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献综述范文2000字「护理论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6954 日期:2023-07-23 来源:论文网

优秀文献综述范文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以“M 汽车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随着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许多企业出现经营危机,面临经营困境。要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平稳健康地发展,有效应对这些困难,就需要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及时调整改进自身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模式。内部控制关注企业自身,严格把控企业的经营管理,着眼于其运营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目标,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本文以 M 汽车有限公司为案例,系统地梳理了其独特的内控制度,分析了其内控制度的模式、特点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对其制度构成、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地探析,并据此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全文共包括绪言部分、主体四大部分和结论部分。

首先,本文以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为背景,基于既有研究,梳理了行业内控制度的模式和特点,勾勒出我国汽车行业的大环境,为后文从外部分析内控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奠定基础。

其次,本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聚焦于 “国有企业”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主体,分析其内控制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析同样作为国企的 M 公司的独特特点。

再次,针对前述问题,分析现状、揭示问题并给出建议,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先是分析 M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潜在威胁;然后基于 2013版的 COSO 框架,以该框架的各要素和基本原则为评估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做出定量和定性评估,并结合前述所有分析,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从而对 M 公司内控制度的效力进行分析,揭示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后,本文针对前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具体包括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把控,强化企业监督管理,保持企业的透明度,倾听不同层级的员工的真实声音,畅通员工表达意见的渠道,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增强不同部门、不同员工间的沟通和交流,树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维等。

总之,本文对 M 公司的内控制度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根据其所反映的相应问题,总结出优化企业管理,促进现代企业经营信息化管理,发挥内控制度的风险评估和评价作用,可以作为样板来推广到其他国有企业公司甚至是已上市的公司,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内控制度的研究较多。其中,James 和 Donald(2004)在内控制度的评估标准方面,提出了基本框架和五大要素,并揭示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确保内控的效力提出了建议。

Hwang(2004)在评估内控制度效力时,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他通过层次分析法,着眼于由前述五大要素衍生出的新的指标,作为其评判标准。

COSO(2004)进一步发展了内控制度的评判标准,提出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使内控制度开始注重于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其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从企业的经营目标的设置,到企业规章制度的设计,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都要考虑其相应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对于风险承担,不再局限于具有一定职务的管理人员,而是可能由每一个负有责任的员工承担,从而更好地落实责任,细化管理。通过实行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

Gupta(2006)分别分析了企业内部环境和内控制度的效力,并据此指出,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Schwartz(2006)以成本收益为标准,全面评估了内控制度的效力,指出这种制度是基于企业的业务而设计的,达到了节约有效的成果。

Mc Nally(2007)在搭建内控制度效力评估体系时,分别分析了影响其效力的不同要素,并据此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Doyle et al(2007)指出,要想提升内控制度的效力,必须优化公司管理模式。

Huang(2008)在 COSO 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全新的评估标准,对内控制度的效力进行更加全面的评判。

Jokipii(2009)在研究内控制度的效力时,重点分析了其设立目标,并指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知名度、企业构成等,都会影响着内控制度的效力。

Ettredge et al(2011)对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家企业对融资的需求越旺盛,其本身的金融风险就会越高,这将导致其内控制度的效力随之降低。

Theresa(2012)指出,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地提薪,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内控制度的效力。

Balsam(2014)对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内控制度的效力与其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其中,限制性股权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企业高层持股数量与内控制度的效力之间呈反向关系,高层持股越少,内控制度越有效。

Kanagaretnam(2016)指出,个人主义文化越强的公司,其内控制度的效力也越强。相反,权力距离越远的公司,其内控制度的效力反而越低。

Robert.Moeller(2019)通过运用COSO 最新的模型,统一了不同框架的评判标准,分别分析了不同要素对于内控制度的影响,同时指出了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效力的方法和措施。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 2000 年公布了 “证券公司消息披露编报规则”,明确指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要求其要另附一份内容在招股说明书中,该部分内容用来阐明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杨雄生(2006 年)指出就组织而言,内部控制是自我管理和位置禁止;就社会而言,内部控制需要自觉地进行管理,为了确保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可控的资源。就个人而言,内部控制是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

