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62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金融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一


[1] 曾康霖,怎样看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四川金融,1993 年第 11 期,30-32页、26 页。
[2] 张维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什么问题,港澳经济,1999 年第 7 期,49-53 页。
[3] 宋增基、张宗益,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实证分析,商业研究,2003 年第 5 期,97-99 页。
[4] 刘力昌、冯根福等,基于 DEA 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系统工程,2004 年第 1 期,55-59 页。
[5] 叶康涛、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4第 5 期,128-142 页。
[6] 刘山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融资效率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53 页。
[7] 张祥建、郭岚、徐磊,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年第 1 版,204-205 页、215 页。
[8] 徐凤、卢奇、李鹏涛,基于 DEA 的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效率研究,财会通讯,2014 年第 3 期,18-19 页。
[9] 杨金保、张春宝,我国航运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探讨,世界海运,2000 年第23 期,44-45 页。
[10] 匡海波,基于超效率 CCR-DEA 的中国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评价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7 年第 6 期,142-148 页。
[11] 杨泊,港口业上市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31-36 页。
[12] 竺媛媛,基于 DEA 和 Malmquist 法的航运上市公司效率实证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32-49 页。
[13] 李颖,我国航运企业融资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7-9页。
[14] 张雪梅、赛志刚,企业融资效率涵义及评价方法相关文献综述,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 年第 6 期,81-84 页。
[15] 宋文兵,关于融资方式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金融研究,1998 年第 1 期,35-37 页。
[16] 佘运久,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
[17] 杨兴全,上市公司融资效率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年第 1版,30 页。
[18] 孙宋芝,关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研究,商业时代,2011 年第 7期,58-59 页。
[19] 范伟杰、苏娟,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经营管理者,2013 年第 6 期,37 页。
[20] 刘菲,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年,14 页。
[21] 肖翔,企业融资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2版,26-33 页。
[22] 王辉、严武,股票融资、股市周期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年第 1 版,121-124 页。
[23] 蒂莫西.J.科埃利、D.S.普拉萨德.拉奥、克里斯托弗.J.奥唐奈、乔治.E.巴蒂斯,效率与生产率分析引论(第二版),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 版,56-59 页。
[24]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 和网络 DEA,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1 版,81-82 页。
[25] 张晨,我国中小航运企业融资效率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12-13 页。
[26] 刘宇,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240-242 页。
[27] 魏淼,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实际效率问题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21 页。
[28] 刘志远、覃家琦、梅丹、陆宇建,企业投资绩效评价与融资成本估算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12-18 页。
[29] 许欣驰、王文杰,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非制度因素,经营管理者,2014 年第 2 期,13 页。
[30] 陈敏,公司治理与投融资效率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 版,85-87 页。
[31] 骆国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股份数量的合理生成与控制机制,财会月刊,2013 年第 2 期,77-79 页。
[32] Modiigliani, Frano, Miller, M., H., “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48,PP261-297.,1958.
[33] Shleifer, A., Vishny, R.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of Politcal Economy, PP94., 1986.
[34] Eugene, F., Jensen, M.,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l”, Journal ofLaws and Economics, Vol40(2), PP189-199., 1983.
[35] Blair, M., Ownership and Control: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Twenty-First Centur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5.
[36] Myers,S. C.,Majluf,N. 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 Vol.13, Jun, PP187-221., 1984.
[37] Hackbarth, D., “Managerial Trai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Journal of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43(4), PP843-881,2008.
[38] Baker M., Wurgler J., “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The Journal ofFinance, Vol.1, PP1-32., 2002.
[39] Jensen, Mchael, Meckling, William,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3,PP305-360., 1976.
[40] Harris.M., Raviv, A., “Corporate Control Conte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20, PP55- 86. 1988.
[41] Hart, O., 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2] Roosenboom, P., Schramade, W., “The Price of Power: Valuing The ControllingPosition of Owner – Managers in French IPO Firm”, Journal of CorporateFinance, Vol12, PP270-295, 2006.
[43] Sangkyu R., Jungnam A., “Evaluation the Efficiency of a Two-stage ProductionProces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4, PP395-410, 2007.
[44] Villalonga, Belen, Raphael Amit, “How Do Family Owership, Management, andControl Affect Firm Value?”, Forthcoming i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
[45] Solomon T., “The Allocation and Monitoring Role of Capital Markets: Theory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39(4), PP701-730, 2004.


