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原文的情感等效之英语分析--以两个图书翻译项目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05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笔者拟研究文本中幽默、讽刺、悲伤、愤怒等情感负载语句或场景的翻译策略,尽量做到既不折损、增添实际信息,同时又帮助译入语读者准确感知原文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即确保原文与译文情感的一致性。

第一章 文学类文本的情感表达手法

(一)项目介绍
论文所选取案例主要来自两个英文图书翻译项目:《一百万步》和《学创业家思考,学总裁行动》。其中,《一百万步》为纪实类文学,原著作者为著名战地记者宾·韦斯特。他在 2001 年阿富汗战争期间深入到桑金地区,跟随第 3 野战排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以他们的视角,以士兵的手写日记与访谈内容为主要呈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战争。《学创业家思考,学总裁行动》则为管理类书籍,作者为贝弗利·E·琼斯,早年领导了俄亥俄大学的女性发展计划,是美国第一批前往华盛顿发展的女律师,后来还成为了《财富》世界 500 强能源公司的高管。书籍通过真实案例,向读者介绍了应对各种职场挑战的实用办法。两本图书皆已出版。

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两部图书的翻译。操作方法相似,完成形式均为团队分工合作,团队规模约 25 人,周期约 2 个月,流程包括术语管理、初译、互校、审校、通读与定稿。笔者在两个项目中均担任初译与互校的角色,工作量总计约一万中文 字。
............................

(二)情感的表达习惯
本文所探讨的“情感”包含褒义、贬义、兴奋、悲伤、讽刺、责备、吃惊、喜悦、痛苦等情感类型。
中文与英文分属不同语系:中文属汉藏语系,英文为印欧。再加上文化历史发展演变的巨大差异,如此一来,二者在构成方式、词法、句法、表达习惯等方面几无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中文是如何体现情感的呢?笔者以为,中文表达情感主要借助以下几种方式:
1. 语气助词。如“呢、吧、么、吗”等可以表示疑问;“啦、罢、呀、啊”等可以表示命令、劝告、请求。
2. 标点符号。问号表示疑问或责备;感叹号可以表示多种强烈的主观情绪,如愤怒、兴奋等;引号可以用来表示讽刺;省略号可以用来表示犹豫、自责等。
3. 副词。“难道、岂、居然、竟然”可以表示吃惊和责备;“反正”可以传达不在意的情绪;“果然”表达事实符合预料;“究竟”表达困惑。
4. 正面直接描述。如:“我不喜欢”、“我很生气”、“你很过分”等等.
英文表达感情色彩,除通过语音语调外,还常常借助语法来表达,比如选用不同的限定词、代词、后缀、感叹词、时态语态、甚至句子的形态结构。另外,中文的词义所携带的感情色彩多单一,而英文则存在较为普遍的“褒贬同词”现象。有关这一点我们会在后文详细叙述。
............................

第二章 英译中翻译项目的情感表达处理策略

(一)由英语“褒贬同词”现象引发的显化处理
中文词语的感情色彩多是明确的,即一个词语所携带的感情色彩往往或褒或贬,或正面或负面;而英语往往不是。在英语中,“褒贬同词”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即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从一个词本身去判断作者的口吻或态度,而是要借助语境和篇章来决定这个词在这里被用到的是它的哪一种感情色彩。举例来说,fine 这个英文单词,既可以表达“满意”、“很好”、“很精致”、“身体健康”等意思,也可以委婉地表达不满,比如 This is fine,在很多使用场景下,虽然表面是说 “可以,没问题”,但实际透露的信息是,“虽然不是很好,但我也勉强接受 了”。因此,在做英译中时,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中英文的这一差异,必要时对中文译文做显化处理。
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分析:案例一

原文:A majority believed the Pashtuns were untrustworthy, either because they were aligned with the Taliban or because they were intimidated by them. When a Marine patrol approached, the women and children ran away if there were Taliban fighters nearby. The villagers knew the Marines would respond with heavy fire.
初译:当地的普什图人要么与塔利班结成盟友,要么对塔利班忌惮不已,很多人为此觉得他们是不值得信任的。每当陆战队巡逻至此,只要附近有塔利班战士,村子里的妇女和儿童就会匆忙逃窜,因为他们知道,陆战队一定会以大火力对塔利班发动反击。
审校:大部分陆战队员认为普什图人不可信,因为他们要么与塔利班结成盟友,要么对塔利班忌惮不已。每当陆战队巡逻到一个地方,只要附近有塔利班战 士,村子里的妇女和儿童就会纷纷跑开,因为他们知道,陆战队一定会以大火力对塔利班发动反击。

分析:在英文中,respond 这个词本身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但是放在这个语境下,假如我们将其处理成“回应以大火力”,虽然文字相当,但语义其实不完全相当,因为作者的语气和口吻会被减弱很多,信息传递不完整。因此,译者引入 “反击”一词,看似增加了原文没有写出来的字,实则准确传递原文。这是在借助语境对词语做出情感表达判断之后做出的考量。
.............................

(二)对借助英语语法与习语表达的情感做显化处理

在前文我们提到,英语有借助语法结构表达情感的习惯,或称优势。比如说, he is no good to you 和 he is not good to you 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就相 差很多。再比如说,You did not say that,和 You do not say that,和 You are not saying that 这三个句子,借助时态传递了说话人的口吻和态度信息。而在从事英译中翻译活动时,中文往往无法做到以相对应的语法结构来表达同样的感情色彩,原因有二:第一,中英文句法、语法体系差别太大,很难找到对应;第二,即使有对应,传递出来的信息也不会对等。因此,译者在遇到这类情况时要特别小心,做到充分解读隐藏在语法结构中的信息,并尽量显化,尤其针对文学类作品。
以下是具体案例分析:案例一
原文:David Petraeus took over in the summer of 2010. He diligently kept in touch with many unofficial sources and received a torrent of complaints about onerous restrictions. His solution was to quietly pass the word that the chain of command below the top had interpreted McChrystal’s Tactical Directive too literally. Thus he avoided rebuking McChrystal by revoking his directive, while signaling that he wasn’t going be a hardass about enforcing it.
初译:2010 年夏天,戴维·彼得雷乌斯接替麦克里斯特尔上将成为阿富汗战场的新一任指挥官。他一直和许多下层士兵保持有联系,从他们那里他听到了大量关于限制令的抱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低调地传话给各指挥官,暗示他们对于上将的作战指令无需全盘照做。他这样处理既不会因撤除先前的指令而得罪上将,同时又可以向士兵们释放出一种信号,即在指令的实施方面,他不会做一个强硬派。 审校:2010 年夏天,戴维·彼得雷乌斯接替麦克里斯特尔上将成为阿富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他一直和许多官兵保持非正式联系,发现他们对限制令怨声载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低调地传话给各指挥官,暗示他们对于上将的作战指令无需全盘照做。他这样处理既不用撤销先前的指令,去得罪上将,同时又可以向士兵们传递一种信号,即他不会强制执行限制令。

..........................
第二章 英译中翻译项目的情感表达处理策略 ................................ 4

(一)由英语“褒贬同词”现象引发的显化处理 ........................... 4
(二)对借助英语语法与习语表达的情感做显化处理 ....................... 8
结语 ...................... 14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