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570 日期:2025-10-30 来源:论文网

       作者:丁向春, 马丽娜, 李玉芳, 张栩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43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有明显的接触史,2~3岁65例,112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 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手、足、口疱疹,47例合并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本病以2~3岁婴幼儿为主,发热、手、足、口部疱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合并心血管、神经、血液、呼吸和肝脏等多系统损害, EV71感染是发生重症化的主要原因,柯萨奇病毒16感染者症状一般较轻, 早期诊断治疗患者预后均较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治疗;预后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disease,HFMD) 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1-3];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等病毒引起,对儿童危害大[4]。现将我院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134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4例患者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标准诊断[5],男82例,女52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1岁以下34例,2~3岁65例,4~5岁25例,6岁以上10例。

  1. 2 流行病史 134例中82例有密切接触史,其余患者虽无明确接触史,但该地区有散发病例。

  1.3 临床症状、体征

  112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最高达39.6℃。热程最短1d,最长5d。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手、足、口疱疹,其特征为:形态大小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斑丘疹,深在性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大小为2~5mm,周围绕以红晕。所有病例分布在手掌、指甲周围,脚底、趾甲周围,均有或多或少的小水疱,39例在臀部、肛周、膝部有丘疹或斑丘疹。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瘢痕。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部分患者以口腔黏膜疹为首发症状,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手、足部疱疹,口腔疱疹主要位于舌咽、软硬腭、唇颊黏膜,起初为红色斑丘疹,周围有红晕,逐渐形成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常致患者口腔疼痛、进食困难、流涎。

  1.4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常规肝肾脏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查: 87例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加,47例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有5例血小板减少;1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ALT通常

  1.5 并发症 47例合并感染; 5例合并血小板减少;12例合并肝功能损害;94例合并心肌损害;3例合并病毒性脑炎和1例合并肺部感染。

  1.6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巴韦林或更昔洛韦基础抗病毒治疗、对症退热和口腔黏膜雾剂喷雾治疗。其中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心肌酶异常者给予心肌营养治疗;肝功能损害者加用保肝药治疗;3例合并病毒性脑炎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给予甘露醇脱水、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除重症患者外,所有患者经2~4d治疗后体温均能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恢复,肝功能和心肌酶一般1周左右复常,5例血小板减少者经基础抗病毒治疗1周后,血小板均明显升高,2周后均恢复。3例合并病毒性脑炎和1例合并肺部感染者平均住院24d,复查脑脊液、胸部X线片均正常后出院,无一例留有后遗症。

  2 讨论

  本组病例以2~3岁婴幼儿为主,有明显的接触史,发热、手、足、口部疱疹为表现者居多。柯萨奇病毒16感染是引起本组病例的主要原因,EV71感染较少,只有4例,但均为重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4,6] 相符。手足口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有3例合并病毒性脑炎,1例合并肺部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给予甘露醇脱水、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等综合治疗后,无1例死亡;合并心肌损害者94例,比例较大,早期积极给予心肌营养治疗后,无1例出现心肌炎、心功能衰竭; 5例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表明病毒感染可能对血小板增生有影响,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抗病毒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整个过程中未使用过任何升血小板的药物;12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经保肝治疗后恢复良好。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发热、手、足、口部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合并心血管、神经、血液、呼吸和肝脏等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婴幼儿高发的传染性疾病,EV71感染是发生重症化的主要原因,柯萨奇病毒16感染症状一般较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患者预后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谢雯,赵红.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概述[J].中国医刊,2008,43(6):2-4.

  [2] 郗彦萍.手足口病[M].//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223-224.

  [3] 李燕婷.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6): 616-617.

  [4] 张凤华.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1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8.

  [5] 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J].疑难病杂志,2008,7(6):343.

  [6] 于雪静,闫静,王浩,等.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