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
[1]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研究,2000(08):28-35.
[2]程明,岳剑.信息技术业董事会监管效力和高管薪酬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1(23):148-150.
[3]陈运森,谢德仁.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激励[J].金融研究,2012(02):168-182.
[4]陈骏,徐玉德.高管薪酬激励会关注债权人利益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约束视角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09):73-81.
[5]陈震,汪静.产品市场竞争、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规模敏感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4):135-142.
[6]杜胜利,翟艳玲.总经理年度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05(08):114-120.
[7]樊婷.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06):34-37.
[8]冯慧群,马连福.董事会特征、CEO权力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11):123-132.
[9]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06):118-123.
[10]黄志忠,郗群.薪酬制度考虑外部监管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9(01):49-56.
[11]黄珺,蒋颍歌,田彬.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5):124-129.
[12]蒋荣,陈丽蓉.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J].经济科学,2007(02):102-111.
[13]姜付秀,黄磊,张敏.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J].世界经济,2009(10):46-59.
[14]李健.董事会独立性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34-41.
[15]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01):24-30.
[16]赖普清.公司业绩、治理结构与高管薪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49-54.
[17]刘金岩,牛建波.产品市场竞争对经理层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08(03):95-104.
[18]李胜楠,牛建波.董事会独立性价值的再研究——基于对绩效波动影响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02):81-85.
[19] 梁英.产品市场竞争对高管激励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J].当代经济研究,2011(06):60-64.
[20]刘洪伟,张晓璐.产品市场竞争下的上市公司治理效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03):439-442.
[21]牛建波,李维安.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治理的交互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 1998~2003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大商学论,2007(01):83-103.
[22]施东晖.转轨经济中的所有权与竞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08):46-54.
[23]宋常,黄蕾.产品市场竞争度与公司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经理人激励视角[J].财经论丛,2008(03):91-96.
[24] 粟郁.产品市场竞争策略对于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 [J].统计与决策,2009(18):176-177.
[25]宋增基,杨天赋,王戈阳.上市银行董事会独立性、CEO 薪酬与绩效——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0):88-94.
[26]孙长江,孙牧文.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66-70.
[27]武立东.公司治理对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分析——基于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7):74-79.
[28]王鹏.投资者保护、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8,02:68-82.
[29]吴育辉,吴世农.高管薪酬:激励还是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0(11):40-48.
[30]王志强,张玮婷,顾劲尔.资本结构、管理层防御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J].会计研究,2011(02):72-78.
[31]肖继辉.有关经理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05):69-71.
[32]徐向艺,王俊韡,巩震.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一项基于深、沪 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02):94-100.
[33] 徐宏忠,万小勇,连玉君.高管薪酬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 [J].管理评论,2012(04):85-93.
[34]夏锋,夏宁,杨聪.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高管薪酬激励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05):57-64.
[35]姚佳,陈国进.公司治理、产品市场竞争和企业绩效的交互关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08):56-61.
[36]杨蕾,卢锐.独立董事与高管薪酬——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9(05):110-115.
[37]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2010(01):133-141.
[38]余怒涛,沈中华,黄登仕.公司规模门槛效应下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价值的关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05):871-882.
[39] 郑志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 [J].经济研究,2004(02):115-125.
[40]张必武,石金涛.董事会特征、高管薪酬与薪绩敏感性——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5(04):32-39.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
[1]毕金玲,孙文佳.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效果的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5:102-109
[2]陈涛,李善民,周昌仕.支付方式、关联并购与收购公司股东收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09:59-67
[3]陈信元,原红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1998,10:62-66
[4] 陈海燕,李炎华 . 中外公司购并支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J]. 河南大学学报,1999.01:46-50
[5]陈曦.基于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并购异常收益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6]陈健,席西民.并购支付方式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5, 2: 15-20
[7]杜丽虹.产业周期,价值低估与现金收购[J].公司金融与企业发展清华圆桌论坛.2006.11.18
[8]付晶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效果的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7
[9]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01:54-68
[10]何一品.并购支付方式对股东非正常报酬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6
[11]胡华夏,洪荭,向铧平.经济周期、现金持有量与企业投资行为[J] .财会月刊,2014.06:24-28
[12]刘喜艳.我国上市公司不同并购支付方式的绩效实证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9
[13]刘盛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财务绩效研究[D] .山东:山东财经学院,2010.
[14]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 .经济研究,2002,11:27-36
[15]李善民,陈涛.支付方式与财富公司效应[J] .证券市场导报,2011.02:49-53
[16]李继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D] .深圳:暨南大学,2003,
[17]鹿朋.并购浪潮:基于美国数据的宏观影响因素检验与对中国的并购启示[J] .天府新论,2008.01:60-63
[18]陆正华,陈娟娟,钟婉怡. 逆经济周期下房地产公司财务策略分析——以万通地产为例[J].财会通讯,2011,05:134-136
[19]陆正华,钟婉怡,徐健.逆经济周期下的财务扩张策略分析—以银座股份为例[J].财会通讯.2011.02:110-112
[20]陆庆春,朱晓筱.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行为——基于时期随机效应的实证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56-59
[21]刘淑莲,张广宝,耿 琳.并购对价方式选择:公司特征与宏观经济冲击[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7:55-65
[22]庞晓波,余燕妮.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宏观因素分析——基于边限协整理论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2012.10:64-67
[23]潘瑾,陈宏民.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绩效与风险的实证研究[J] .财经科学,2005,1:88-94.