戴彦(2006 年)指出由于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诸多,所以需要从多个层面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定量审计和定性审计,其中定量审计通过业务结构层面,定性审计通过组织结构层面。

王竞达、瞿卫菁(2007 年)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为外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了解企业提供基础参考的功能。

张宜霞、陈汉文(2008 年)提出为了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重点区域的审计应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功能。

王宏(2008 年)指出内部控制是需要企业员工和领导共同努力,职责分明,动态改进,权衡有效的管理流程,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战略性的发展目标,确保企业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推进企业有效遵守规章制度。

李志军(2009 年)将库存管理(物流部门的工作)与生产和运营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企业经济循环的关键风险控制点。继而为了强化内部控制,他提出应从财务核算,内部稽核,层级审批三个层面综合考虑的策略。

国家于 2010 年对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出台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新要求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对存货的入库和出库,采购和验收,盘点和处置,储存和保管等多个业务流程进行精准的操控需要采取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二是要明确信息管理技术对企业的存货的重要性,运用 ERP 等管理软件高效控制存货的价值流和实物流。

张键、杨忠智(2010 年)指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定期进行更新和改进。

杨轩(2011 年)指出内部控制审计需要通过两种评价体系来审计:业务层面的审计与组织层面的审计。

肖华(2012 年)在先前学者研究结果和相关理论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两点假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与盈余持续性直接相关,继而间接影响公司价值,三者之间成正比关系。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以无保留审计意见来代表, 盈余持续性用类似于Sloan (1996)等方法来衡量, 公司价值以托宾 Q 值来表示。通过分析验证 6000 多家企业样本,得出以下结论: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直接影响盈余持续性,二者成正比关系,同时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也成正比关系。

马军(2012 年)指出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为主,外部审计为辅。

余红梅(2013 年)指出对相关存货内部控制和库存的检查制度的评价工作。她提出就制造业企业而言,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同时构建完善的定期库存检查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她着重强调了真实准确的库存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真实准确的数据在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同时可为企业未来预测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她指出要想实现从源头降低材料和成本风险的目标,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供应商准入体系。

王彤,田媛(2013 年)提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内部控制审计息息相关,鉴于此,为了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实施,要求公司应该构建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孙敏(2016 年)指出要想把企业的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就要求企业要将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有效落实。

王清刚(2019 年)提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内部规范,高效运转的内在要求,作为十分关键的管理术语,在推动企业长久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配合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收益,一般来自经营,一般来自节约。节约主要靠控制与管理。

近年来,中国学者也为改善内部控制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周守华、胡为民等人在全面分析管理层内部控制质量与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审计披露和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等情况之后,得出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和内部控制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文献综述范文

四、论文结论

在本研究中,根据调查分析国内外大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COSO2013 的内部控制框架、模糊综合评价法,指出该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考核评价一汽轿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施,得出以下结论:

本文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和 17 项原则对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相应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分析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受相关要素与原则影响程度的大小,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再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绩效考核标准,对四个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赋值,最后将两个指标即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整合计算,最终获得 M 汽车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通过一系列分析研究,发现 M 汽车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希望为该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以及完善优化方向,根据 M 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评分结果可以看出该企业内部控制有少量缺陷,但整体内部控制具有有效性,所以本文建立的相关模型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有效性。因此。本研究内容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及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条件。

五、参考文献

[16]王婷.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

[17]周佺.H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18]陈鸯.一汽轿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19]郑岑.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20]陈晓乐.基于 COSO2013 视角的泰达股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7

[21]冷文慧.企业内部控制指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22]符越佳.中安消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D].兰州财经大学.2018

[23]甘蕊.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24]陈浩.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12.[25]徐晓峰.浅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大学,2012.[26]楼婷.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13.

[27]张天翼.内部控制在国企反腐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

[28]赵超亚.一汽轿车盈利能力研究[D];郑州科技学院,2020.

以上是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