金融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


[1] 马文心、汤孟泽、张鸿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融资问题探究及建议,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 年(06),44-47 页
[2] EPA Clean Energy-Environment Technical Forum Energy PerformanceContracting in State Facilities,Performance Contracting in StateFacilities,Apr.,10,2008,PP1-11
[3] Suchismita Bhattacharjee, MS, Somik Ghosh, MS, and DeborahYoung-Corbett, PhD : Energy Service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inConstru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1-9
[4]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合同能源管理,2012 年第一版,P16-27
[5] Charles Goldman, Nicole Hopper, Julie Osborn, LBNL,and Terry Singer:NAESCO,Review of U.S. ESCO Industry Market Trends: An EmpiricalAnalysis of Project Data,Energy Policy, 2005,P387-405
[6]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建设科技,2011(04);
[7] 刘青志,张文艳: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产业经济,2011,(03),P63—64;
[8] 贾晓燕,封延会: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现状与突破,中国科技论坛,2012,(04),P30
[9] 吕荣胜,王建,高杨林:我国中小型 EMCO 的融资模式研究,商业研究,2012(02),P172-176;
[10] 丁友卫: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探讨,价格月刊,2012(06),P76-79:
[11] 孙坚:节能服务企业融资情况分析,上海节能,2008(06),P19-20;
[12] 周鲜华,贾丹: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融资租赁模式创新研究,建筑经济,201l(09),P80-83:
[13] 董静:论合同能源管理与融资租赁结合,财经界,2011(08),P38;
[14] 吕荣胜,王建:中外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发展对比研究及启示,中外能源,2011(16),P22-28
[15]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节能服务产业“达沃斯”力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节能服务,2014,P14-16
[16] 苏 星,吕韶阳,徐克良,袁宝荣: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分析与建议,专家建议,2012(11),P36-41
[17] 张文平:合同能源管理与融资租赁结合方式应用选择,中国总会计师,2013(06),P78-79
[18] 史燕平,融资租赁原理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三


[1] 宋斌、林则夫、刘黎黎、张冰洁,基于博弈期权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系统管理学报,2013 年 11 月,758-767 页。
[2] 张卫国、史庆盛、许文坤,基于全最小二乘拟蒙特卡罗方法的可转债定价研究,管理科学,2011 年 2 月,82-89 页。
[3] 庄琦,基于信用风险的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
[4] 吴小瑾、陈晓红、张泽京,基于公司价值的可转债定价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5 年 10 月,29-33 页。
[5] 吴正、阳佳慧、张依文,具有巴黎期权特性的可转债定价问题研究,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2013 年 12 月,295-304 页。
[6] 马超群、唐耿,引入信用风险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4 年第 8 期,69-73 页。
[7] 闻岳春、邱小平,我国可转债定价模型探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 年 8月,63-70 页。
[8] 许文坤、张卫国、陆文可,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可转债模糊风险度量,中国管理科学,2011 年 10 月,499-504 页。
[9] 赵静、姜伟、杨春鹏,基于投资者情绪的基础可转债定价研究,青岛大学学报,2011 年 11 月,82-86 页。
[10] 王冬年、韩丹、李宝新,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债券性还是期权性?,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 年 9 月,44-51 页。 [11] 熊思灿、杨志辉,一类可转债的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年 12 月,396-400 页。
[12] 陈晓红、吴小瑾、彭佳,一种新的基于公司价值的可转债定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7 年 2 月,34-39 页。
[13] 李汉军、罗长林、马书博,中国可转债折价成因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 年第 2 期,44-50 页。
[14] 杜云杰,转换期内可转债风险与溢价分析—来自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实证,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15] 胡秋灵、张苏凤、王宁,中国可转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经济与管理,2010 年 11 月,26-31 页。
[16] 周正怡、吴冲锋,现金分红与转股价调整对可转债定价的影响,投资研究,2013 年第 9 期,55-67 页。
[17] 郑振龙、康朝锋,可转债投资对股票投资的绝对占优:中国可转债市场效率的一个反例,当代财经,2005 年第 5 期,38-39 页。
[18] 刘星海,可转债转股对标的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海南金融,2009 年第 6 期,32-36 页。
[19] 周铭山、董志勇、方旭赟、黄伟,我国可转债定价效率可以提高吗?——基于套利交易成本的视角,经济学,2013 年 7 月,1277-1298 页。
[20] 张秀艳、张敏,可转换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关系——基于二元 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年 4 月,133-140 页。
[21] 黄建兵,中国的可转换债券与市场价格的有效性研究,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 年 3 月,63-67 页。
[22] 耿文博、刘晓明,可转换债券收益率与基础股票收益率的动态关系研究,时代金融,2014 年 3 月,180-182 页。
[23] 贾甫、谢铭庭、郑琛、董笑蕊,中国资本市场可转债发行与标的股票价格波动的关系研究,南方金融,2013 年 6 月,66-72 页。
[24] 张书云,Granger 因果检验用法探讨,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 3月,244-251页。
[25] 郑振龙、林海,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04 年 2 月,93-99 页。
[26] Black, F., Scholes, M. (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1: 637–65.
[27] Ingersoll J. (1977a): “A contingent claim valuation of convertiblesecurit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 289–322.
[28] Cox, J., Ross, S. (1976): “The valuation of options for alternatestochastic process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145-166.
[29] Brennan, M.J., Schwartz, E.S. (1980): “Analyzing convertible bond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5(4): 907–929.
[30] Tsiveriotis, K., Fernandes, C. (1998): “Valuing convertible bondswith credit risk”, The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8(2): 95–10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