[24]瞿强.资产价格波动于宏观经济政策困境[J].管理世界,2007,10:139-149
[25]唐绍祥.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的时间性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26] 汤谷良,赵玉涛 . 反周期投资:危机下的理性财务战略 [J]. 财务与会计.2009.09:58-63
[27]王燕.企业并购交易中支付方式的研究综述[J] .经济师,2003, 4:32-33
[28]王宋涛,温宪元.资本市场有效性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05:71-80
[29]吴昊.中美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比较实证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30] 吴娜 . 经济周期、融资约束与营运资本的动态协同选择 [J] . 会计研究,2013.08:54-61
[31]应惟伟.经济周期对企业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视角[J] .财政研究,2008,05,30-34
[32]赵德武.我国宏观财务经济监测与预警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1,03:51-54
[33]赵子华.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J].现代商贸工业,2007.09:26-30
[34]赵息,刘佳音.并购支付方式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16:51-56
[35]赵英军,侯绍泽.并购与股票价格、企业价值的关系[J] .世界经济,2003.05:70-74
[36]赵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研究[D] .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6
[37]张金鑫,王方,张秋生.并购整合研究综述[J] .商业研究,2005,09:111-114
[38]张飞雁,吴楠.中国并购市场的动态计量分析——基于宏观经济视角[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9:27-33
[39]曾颖.资产注入:支付手段与市场反应[J] .证券市场导报,2007,10:29-32
[40]章卫东.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与公司股价短期表现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8,4:179-180.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三
[1] 乔春华,蒋苏娅.审计委员会的理论与运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570-572.
[2] 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24-25.
[3] 陈旭东,黄登仕.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C].中山大学 2007年会计与公司治理会议论文,2007.
[4] 朱凯.银企关系与会计信息稳健性: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D].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论文,2005,(4):56-57.
[5] 蔡卫星,高明华.审计委员会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4):120-127.
[6] 曹宇,李琳,孙铮.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5,(14):34-42.
[7] 陈策,吕长江.上市板块差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1,(9):32-39.
[8] 陈旭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4):59-65.
[9] 谌嘉席,王立彦.国内审计委员会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2002-2011)[J].审计研究,2012,(4):61-67.
[10] 董红星.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17-124.
[11] 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114-124.
[12] 李远鹏,李若山.是会计盈余稳健性,还是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7(3):1-56.
[13] 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19-27.
[14] 刘彬.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1):47-55.
[15] 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4-12.
[16]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1):43-50.
[17] 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12):38-46.
[18] 孙铮,刘风委,汪辉.债务、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7(2):112-173.
[19] 王守海,李云.管理层干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J].审计研究,2012,(4):68-75
[20] 王雄元,管考磊.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6):42-49.
[21]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研究[J].审计研究,2008,(4):87-96.
[22] 王毅春,孙林岩.银企关系、股权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政研究,2006,(7):70-72.
[23] 王颖,王平心,吴清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6):101-106.
[24] 吴溪,赵鸿,陈克杰,蒋慧,叶晓蕾.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基于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强制披露的描述及其含义[J].审计研究,2011,(2):87-97.
[25] 吴玉心.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8(1):27-29.
[26] 谢香兵.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财务知识与会计稳健性[J].经济经纬,2011,(4):136-140.
[27] 杨丹,王宁,叶建明.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资产减值角度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1,(3):27-33.
[28] 殷枫,廖静萍.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9):20-26.
[29]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2-55.
[30] 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1):28-34.
[31] 张世鹏,张洁瑛,谢星.会计独董、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勤勉度[J].审计研究,2013,(3):67-74.
[32] 赵春光.中国会计改革与谨慎性的提高[J].世界经济,2004,(4):53-62.
[33] 周国华,陈雪芬.审计委员会特征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分析[J].商,2013,(2):84-85.
[34] 朱茶芬,李志文.国家控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08,(5):38-45.
[35] Anderson R,Mansi S,Reeb D M.Board characteristics, accounting report integrity,and the cost of debt[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4,37(3):315-342.
[36]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运作指引》的通知[EB/OL].2013-12-19.
[37] A.M.M. Hamdan,T.M. Al-Hayale,E.M. Aboagela.The impact of audit committeecharacteristic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dditional evidence from Jordan[J].Journalof King Saud University:Administration Sciences,2012,24(1):1-15.
[38] Abbott LJ,Parker S.,Peters GF.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4,23(1):69-87.
[39] Ahmed A.S.,B.K. Billing,R.M. Morton.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p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co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867-890.
[40] Ahmed A.S.,S. Duellman.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board of directorcharacteristics: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3(2-3):41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