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3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研究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绿色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在高速城镇化阶段,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近年来,随着政府推行力度的逐渐加大,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以及绿色建筑面积表现出了强劲增长的态势。2008年,我国有1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2009年,有2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53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3488万m2;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已评出742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取得绿色家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7581万m2;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6270万平米。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12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面积分别是2008-2011年4年总和的110%,117.4%; 2013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面积分别是2008-2012年5年总和的94.9%,114.6%; 2013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同比增长81.0%,面积同比增长为112.2%。我国的绿色建筑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绿色建筑的比例仍然偏低,与我国每年近20亿m2的新建建筑面积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规模还很小。“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绿色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绿色建筑具有经济外部性,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推广受阻,绿色建筑的供应与需求普遍偏低,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远低于普通建筑,绿色建筑在不同城市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均。因此,深入分析影响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和运行机制,对于推动绿色建筑快速渗透和占领市场,提高绿色建筑规模化水平有很大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绿色建筑中的居住建筑为切入点,针对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从政策、市场、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深入分析影响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绘制因果关系图,分析关键因果关系反馈回路;并构建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运用用必要的数据和量化方式支撑,对其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改变变量的参数来模拟其对绿色建筑规模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政策模拟,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较短,目前尚缺乏对于造成我国绿色建筑地理分布差异性的驱动因素分析以及绿色建筑市场内部各要素、供需机制及运行机制的研宄,将研究焦点从过往的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转为市场要素研宄,研究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对于推动绿色建筑快速渗透和占领市场,提高绿色建筑规模化水平有很大的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张静芳通过博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绿色市场中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博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在我国绿色市场发展不完善及绿色意识缺乏的情况下,由于利益需求的差异,各市场主体都不愿主动承担绿色成本带来的利益损失,导致绿色市场动力不足。王景慧等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不同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对绿色建筑的开发意愿,建立了开发绿色建筑行为的模仿者动态模型。于春普提出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加强对建筑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教育。刘永强从技术保障和经济性角度分析了现阶段开发绿色建筑的可行性,房地产企业应将开发绿色建筑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对于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另一些关键影响因素,张嵌等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宄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绿色建筑的成本对绿色建筑推广的影响程度最大。江燕、支建杰提出技术体系支撑的缺乏极大的约束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大面积快速发展。刘晓天等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阻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指出技术层面和绿色建筑产品的不成熟仍然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叶祖达通过研究中国绿色建筑地理分布,指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绿色建筑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城市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色建筑建设速度和规模。Xiaoling Zhang,AndrewFlatten, Liyin Shen认为高成本的技术阻碍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提出了被动式技术应用策略,相对主动式的绿色建筑技术策略,被动式技术更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杨晓东,武永祥通过对南京市绿色住宅市场进行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模拟与预测,结果显示绿色住宅市场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会逐渐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结合模拟结果,最后提出绿色住宅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马雨结合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以开发商宣传投资策略、绿色建筑投资策略和定价策略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解释了一些现实市场中开发商的策略行为。马辉,王建廷通过对住宅开发过程的深入分析,构建绿色住宅建设系统因果关系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绿色住宅建设的多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制定绿色住宅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李梦瑶,废一运用入系统动力学理论,以节能建材创新为切入点,分析节能市场相关主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找出影响节能建材的决定因素,为政府制定节能市场的经济激励政策提供参考。曾庆宇将绿色住宅市场系统分为开发决策、设计施工、需求及外部影响三个子系统,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说明绿色住宅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内部互动机制,同时通过建立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模型,考察和刻画了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为加强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对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的认识提供参考。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由于居住建筑更多的涉及到开发商和消费者,并且在我国新建建筑面积中新建住宅占绝对比例,因此,本文研宄对象主要以居住建筑为切入点。

(2)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反馈的动力系统、复杂的动态系统,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进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系统中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的影响因素。

(3)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与方法步骤,在对系统的边界和假设条件进行界定和分析之后,绘制相应的因果关系反馈图,并进行因果反馈回路分析,分析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

(4)根据因果关系反馈回路图,绘制系统流量图,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并利用Vensim软件对绿色建筑的有关历史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对系统的变量进行趋势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真实数据比较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5)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政策模拟,模拟政策的效果及变量变化趋势,提出有助于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1 绪论 11-18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3 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12-16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16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6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7

