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诊断;治疗
1临床资料
199601/200412诊治放射性肠炎58(男22,女36)例,年龄38~67(平均48.5)岁;病史1/24~3 a;直肠癌30例,肛管癌6例,宫颈癌19例,卵巢畸胎瘤恶变3例;并发肠梗阻37例,肠穿孔5例,消化道出血8例,肾盂及输尿管积水6例,放射性膀胱尿道损伤2例,下肢水肿4例;非手术治疗25例,手术治疗33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例,消化道出血3例,伤口裂开1例,不全性肠梗阻3例. 肠切除一期吻合21例,短路吻合9例,肠造口术3例. 早期有类似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有腹部痉挛或无痉挛的腹泻,恶性、呕吐、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慢性放射性肠炎多在放疗后3 mo出现便血、里急后重、便次频数、消瘦、贫血,可发生肠梗阻、肠穿孔、肠漏等并发症. 放射性肠炎急性期给低脂无渣饮食,少食奶类及乳糖制品,改善营养状况,调节免疫功能,首选肠内营养,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可进行肠外营养治疗,103 g/L复方氨基酸(绿支安)及200 g/L脂肪乳(力基)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良好. 谷氨酸及生长激素对肠黏膜的再生及维护肠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腹泻患者可口服消胆胺治疗. 并发完全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肠漏、腹腔脓肿时要及时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2讨论
放射性肠炎照射总量超过50 Gy者发生最多[1]. 主要是对症治疗,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占43.1%,均治愈. 使用谷氨酰胺能提高疗效,在接受长期TPN的放射性肠炎大鼠给于表皮生长因子(EGF),可加速修复损伤肠黏膜[2]. 放射性肠炎出血的治疗较困难,采用硫糖铝灌肠有良好效果. 放射性肠炎并发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肠道出血、肠漏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除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要求急症手术外,围手术期积极营养支持治疗,达到正氮平衡,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守. 放射性肠炎[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2):712-713.
[2] 董光龙,王俊义,王为忠,等. 表皮生长因子对放射性肠炎全肠外营养大鼠谷氨酰胺代谢酶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8):1008-1011.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