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妊娠性高血压 血压监测 阿普加评分
0引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血压由于受“白大衣效应”、体力活动、情感状态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易发生多变. 目前产科门诊和病房常用的偶测血压的监测方法容易误诊,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动态血压的监测在高血压病中的广泛运用其所取得的临床意义早已得到公认,而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旨在了解动态血压多变量与围生儿评分相关性,并观察不同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401/200610在本院产前检查或住院分娩未用降压药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5例,年龄22~37岁,孕期31~42 wk.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按文献[1]. 其中轻度20例,中度34例,重度51例.
1.2方法采用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仪进行监测, 将动态血压仪配套袖带缚于右上肢肘关节上方2~3 cm肱动脉处,松紧适宜,24 h定时测量血压,白天时段6:00~22:00每间隔30 min自动测量一次,夜间时段22:00~次日06:00每间隔1 h自动测量一次. 24 h内测得完整血压读数为40次. 测得的数据自动存储于血压仪中,在计算机中通过分析软件得到以下参数:①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②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③夜间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 上述参数经计算得出:①收缩压负荷值(SBP)=(SBP&<140 mmHg的血压次数)/有效血压监测总数×100%; ②舒张压负荷值(DBP负荷)=(DBP&<90 mmHg的次数)/有效血压监测总数×100%,正常值均应&<5%; ③血压昼夜变化的百分率(收缩压变异率和舒张压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昼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100%;舒张压变异率=(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100%,正常值均应&<10%.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一般情况及动态血压参数比较轻、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患者24hSBP, 24hDBP, dSBP, dDBP, nSBP, nDBP, SBP负荷、DBP负荷均低于重度患者(P&<0.05),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舒张压低于轻度者(P&<0.05),收缩压变异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一般情况及动态血压参数
2.2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生儿结局(表2)新生儿Apgar评分:生后1 min评分&< 8分,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较轻、 中度评分更多(P&<0.05);新生儿病率包括早产、宫内发育受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等,显示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正常妊娠血压变化随孕周增加(24 h平均血压逐渐升高),至妊娠晚期平均升高5/4 mmHg[2],多数正常妊娠孕妇血压有昼夜变化规律.本研究结果表明表2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生儿结局 大部分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的变化与正常妊娠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规律相似,存在昼夜节律, 呈勺型, 峰值为8:00~10:00和15:00~20:00,谷值在夜间1:00~4:00,然后突然上升,与文献报道相符[3]. 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 h平均血压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动态血压多变量均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0.05),且大部分呈非夕型,尤其DBP负荷在重度患者中明显升高,这种维持夜间较高血压可能是防止睡眠时脐血进一步缺血的代偿机制,但却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正常孕妇孕晚期24 h血压监测的曲线为夜晚睡觉醒来后血压逐渐上升之后的12 h内血压上升都较为平缓,然后血压逐渐下降,醒来后的18~21 h血压降至最低,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血压一般不超过135/85 mmHg[4-5]. 本研究观察到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变化与正常孕妇的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别,血压全天维持较高水平,提示使用长效降压药物能24 h平稳控制血压,又不会因使用短效药物造成血压波动过大而产生高血压危象.
有学者[6]通过对妊娠早、中、晚期动态血压检查发现,妊娠28 wk时,平均24 h舒张压增加5 mmHg,胎儿出生体质量减少68 g;妊娠36 wk时,24 h舒张压每增加5 mmHg,胎儿出生体质量减少76 g. 本研究资料表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8分的比例较轻、中度组明显增多(P&<0.05). 但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新生儿病率、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本院重视围产期保健,监测孕期多项指标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时预防和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适时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有关. 本研究根据ABPM测定的数据,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必用药,以左侧卧位休息为主,有条件者每天两次吸氧,3 L/min,每次30 min,并适当限制盐的摄入和注意补充钙剂,因为缺钙时血管对肾素、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缩压升高;对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140/95 mmHg,主要以硫酸镁静脉点滴解痉为主;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170/110 mmHg,除应用硫酸镁外,还加用酚妥拉明静滴,使血压控制在140~150/90~95 mmHg. 对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非勺型血压节律变异的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夜间治疗应足量,甚至持续到分娩后8 wk. 但对有勺型节律的轻度患者夜间降压无需太低,否则将造成胎盘或其他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孕妇脑血管意外,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 h内血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因此,对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严密的孕期监护,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
【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9.
[2] 叶元,陈淑明,车艳辞,等. 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0,3(4):208-210.
[3] 朱锦明,赵玉环,张文兰. 3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监测[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2):91-93.
[4] Hermida RC, Ayala DE. Reference thresholds for 24 h, diurnal, and nocturnal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n values in pregnancy[J]. Blood Press Monit, 2005, 10(1): 33-41.
[5] Bergel E, Carroli G, Althabe F. Ambulatory versus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 during pregnanc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 (2): CD001231.
[6] Churchill D, Perry IJ, Beevers DG.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pregnancy and fetal growth[J]. Lancet, 1997, 349(9044):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