1.4.1 研究内容 16-17

1.4.2 研究方法 17

1.5 研究路线 17-18

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18-27

2.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特征 18-21

2.1.1 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偏小 18-19

2.1.2 绿色建筑在各省市分布明显不均 19-20

2.1.3 绿色建筑在各气候区分布明显不均 20-21

2.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推进政策 21-26

2.2.1 标准制定 21-22

2.2.2 发展规划 22-24

2.2.3 发展目标 24-25

2.2.4 激励措施 25-26

2.3 本章小结 26-27

3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27-40

3.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27-30

3.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特点 27

3.1.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则 27-28

3.1.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28

3.1.4 系统动力学相关概念 28-30

3.2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内涵 30-31

3.3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影响因素分析 31-35

3.3.1 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31

3.3.2 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31-32

3.3.3 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32-33

3.3.4 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33-35

3.4 模型假设条件及边界确定 35-36

3.4.1 模型假设条件 35

3.4.2 模型边界确定 35-36

3.5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及分析 36-38

3.5.1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 36-37

3.5.2 因果反馈回路分析 37-38

3.6 系统流图的建立 38-39

3.7 本章小结 39-40

4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 40-53

4.1 模型方程构建 40-45

4.1.1 模型参数确定的方法 40-41

4.1.2 模型参数确定的途径 41

4.1.3 方程变量的解释说明 41-43

4.1.4 模型方程的确立 43-45

4.2 模拟运行结果分析 45-47

4.3 模型检验 47-48

4.3.1 模型结构检验 47

4.3.2 模型有效性检验 47-48

4.4 政策调控模拟 48-52

4.4.1 政府财政补贴调控模拟 48-49

4.4.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调控模拟 49-50

4.4.3 绿色建筑市场价格调控模拟 50-51

4.4.4 宏观经济调控模拟 51-52

4.5 本章小结 52-53

5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对策建议 53-58

5.1 设计完善的财政补贴制度 53-54

5.1.1 明确补贴依据 53

5.1.2 明确补贴对象 53-54

5.1.3 明确补贴阶段 54

5.2 降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54-55

5.2.1 重视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 54-55

5.2.2 加强施工阶段的增量成本的动态管理 55

5.2.3 改善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效益测评 55

5.3 制定适宜的绿色建筑市场价格 55-56

5.3.1 以市场供需关系为基础的定价策略 56

5.3.2 以增量成本为基础的定价策略 56

5.4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提供有差异的激励政策 56-57

5.4.1 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发达的地区 56-57

5.4.2 绿色建筑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地区 57

5.4.3 加强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区域联动 57

5.5 本章小结 57-58

6 结论与展望 58-60

6.1 结论 58

6.2 本文不足之处 58-60

参考文献 60-62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张静芳.我国绿色市场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王景慧,秦旋.房地产开发商群体的绿色建筑开发行为的演化分析.建筑科学,2013,29(4):96-99.

[3]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50—52.

[4]刘永强,黄占芳.关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选择绿色建筑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6,281(3),91 —93.

[5]张巍,吕鹏,王英.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来自建筑业的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8(2):26-30.

[6]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7]刘晓天,任涛,汤洁.议绿色建筑激励政策[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2:62-65.

[8]叶祖达.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地理分布[M].现代城市研究,2012.

[9]Xiaoling, Zhang, Andrew, Platten, Liyin, Shen. Green property develop ment practice inChina: Costs and barrier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1,(46): 2153-2160.

[10]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建设科技,2001,10-11.

[II]刘晓天,任涛,汤洁.建立有效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J].建设科技,2007(6):24—26.

[12]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46-51.

[13]施骞,柴永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J].建筑施工,2006,28(3):200-202.

[14]张仕廉,李学征,刘一.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l)l:31 —34.

[15]王洪波,刘长滨.基于博弈分析的新建建筑节能激励机制设计[J].建筑科学,2009,25(2):24-28.

[16]韩青苗,刘长滨,张洋,金占勇.非对称信息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合约设计[J]. 土木工程学报.2009,42(8),129-133.

[17]杨晓冬,武永祥.绿色住宅市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3,46(8):119-122.

[18]马雨.基于SD的绿色建筑投资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9]马辉,王建廷.基于多因素分析的绿色住宅开发驱动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2012(6):226-231.

[20]李梦瑶,廖一.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节能建材创新激励政策分析[J].建材世界,2012,31(5):86-89.

[21]曾庆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2]杨榕,宋凌,马欣伯.国外和港台地区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与启示[J].住宅产业,2012,(7): 10-14.

[23]0. Nuri, Cihat,E. Gokhan;Tatari,0. Towards greening the U.S. residential building stock: A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J].Buildii and Environment, 2014,(78): 68-80.

[24]Wee-Kean Fong, Hiroshi Matsumoto, Yu-Fat Lun. 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 as decision making tool in urba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9, (44): 1528-1537.

[25]Benjamin P. Thompson, Lawrence C. Bank. Use of system dynamics as a decision-makingtool in building desig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0,(45): 1006-1015.

[26]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7]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等.系统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12.

[28]苏愚康,系统动力学原理及应用[Ml.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6.

[29]王其藩,系统动力学(修订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0]马艳婷,杭州市商品房市场调控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浙江大学,201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