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节约能源,管道运输已成为石油输运的主要形式,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其优势相当的明显。石油产量的日益增加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的长管线输运已成为能源输送的主要手段之一。管线工程是一项益处多、效率高、一次性投入且多年受益的工程[1]。建设管线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结合吴定输油管线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从管线工程建设的不同时期对自然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1.1油气管道的发展
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输油管线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现如今我国陆地输运石油方式主要为管线输运。自建国至今,我国石油管线运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见图 1),管线总长已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 0.02 万千米增加到如今的 8.5 万千米。虽然我国已建成 8.5 万多公里油气管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管网的规模和覆盖程度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管线输运的快速发展并未能弥补其起步较晚的缺憾,管线输运在货运市场所占的份额仍落后于其他运输方式。与美国管线输运量占总货物运量的较高比重相比,我国管输比例还相当小,与该国还存在相当的差距[2]。因此,若想达到世界先进货运水平,我国石油管线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管线建设将不断高潮迭起。
1.1.2陕北地区石油工业的发展
随着陕北地区石油开发技术不断进步,石油开采量日益加大,陕西省已成为我国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据陕西省石油化工调查部门的消息,上年度陕北地区油品产量比前年净增252万吨,月产记录在一年中被刷新7次,陕西省石油产量实现了新突破,达到1308万吨。在全国12个年产百万吨以上原油大省(区)中,陕西省排名第四位。由于陕北地区石油开发和输油管线建设的高潮迭起,该区域石油管输工程的总体实力不久将会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3]。
1.1.3陕北地区生态状况
陕北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48′~39°35′,东经107°28′~111°15′,总面积8.06×104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9.05%左右,包括榆林和延安两个市。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极为显著,是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陕北地区每年有8亿吨泥沙流入黄河,约占三门峡以上河段黄河输沙量的一半。陕北高原的黄土地以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作用强烈著称。其特殊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降水量相对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黄土层深厚,土壤侵蚀作用强烈;自然灾害频发等。实际上,目前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已成为了一个支离破碎的沟壑农业生态体系[4]。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减少管道建设对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对该地区输油管道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所在。
2陕北地区输油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管线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性的,不同的生态区域和气候带是工程经常穿越的范围。设计勘测期、施工期以及运营期是管线工程建设常被划分为 3 个阶段。在项目设计勘测期,主要进行的工作为土地调查、测量及文物勘查等,该时期工作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小;施工期工作非常繁琐,主要包括一系列对地表影响较大的活动。陕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此期间会因地表开挖、地表植物的挖掘和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存放等施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正常运营期,管线输运原油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极小。但是油气输送的事故风险率却高于项目开发,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管道设备老化等。一旦发生事故,油气对环境的污染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10]。管线建设项目污染工序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管道及巡护点建设对管线周围植被、土壤等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
2.1施工建设期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⑴ 生态影响:管线敷设和为管线施工修筑的伴行道路,将直接破坏、干扰大面积表土和地表植被,打破了地表的原有平衡状态。因此下文会着重研究管线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并且对管线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⑵ 废水:主要是管道和巡护点建设产生过程中的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管道试压废水。因施工管道跨越大河沟,施工期会对大河沟地表水产生影响,主要污染物为 SS;施工人员会产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SS;施工管道需进行管道打压试验,试压介质采用清洁水,产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⑶ 废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砂石粉筛分、路面扬尘等会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增加,在施工段会有一定范围内的超标。载重车辆与其它燃油类机具排放尾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粉尘,会使大气中 CO、NO2、SO2、TSP等指标在局部地区偏高。⑷ 噪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车辆产生;目前我国管道建设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装载车、吊管机、各类电焊机、柴油发电机组等。由于管道属于线性工程,分段施工,施工周期较短,施工噪声在短时间内会对局部声环境造成影响。
3 陕北地区输油管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16-30
3.1 管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6
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16-23
3.2.1 系统分析法................ 16-21
3.2.2 指数评价法................ 21-23
3.3 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建立................ 23-27
3.4 生态评价及预测方法................27-29
4 吴定输油管线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30-44
4.1 项目概况 ................30
4.2 自然环境简况................ 30-34
4.3 工程分析................ 34-38
4.3.1 施工期 ................34-37
4.3.2 营运期 ................37-38
4.4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38-42
4.5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42-44
5 吴定输油管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4-54
5.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44-45
5.1.1 调查范围................ 44
5.1.2 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 ................44
5.1.3 土地利用现状................ 44
5.1.4 土壤侵蚀................ 44-45
5.1.5 生态环境现状................ 45
5.2 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45-48
5.3 管道沿线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8-50
5.4 生态环境评价结果................ 50
5.5 生态环境补偿措施 ................50-54
结论
近年来,随着陕北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陕西省成为我国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长输油管线成为能源输运的重要手段。管道工程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是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工程。管线工程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本文结合了吴定管线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从管线工程建设的不同时期对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⑴ 分析了陕北地区输油管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⑵ 将系统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的相结合,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其中包括选取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归一化指数的计算以及生态评价的预测方法;
⑶ 本文研究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较为简单合理、明确易懂、是实用性较强的定量评价方法。此法可为日后陕北地区输油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⑷ 对吴定输油管线建设项目应用上述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建设前后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EI 值分别为 57.66 和 54.39,生态环境状况分级从良下降至一般,管线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5≤ΔEI=-3.27﹤-2,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分级表判断,该项目工程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状只是况略微变差;
⑸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量较大,因此项目需根据评价中所提出的办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及时补偿,使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参考文献
[1] 戚爱华.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国际石油经济 2010.12:57-59
[2] 田瑛,甄建超,孙春良,庄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历程及发展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2011,22(4):4-8
[3] 蒲 明,马建国.2010年我国油气管道新进展[J].国际石油经济,2011(03):26-33
[4] 姬艳梅,王小文,梁宝翠,洪雷.陕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271-274
[5] 赵廷宁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
[6] Kimothi Juya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http://sblunwen.com/jzhjlw/ of a few selected watersheds of theChamoli district (central Himalaya)usingremotely sensed da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emote Sensing,1996,17:7
[7] Adger Whitby.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forestry:the initial experience.Journal ofRural Strdies,1991,7:4
[8] Dominique Alheritiere.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forestrylaw.Unasylva,1980,31:125
[9] 古晓丹.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07, (02)
[10] 熊春平,朱权云,翁帮华.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33(5):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