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分析角花胡颓子挥发油成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666 日期:2025-10-21 来源:论文网

     作者:魏娜 王勇 曾念开 刘明生

【关键词】 角花胡颓子; 挥发油; GCMS

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es Benth.,别名假甜酸,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海南等地。以根、叶、果入药,据《海南植物志》中记载,角花胡颓子具有止咳平喘、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消肿解毒等作用,主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河豚中毒、跌打肿痛等,是海南黎族地区常用药之一[1,2]。目前有关该植物的研究报道甚少,为了开发和利用该植物资源,我们采用石油醚提取了角花胡颓子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鉴定,为角花胡颓子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检测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角花胡颓子采自海南省万宁市,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鉴定。

  1.2 仪器与试剂

  HP6890/HP5973型GCMS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R205旋转蒸发仪(上海申胜生物技术公司);SHZD(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石油醚(沸程:60℃~90℃,分析纯);乙醇(分析纯)。

  1.3 方 法

  1.3.1 挥发油的制备 取新鲜角花胡颓子100 g,剪碎后置于2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 000 ml石油醚,回流提取1 h,减压回收石油醚得浸膏。将浸膏用20 ml热乙醇溶解,冷却后,滤除杂质,回收乙醇得净油1 ml。

  1.3.2 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HPFFAP 30 m×0.25 mm ×0.25 μm弹性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即60℃(3 min) 4℃/min150℃ 6℃/min 250℃(5 min);气化室温度250℃;柱前压为63 kPa;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量1.0 ml/min;进样量0.4 μl;分流比80∶1。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电子倍增器电压1 572 V;接口温度270℃;溶剂延迟时间3 min;扫描范围40~550 amu。

2 结 果

  按实验条件,用GCMS方法对角花胡颓子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角花胡颓子总离子流图,对总离子流图中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见图1。结合质谱计算机NIST标准谱库数据系统检索确定出角花胡颓子挥发油化学成分中的13个化合物,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角花胡颓子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角鲨烯、植醇、二十五烷等。

3 讨 论

  通过GCMS联用,首次分析了黎药角花胡颓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分离鉴定得到13个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9.89%。挥发油主要成分角鲨烯、植醇、二十五烷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4.55%,18.84%和13.17%。

  挥发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角鲨烯除了具有抗菌、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以外,角鲨烯对其他一些疾病,如溃疡、痔疮、皮炎和皮肤烫伤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并可治疗或辅助治疗高血脂症[3] 。角鲨烯是否是角花胡颓子中发挥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之一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表1 角花胡颓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

[2]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14.

[3] 赵振东,孙 震.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得的资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3):107-1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