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麻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低压吹氧预防低氧血症的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921 日期:2025-03-24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吸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6年16 (男12,女4)例择期食道癌手术患者,年龄 42~65岁,体质量46~82 kg,ASA 均为 I~II 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种及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前心、肺功能均正常.
  1.2方法患者均于局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 (CVP) ,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两组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快速诱导后插入相应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Fr35~39) ,连接德国产 Fabius2000 麻醉机进行麻醉和机械通气,维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吸入10~20 mL/L异氟醚,芬太尼8 μg/(kg·h)维持麻醉. 麻醉全过程均采用德国 GE 产 Dash3000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脉搏 (R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和中心静脉压( CVP ),氧饱和度 (SpO2 ) ,呼气末 CO2 (ETCO2) .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开胸前,采用机械控制双肺通气, FiO2在0.90以上,潮气量8~10 mL/kg ,呼吸频率12次/ min. 开胸后即行单肺通气(OLV) , OLV时气道压不超过 30 cmh3O. 对照组: 将非通气侧的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使该侧肺自行萎缩,通气侧肺机械控制通气. 实验组:于非通气侧支气管内插入一直径为2 mm 的细导管,通过一气道湿化装置与氧流量表连接,当OLV时持续吹氧,氧流量2 L/min . 导管另一端超出支气管导管末端1 cm . 通气侧肺用机械控制呼吸,潮气量为 5~8 mL/kg ,呼吸频率为 16~20 次/min ,吸呼比1∶1.5, 呼气末正压(PEEP)10 cmh3O . 分别于麻醉前5 min、侧卧双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15, 45 min,抽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x±s,用chiss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组内、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各时期SBP, DBP, MAP, CVP及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当OLV后,可见两组PaO2明显下降,但实验组在单肺通气15, 45 min时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对照组有3例出现低氧血症,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低氧血症. 两组PaCO2 在双肺通气后比麻醉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单肺通气后PaCO2及ETCO2 在各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表1). 表1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期的PaO2和PaCO2比较 3讨论
  OLV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1],麻醉中,吸入是纯氧,使得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HPV)这一机体的保护性自动调节机制受到抑制[2],吸入性麻醉药能抑制 HPV ,增加肺内分流,降低动脉氧分压[3]. 同时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临床上表现为低氧血症. 尤其在OLV初期,非通气肺未能有效地减少其血流量,使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增加吸氧浓度后反而抑制HPV.
  我们对非通气侧肺采用连续吹氧法以观察对 PaO2的影响. 发现OLV时,两组患者的PaO2 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 但实验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因为持续气流给氧易保持上肺气道开放,能提供一定的氧供,增加非通气肺的功能残气量,还可以扩张非通气侧肺进行气体交换,提高了氧合,同时使隔离肺产生压力,可防止肺不张,可使血液转移到通气侧肺,使 V/Q 平衡[3] ,减少了分流,提高了PaO2. 我们发现 OLV 时,对照组有3例出现低氧血症,而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低氧血症. 两组的PaCO2及 ETCO2在 OLV期间均无明显变化.
  在OLV中,预防低氧血症要采取多方面措施. 当潮气量过小时可引起通气不足,引起小气道过早关闭,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当潮气量过大时又可使气道压力过高,压迫肺泡内小气管,加大健侧肺的血管阻力,使右心血液分流至患侧肺,加重低氧血症[3] . 同时潮气量过大,气道压力过高,也可导致气管支气管损伤,术后将引起肺呼吸功能不全. 故在OLV时应避免潮气量过大而导致气道压过高,只要PaCO2在允许范围内即可[3-4]. 因为高碳酸血症可促进HPV形成. 在本组病例中,在OLV时,采用高频率、小潮气量,使得每分通气量不降低,术中由于有ETCO2监测,只要高碳酸血症在允许范围内.
  总之,防治OLV中患者的低氧血症,在确保气管导管位置正确的前提下,使用非通气侧肺行持续气流吹氧即可达到较满意的氧合效果,又满足 OLV 所要求的两肺隔离的目的,且对循环系统影响小.

参考文献


[1] 王楠,李文志 . 单肺通气中低氧血症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 .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25(4):196-199.

[2] 碧岚,刘子贵,樊理华. 单肺通气期间增加吸入氧浓度对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 浙江医学,2005,27(2):376-377.

[3] 刘勇,陈锋,王焱林,等.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J] .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3):253-254.

[4] 胡毅平.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及麻醉的若干问题进展 [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49-15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