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有住宅占住宅总量的比例将不断增大。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加之资源短缺,西方发达国家自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逐渐开始关注既有住宅的更新改造,并将重点由之前的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转向对既有住宅的修缮与改造。80 年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被正式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作为对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最高的建筑业,其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进入 90 年代,国际建筑业日趋萎缩,新建工程量不断下降,但既有建筑的修缮、改造逐渐繁荣,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经过多年对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手段,摒弃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而采取谨慎的更新模式,从而保住了各国家城市的差异性特色,提高了人们的居住品质[1]。我们的近邻日本也十分重视既有住宅的更新改造,并对不同时期的住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的改造方式。2000年后,日本着手实施资源循环型住宅的建设,住宅产业的发展向着存量再生型转变。早在1992年我国政府便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用以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启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997 年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5 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2]。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强调:既有建筑的综合改造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想选择[3]5。显然,把存在问题的既有建筑全部拆除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我国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悖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理念。解决问题最优的方式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同时提高其安全性和节能性,达到与人文环境连接、与城市或周边环境融合的目的[3]。据统计,截至 2005 年,我国城镇既有房屋建筑面积超过 164.51 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建筑面积 107.69 亿平方米,所占比重为 65.46%;1979 年至 2000 年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 47.3 亿平方米[4];1978 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 6.7 平方米,2000 年这一数字已达 20.3 平方米,是 1976 年的 3 倍,如图1-1 所示。由此可见,这期间,我国住宅的建设量十分庞大。如果仍然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的污染。据报道,北京市正在面临着市区内建筑垃圾无处填埋的严峻局面,垃圾围城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既有住宅再利用的价值,减轻建筑业对环境的负荷。
.......
1.2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本文选取秦皇岛市 20 世纪 80、90 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的、多层单元式住宅为研究对象,探索具有地区差异性的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手法。我国从 1978 年开始进入到大量住宅建设时期,以解决住房短缺问题;1995 年,实行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安居解困房,以缓解居民住房困难;1998 年,福利制分房制度结束,我国住宅建设单一追求量的时期结束,开始追求质的提高。20 世纪 80、90 年代建设的住宅数量大、建设标准较统一、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存在的问题相似,如果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改造成功,便可推广实施,使更多居民获益。来自秦皇岛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建设的住宅将成为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主体,如图1-2 所示。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是住宅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要素包括 7 个方面的活动以及与之对应着的 7 个行业,如图 1-3 所示。作者由于专业知识能力所限,只能对既有住宅更新改造产业结构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环节进行研究,主要阐述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并针对秦皇岛市的具体问题提出适应性更新改造设计提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对国内外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通过欧美发达国家更新改造发展的历史沿革,总结出更新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2)对国内外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案例进行总结,并归纳出更新改造的规划、建筑设计的手法。(3)对秦皇岛市既有住宅现状进行实态调研,并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析,进而在规划和建筑层面提出更新改造设计提案。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是一项十分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层面众多,其中的每一环节遇到的问题都需要科学、全面、多角度审视,寻求最具适应性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在物质层面上探讨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及实践应用[6]。
........
第 2 章 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国内外研究及实践
2.1 欧美国家既有住宅更新改造发展实践
二战结束后,欧美许多国家大多数都采取大规模拆除重建的方式修复战争给城市遗留下的“伤口”和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然而,这种以形体规划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设计模式并未获得理想效果,相反,导致了贫民窟蔓延和城市中心的衰败。因此,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许多学者开始对这种大规模拆除的城市更新活动进行反思,寻求更加适宜的方式解决城市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10]。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见表 2-1。欧美国家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学术角度对城市大规模拆除重建的反思和呼吁,在西方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各国在城市更新的观念和方式上发生转变。随着近年来人居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受到重视,城市与住区的更新理论、实践进一步发展,实践方式更加趋于渐进式的小规模改造,理论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理念演变过程[11],详见表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许多城市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涌入了大量的工人,由此带来的住宅需求明显提升。因此,旧城中的许多建筑被推倒或遗弃,城市新区建设开始出现。此时旧住宅的更新改造理论和模式并未成型,仍然处在自发性重建伊始的状态。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建筑技术和材料的突飞猛进成为了后来住宅更新改造的基础。
.....
