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某公园景观设计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98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选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采矿活动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矿产资源的枯竭,继而产生了废弃的矿山,废弃矿山是矿产资源被开采殆尽的特殊土地,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结构和自然景观。如今我国许多矿业城市存在废弃矿山,如何做好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如何保护矿山遗留下的矿业遗迹并合理开发利用是关系到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大事。为了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人地矛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促进E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景观设计的羊段对废弃矿山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矿山公同成为治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矿业遗迹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図各省市开始重视建设矿山公园。2005年,7月23日国土资源部批准第一批矿山公园的建设,201?年10月7日,批准建设第二批矿山公园。迄今为止,我国己有矿山公园66家,其中有20家己经开园。在我国,矿山公园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景观设计理论尚未形成体系,造成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矿山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析,期望以此来推动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进步和提高。


1.2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选题研究的目的
由于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矿产资源枯竭形成的大量的矿业型工业废弃地存在于我国很多城市之中。毋庸置疑,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以及采完成以后会对矿山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说: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产生、二氧化硫的传播、废水、废瘡的排出、空气中粉尘量增加等情况,给当地的空气,水,土壤都造成了污染,成了一个难以解幵的城市“死结”。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扩大了城市中心区域,许多的土地被闲置了出来,其中就包括矿业弃置地——废弃矿山。对于这些弃置的土地,我们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化设计后,才能使废弃的矿山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可使昔円矿业城市中矿业弃置地得以重新使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矿山公园是近些年来产生的新型公园,对其景观设计的研究,有利于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具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并有助于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本文通过对废弃矿山景观设计进行调查研究,确立矿山公园系统的模式体系,建设以保护矿业遗迹为主,科普教育、旅游休憩为辅的综合型公园。


1.2.2论文选题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本文通过对我国矿业废弃地的治理和矿山公园的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的理论指导矿山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的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矿山公园可以用景观设计手段来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矿业设备、地质遗迹、矿坑、水体、植物等可利用的资源,以景观生态学与相关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对废弃矿山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恢复矿山的生态的同时开展矿业遗迹展示、工业旅游、科普知识教育、生态游憩与观光,以此来完成使废弃的土地重新利用和变矿业弃置地为绿色环保公园的目标。矿山公园是一个特殊的、新型的公园,我国矿山公园的建设始于最近几年,就其景观规划和设计理论问题的研讨,对景观设计学、环境生态学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废弃矿山的景观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工程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矿山废弃地退化景观规模很大,针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应当力求通过对退化景观的治理与循环利用来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个领域的研究将对退化景观的生态修复设计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2章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2.1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自发开展起来的。但是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等方面相对落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矿山的生态恢复工作还处于小范围、不成熟的状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年全国累计恢复各类矿山废弃土地约53.2万公顷,其中大中型矿山恢复废弃地约4万多公顷,但是,全国的乡镇小型矿区的生态恢复却是寥寥无几。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北京、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山西朔州、山东兖州等矿区在不断实现土地复耕、生态恢复建设,并且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生态恢复的例子。如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兖州煤矿、深圳和北京的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总体上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有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才初具规模。近十年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北京矿冶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但是研究的目的都是改善环境,维护矿区的安全、缓解土地需求压力,没有对矿山景观设计,建设矿山公园方面进行同等研究。


第3章 废弃矿山景观特征............... 20-24
3.1 废弃矿山的特征.............. 20-22
3.1.1 土地特征.............. 20-21
3.1.2 景观特征 ..............21-22
3.2 废弃矿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24
第4章 建设矿山公园的意义 ..............24-28
4.1 建设矿山公园的生态意义.............. 24-26
4.1.1 废弃矿山的生态特征 ..............24
4.1.2 废弃矿山的生态存在需要..............24-25
4.1.3 矿山公园的生态意义 ..............25-26
4.2 建设矿山公园的人文意义.............. 26-27
4.2.1 对矿业遗迹保护意义.............. 26
4.2.2 矿山公园景观具有典型性 ..............26-27
4.2.3 有利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27
4.3 矿山公园的社会经济价值.............. 27-28
第5章 矿山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28-42
5.1 矿山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28-30
5.2 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30-32
5.2.1 保留与改造并重 ..............30-31
5.2.2 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设计.............. 31-32
5.2.3 生态恢复设计.............. 32
5.3 矿山公园景观具体设计.............. 32-40
5.4 小结.............. 40-42


结论


矿山公园是时代的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经济转型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公园,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肯定。矿业废弃地种类多样,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的发展模式。景观设计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重塑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景观设计的过程实现对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矿业遗迹文化的保护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矿山公园这一典型景观设计研究,探讨分析了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矿山景观设计的理念,探讨了一些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但是论文涉及景观设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美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矿山弃置地自身种类也异常繁多,无法为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方案。本文通过对废弃矿山的环境特点、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探析为今后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一、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必须在治理生态环境与矿山公园的景观设计结合起来,通过景观设计实现公园的生态恢复。
二、注重创意设计,打造精品工程,深入挖掘矿业文化内涵与场所精神。使每个矿山公园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突出其独特的历史及文化特征。
三、矿业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处理好矿业遗迹与公园的功能关系,矿业遗迹见证了人类采矿的历史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具有保留的价值。不同的矿业遗迹应该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去展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公园的铺装、绿地、水体、小品等各类景观元素的设计也与应矿业遗迹相配合,突出遗址本体、彰显公园主题。
四、学习欧美与日本发达国家后工业景观设计中将工业业废弃地设计成为工业遗址公园的方法与思路来指导我国的矿山公园的建设。
五、通过矿山公园景观设计重建美化与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
本文的创新点是以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废弃矿山的问题。矿山公园的建设可以妥善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挖掘和展现矿山文化内涵,营造具有生态特色与文化气息的新景观,使我国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生态设计思想是当今景观设计中最活跃的思想之一。推广能耗低、环境影响小、材料循环利用的新景观是今后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对矿山公园景观设计做了综合性的研究,希望为广大的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其他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论文研究中存在着不足,论文的研究主要是依靠查阅相关的文献,但是缺少相关的实践与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加之矿山公园方面的资料比较少,本人的理论水平有限,论文中定会出现诸多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出版社,2010.1.
[2]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费瑞德.A.斯迪特.生态设计——建筑.景观.室内.区域可持续设计与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约翰_0.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俞孔坚,庞伟.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产业用地再生设计探索,岐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孔祥伟,李有为.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0
[8]比尔.鲁德,张明顺译建筑材料能源与环境朝向生态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
[9]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栗德样.生态设计之路——一个团队的生态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