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教育之我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866 日期:2025-10-2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研究生 培养教育

我们在实际带教过程中,首先促进带教老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书育人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神经外科专门人才”这一问题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体会,在此提出,希望与同道们进一步交流与探讨。

  1 医德教育

  对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医德教育应放在首要位置,在他们的思想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若一个医生丧失了起码的医德,其他都将无从谈起。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作为带教老师,我们更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神经外科由于其病种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相比,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致残、致死率高,术后可能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终身残疾,如偏瘫、失语、癫痫、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有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有些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明哲保身”的态度,即使技术水平很高,仍常常采用过于保守的治疗方法,“能不手术不手术”,“能小做不大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牺牲患者的利益换得相对暂时的“治疗安全”,结果人为造成术后肿瘤很快复发;另外,还有部分医师对一些不需手术的病例或现有技术水平疗效不确定的病例,出于不同利益的驱使,打着“创新”的幌子,过于积极地进行手术,结果疗效差,致残率高,又没有能力进一步医治,只能将这些患者推给其他医师或其他医院,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上述两类人虽然仅占全国神经外科医师队伍的一小部分,但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本可避免的终身痛苦,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与构建“和谐社会”严重背道而驰,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思想建设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首先要强调的是“任何时候都要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任何临床治疗决不能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牢记王忠诚院士的名言“每个医生的成长,都是以病人的痛苦甚至生命为代价的”,视患者如亲人,把医德和医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从而为他们神经外科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德育基础。

  2 临床基本技术技能培训

  目前的研究生,多数是应届本科生或从事临床工作时间很短的住院医师,实际工作经验有限,对神经外科专业几乎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如何培养好他们,就像在“每张空白长卷上浓墨重彩”,使他们日后成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生力军,是我们每位带教老师需要认真对待的实际问题,甚至是一项重大课题与挑战。

  在当前的实际带教工作中,许多带教老师把研究生当作“勤杂工”,让他们多数时间忙于写病历,记病程,带病人做检查,换药拆线,而疏于亲力亲为,对他们言传身教;另一种老师,虽然事必躬亲,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却仍然局限于“作坊式的师傅教徒弟”的模式,老师用“金箍棒”画个圈,徒弟永远不许跳出去。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首先需要从基本操作培养入手,加强病历书写的训练、基本无菌观念训练、基础临床操作的训练及手术基本技能的训练,细心讲解、耐心解答,同时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决不能姑息迁就,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好的习惯,为今后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诊疗技术与器械设备不断涌现,例如:“功能磁共振”、“神经内镜与导航”、“脑磁图”、“神经电生理监测”等,许多知识与技能是老师和学生在同时接触与学习,因此,带教老师更应该鼓励研究生们“多学多问”、“举一反三”,而老师们应该“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切忌对新知识、新设备采用抵触的“鸵鸟战术”,甚至限制学生们的求知与学习欲望。

  3 科研意识的培养

  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是研究生整个培养计划的重点之一。教会他们如何搞科研,是培养“21纪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科研活动除了具有前瞻地预探索性质,作为临床型的神经外科研究生更应该注意“科研为临床服务”,“基础为实践服务”,切忌为了科研而科研。

  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指导教师根据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课题,即“能否探索一个简便、安全的手术入路替代传统的手术方法切除复杂的岩斜脑膜瘤”,继而通过他的丰富临床经验,提出几种可能的替代方法,同时指导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熟悉相关各种手术方法之优缺点并写出开题报告,在解剖实验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在大量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最终应用于临床,以“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替代传统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取得初步满意的疗效,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强调最多的就是“科研要为临床工作服务”。

  在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中,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自主创新意识,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谁就占据了“知识的制高点”。自主创新,谈何容易。西医本身就是舶来品,神经外科在我国发展也就是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改革开放扩大交流,特别是近10余年的快速发展,许多技术领域已逐渐与国际最先进水平接轨,因此,学生的科研创新,首先对导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只有导师们熟悉本专业领域发展动态,敏锐地把握某一节点的今后发展方向,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准确评估,才能为科技创新构建一个基本的信息平台。学生们只有站在导师的肩膀上放眼世界,做出的科研成绩才可能载入史册;若导师本身对专业领域科技发展一知半解,学生做起科研来也只能是“难得糊涂”,最终即便发表几篇论文,也只能束之高阁,对学科发展毫无帮助。在此,导师们应着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本专业领域国内国外知名学者请来,把研究生尽可能地推向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理念,直接与学科带头人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必然使研究生们思维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知识结构从平面走向多维,学术理念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索,从而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发生本质的飞跃,为发展成为“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求实创新”三个重点,导师们更应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出21世纪的神经外科高素质人才,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甲戈.改进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若干措施[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增刊):70.

  [2] 马莉,马延龙,杨玲.从医生的医德医风谈医学生的道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3-64.

  [3] 周晓岗.对当前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4):137-138.

  [4] 边藏丽,丁建中,王恺斌.对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3):60-62.

  [5] 李文晓.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21-23.

  [6] 韩子强,赵晓辉,赵颖,等.加强教学监控,提高医学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73-7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