2.2 日本既有住宅更新改造发展现状
日本虽然在住宅更新改造方面的研究与欧洲相比,起步要晚一些,但是随着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日本将住宅的更新改造称为“再生”,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对待老旧住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们渴望为老旧住宅注入新的活力的愿望。1997 年,日本东京大学松村秀一教授发起了关于“再生”的研究。在其著作《团地再生》一书中,他通过对欧美国家住宅建设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自己的实地考察,总结了各国住区再生的方法和施工内容,同时对住区再生的途径与资金来源(住户参与体制、专业组织、公共资金的利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构建日本住区再生体系进行了论述。而在其研发的“集合住宅病理诊断与再生技术”检索系统中,他系统地归纳了住宅的各类病症,并详细阐述了病症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MIKAN 在《团地再生计画》一书中,将住区再生的内容分为 9 类[14]30-31,见图2-1,并把住区再生的具体操作方法分成 9 种,包括降低容积、增加容积、合并住户、增加新的建筑体量、关闭公共空间、开放公共空间、增加或改变机能、增加可动部分、附加装置等,而且通过图示化语言提出了 77 种具体的设计手法,涉及到住区再生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启发性。
......
第 3 章 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23
3.1 国内外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案例分析....24
3.2 “城市肌理”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设计手法......38
3.3 “支撑体”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设计手法.....43
3.4 “填充体”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设计手法.....54
3.5 本章小结......59
第 4 章 秦皇岛市既有住宅实态调研与分析........60
4.1 秦皇岛市既有住宅的现状概况.....60
4.2 秦皇岛市既有住宅实态调研分析......62
4.3 秦皇岛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面临的问题及课题.......73
4.4 本章小结......74
第 5 章 秦皇岛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提案.......75
5.1 “城市肌理”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提案....75
5.2 “支撑体”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提案........78
5.3 “填充体”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提案........83
5.4 本章小结......86
第 5 章 秦皇岛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提案
5.1 “城市肌理”层面可持续更新改造提案
针对既有住宅的具体现状和设计目标,在“城市肌理”层面运用加建、减建、重建的设计手法,如图 5-1~5-4 所示,调整住区组群布局,创造丰富、多层次的室外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室外交流和活动场所,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在宅间部分,加建或重建的内容主要以社区服务用房为主,例如:老年人活动室、儿童游乐室、小型便利店、茶饮店、洗衣房、社区办公用房等。这些内容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在小区内部或毗邻的适当区域,为居民开辟小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械,以提供居民集会、交流、健身、游玩的场所,增进居民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社区生活。针对既有住宅中存在的道路规划缺乏合理性、道路破损等问题,在对既有住宅进行改造过程中应对道路空间进行综合性优化调整,内容包括:提高小区道路的通畅性、适当拓宽狭窄路面、重建或修整破损开裂道路、对沙土路实施硬化(建议铺设沥青主路);在人行道路空间,地面镶铺人行道水泥砖,并结合道路绿化和无障碍设计提高行人舒适性、安全性;改善照明条件,增设路灯或修复坏损路灯;增设小区个性化的可用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箱等。既有住宅中,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因此应根据小区具体情况选择增加地面停车位、建立地下停车库或建立地上立体停车库,如图 5-5 所示。同时不能忽视增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增设电动车充电设备。
......
结论
本文从国内外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具体实例的归纳、分析,分别从“城市肌理”层面、“支撑体”层面、“填充体”层面对既有住宅可持续性更新改造手法进行总结,并在对秦皇岛市既有住宅实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改造设计提案,进而为我国城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手法拓展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日本及我国在既有住宅更新改造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历程,发现国外的实践方式趋于渐进式的小规模改造,具有多元的理论、广泛的设计目标、丰富的更新内容。而国内既有住宅更新改造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出适合我国各地区住宅现状的更新改造模式。
(2)基于对国内外既有住宅更新改造成功案例的分析,分别从“城市肌理”层面、“支撑体”层面、“填充体”层面所涉及的详细内容,系统地归纳、总结出各层面的更新改造设计手法,挖掘适宜推广的技术手法和探索个性化的更新改造方式。
(3)通过实态调研结合问卷调查,从“城市肌理”层面、“支撑体”层面、“填充体”层面三个层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秦皇岛市既有住宅的现状问题、产生原因以及更新改造过程中面临的主客观问题,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这是既有住宅更新改造设计的依据。
(4)针对秦皇岛市 80、90 年代单元式、多层、砖混结构住宅存在的环境恶化、建筑老化、居住品质差等问题,从规划与建筑设计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具体示例进行了模拟设计,老旧小区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的居住品质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