].Smal1 Business Economics,2006,(6):52-53
[14]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 财贸经济,2005,(11):34-36
[15]戴坚.我国三板市场法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6] 蔡双立 , 张元萍 . 基于资本市场多层次框架下 OTC 市场构建研究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57-60
[17]韩莉侠,戴学来.OTC 市场的比较研究——兼论全国性 OTC 市场的设计模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18]邹德文,张家峰,陈要军.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选择与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厥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和经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0]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和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 (2):75-77
[2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l0-18
[2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证券时报,2004,(4):23-25
[23]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27-32
[24]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5]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6]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67-72
[27]李志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28]杨凤娟.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及借鉴[J].经济题,2004,(3):20-21
[29]徐洪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J].经济管理,2009,(3):14-17
[30]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1]韩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3]巴曙松.如何促进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发展[J].商业周刊,2003,(11):6-7
[34]邹萍莉,王振宇.二板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J].特区经济,2004,(10):64-65
[35]袁树民,刘文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J].会计之友,2008,(2):83-85
[36]杨琼.中小企业融资与区域化资本市场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9,(5):239-240
[37]李学锋,徐佳.场外交易市场与中小企业互动效应的实证研究——以美国 OTCBB 市场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105-111
[38]左越.资本市场发展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64-65
[39]陆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果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40]林安霁,林洲钰.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5):111-114
[41]王荣.科技型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
[42]陈颖健.非公众股份公司股权交易问题研究——兼论我国新三板扩容面临的制度变革[J].证券市场导报,2011,(8):4-17
[43]张鹏.分流 IPO“堰塞湖”寄望“新三板”[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1):7-8
[44]黎阳.“新三板”扩容带来了什么[J].中国金融家,2013,(8):118-119
[45]严晨安,“新三板”:让高科技成长型企业的股份流动起来[J].杭州科技,2011,(2):53-54
[46]汤蕙,“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J].中国外资,2012,(24):155-156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Alok Mishra, Deepti Mishr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Implementation Process Perspective[J]. Acta Polytechnica Hungarica, 2009, Vol.6(4), pp.83
[2] Victor Danciu. Performance in Service Marketing from Philosophy to 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2007, Vol.8(513)(8(513)), pp.7.
[3] Daniel Cataln-Matamoros. An Overview to 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J].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 2012.
[4] Aida Habul, Amila Pilav-Veli.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BusinessIntelligence[J].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 2012.
[5] KarenL. Xie, Chih-Chien Chen. Progress in Loyalty Program Research: Facts,Debate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3, Vol.22 (5).
[6] 徐忠海.从产品生命周期到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企业营销理念的变化[J].经济管理, 2001 年 08期.
[7] 瞿艳平.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 财经论丛, 2011 年 03期.
[8] 徐忠海,王玲.基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 CRM 理念[J].科研管理,2003 年 06 期.
[9] 陈明亮.基于全生命周期利润的客户细分方法[J].经济管理, 2002 年 20 期.
[10] 刘新强.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的忠诚度提升策略[J].通讯世界, 2009 年 11 期.
[11] 倪捷.客户关系管理的体系框架和实践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 年 10期.
[12] 王云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应用分析[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年 02 期.
[13] 陈明亮.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J].管理工程学报, 2003 年 02 期
[14] 汪毅,朱顺泉.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软科学, 2003 年02 期.
[15] 白雪.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 2012 年 02期.
[16] 杨永恒,王永贵,钟旭东.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J].南开管理评论, 2002 年 02期.
[17] 陈卫华.多渠道整合战略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 2010 年07 期.
[18] 奚佩润,叶春明.浅论提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五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 03期.
[19] 陈瑜妍.从战略管理角度看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年 22期.
[20] 沈秀梅,张瑞鑫.关于 CRM 新型理论框架下客户识别系统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 05期.
[21] 马凯旋.知识管理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年 06 期.
[22] 赵秉岩,邓长寿,杨焱林.对于客户关系的价值辨析[J]. 经济论坛, 2004 年 21 期.
[23] GMichael Lowenstein, 风荷.以客户细分提升客户忠诚[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 年 18 期.
[24] 丹尼拉·弗勒,秦关.客户忠诚的五个核心价值[J]. 21 世纪商业评论, 2007 年 04期.
[25] 杨柯,张云虹.浅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制作, 2014 年 09期.
[26] 刘磊.移动新业务客户细分方法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1 年 Z1 期.
[27] 谢守祥,骆涛涛. CRM 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与测度方法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7 年 08 期.
[28] 吴华.把客户变成企业战略资产的一部分[J].信息与电脑, 2014 年 03 期.
[29] 李保红,吕廷杰.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到标准的生命周期理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5年 09期.
[30] 王庆国, 蔡淑琴,喻友平.企业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六阶段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年 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