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中美两国留学生教育结构之比较 由硕士毕业论文中心,硕士论文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中美两国留学生教育结构之比较
一、学历结构
与美国相比,来华学历留学生的学历结构有很大的差距。突出的表现是在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比例太小,一直维持在30 左右的低水平状态,高学历的留学生太少。2007—2008年中国接收的195 503名留学生中,在高校就读的仅92 491人,其中博士生2394人(占2.6 ),硕士生5361人(占5.8 ),本科生42 493人(占45.9 ),专科生790人(占0.8 ),其余为非学历学生(占44.9 )。各学历层次分布状态不理想:学历生比例小,高学历生比例更小。与之相比,赴美留学生中学历生比例一直保持在85 9/6以上,而且自2001年起,赴美留学生中研究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人数,占据留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约有48% ,即25万名赴美留学生在攻读研究生学历。2007—2008年赴美留学生总数567 039人,学历生占到91.7% ,其中博士生108 976人(占19.2 ),硕士生133 698人(占23.6 ),本科生177 982人(占31.4 ),专科生65 378人(占11.5 ),各学历层次的分布呈阶梯状分布,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导致中美留学生教育学历结构悬殊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两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首先,我国缺少吸引世界最优秀留学生的世界一流大学,而美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分之二,形成了卓越的学术声誉,这直接铸就了赴美留学生学历结构的高位。其次,对因成绩不佳不能考入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来说,很多人宁可选择海外求学而不在国内二三流的大学就读,而且队伍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家庭有能力支付孩子海外求学的费用。另外,相对国内的学位而言,西方大学的学位一直被认为具有优越性,“海归”就业优先、待遇优厚的状况对国内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二、专业学科结构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专业学科类别尽管在不断丰富,但结构还很不合理。留学生集中在文科类少数专业,且主要局限于汉语言、中医、戏曲等专业,理、工、艺术、体育等专业相对较少,新兴技术学科更是薄弱。来华留学生的专业相对集中,容易造成各高校学科专业重复建设,形成内部损耗并降低国际竞争力。而2008—2009学年赴美留学生最热衷的十大专业排名是:工商管理(占20.6 9/6)、工程学(占17.7 )、物理与生命科学(占9.2%)、社会科学(占8.5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占8.4 )、艺术及实用艺术(占5.2 )、医疗保健(占5.2 )、英语强化培训(占4.2 )、人文科学(占2.9%)、教育学(占2.7 )及农业科学(占1.3 )。人数增加最快的专业为工商管理(增加了25 )及工程学(增加了24 )口]。可见,美国留学生教育的专业学科结构比较合理,突显了高新学科的优势,符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新要求。
造成我国留学生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整体的学科专业在国际上还缺乏竞争力,科研学术水平相对低下。另外,我国高校所提供的教育国际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设置面普遍狭窄,课程设置与国外大学课程缺乏衔接,学分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等。现在,我国正努力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来获得进入国际教育服务领域的通行证,已经与3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等值互认协议,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正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既有利于我国教育的输出,也有利于来华留学生在协议国之间的流动。
三、生源地域结构
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大多来自亚洲诸国,来自欧美的留学生所占比例较小。2008年来华留学生按洲别统计显示,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仍居首位,152 931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8.43% 。按国别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名列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66 806人(占25.4 ),美国19 914人(占7.6 ),日本16 733人(占6.4 ),三国合计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0 。在生源最大的十个国家中,除美国、法国两国外,其余八国都是我国近邻。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华留学目前尚属于区域留学教育阶段,还没有进入实质意义上的全球留学教育阶段。
而赴美留学生来源广泛,遍布亚、非、欧、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其中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最多。从其生源最大的十个国家来看,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是其邻国,说明其留学生来源真正实现了全球化。
国际留学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周边国家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首选。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大部分国家属“儒家文化圈”,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沟通便利,因此,我们仍然要以挖掘周边国家的生源潜力为主。而且我国拥有四大优势:
首先,随着邻国间经济贸易互赖关系日益增强,来华留学人员还将增多;其次,东亚、东南亚与南亚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地区,到中国来的还只是少数;再次,中国国力逐步增强,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国;最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正式建成,这是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应乘势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及提升留学生的层次和质量。同时,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别比较单一,若国际形势发生大的变化,来华留学生事业就会产生大的波动。因此,我国在保证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欧美及其他大洲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市场,以生源的广泛性求得来华留学生生源的稳定性。
四、学院结构
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在教师和学生的来源和选择上都实行高度开放的政策,面向全世界选拔优秀人才。美国一流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一般占到在校生总数的15 以上,而且高层次的学历生占有相当比重。比如2008年哈佛大学有留学生4735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3 ;哥伦比亚大学有留学生668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6.3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更是以7482名留学生的庞大规模雄踞高校排行榜首位,占其在校学生总数的22 。美国2008年留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大学就有72所之多,超过1000人的更有171所之众 ]。
相比而言,我国高校接收的留学生,不仅数量少、层次低,而且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也远远低于美国院校。根据2007年1O月的统计,北京大学有长期留学生2587人(其中学历生1947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 ,这个比值在同年美国大学排行榜上列第39位。清华大学2009年有2740名留学生,其中学历生占70 ,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7 。单就留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而言,我国的最高学府离世界一流大学尚有很大差距。另外我国接收留学生的学校还很不普遍,2008年仅592所高校招收留学生,占高校总数的23 ,同年美国96 的院校接收留学生。
五、经费结构
奖学金制度一直是各高等教育强国开拓国际留学市场的有效武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奖学金项目,如联邦奖学金、私人基金奖学金、学院奖学金、系科奖学金、假期奖学金等,而且金额和享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也较高,形成了政府、高校与私人共同资助的留学生奖学金体系。2008—2009年赴美留学生中的35.1%享受了政府、高校及私人团体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助。反观我国,留学生奖学金主要由政府提供,有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长城奖学金(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HSK奖学金、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奖学金等几种。奖学金金额低,种类少,覆盖范围小,只有少量公费留学生可以获得政府奖学金。2007年我国高校留学生有92 491人,而获得资助的有8524人,仅占留学生总数的9 ,而对绝大多数的留学生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与私人团体很少出资设立专项基金来资助来华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英语论文: 中美两国留学生教育结构之比较由博士论文网,论文中心为您整理提供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