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腺母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668 日期:2025-10-21 来源:论文网

       作者:巢云鹏, 李慧芳, 詹力, 龚幸春

【关键词】 卵巢; 性腺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卵巢性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和类似于未成熟的支持及颗粒细胞组成。国内仅有10余例报道,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旨在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8岁,因原发性闭经于2007年2月25日入院诊治。体检:女性体态,身高162 cm,体质量45 kg,双乳房未发育,呈男性乳房表现,腋毛少,外阴部未发育,阴毛少,阴蒂稍肥大,阴唇菲薄,阴道小,深约6 cm。血雄激素34.5 nmol/L,雌激素14.67 nmol/L,外周血核型46,XY。手术所见:子宫呈始基子宫外观,左侧卵巢样组织体积小,色白,表面见片状粟米大小质硬的颗粒;右侧卵巢样组织亦小,外观同左侧,因临床诊断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故剖腹探查时切除双侧“附件”。

  1.2 方 法

  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DAB显色,选用抗体PLAP,CD117,CD99,Inhibin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2 结 果

  2.1 肉眼观察

  左侧输卵管长4.5 cm,直径0.2 cm,右侧输卵管长4.6 cm,直径0.2 cm,双侧输卵管均可见伞端,两侧性腺均为条索状,大小分别为2.2 cm×1.2 cm×0.6 cm及2 cm×1 cm×0.5 cm,切面均呈灰红灰白色,切开时有砂砾感。

  2.2 镜 检

  两侧性腺病理变化相同,瘤内肿瘤细胞呈巢排列,各巢大小不等,基本为圆形或卵圆形,巢内可见两种细胞,一种为类似无性细胞瘤和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体积大,胞质丰富而透亮,核大而圆、深染位于中央,有的核仁明显。另一种为类似未成熟支持细胞或颗粒细胞的性索细胞,性索样细胞小,长卵圆形、梭形,边界不清。上述细胞构成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中央为一大群大而圆的胞浆透亮的生殖细胞,巢周为小的性索样细胞,形成花环样结构(图1);另一种是长卵圆形性索细胞围绕无定形、嗜伊红、玻璃样物质排列,构成CallExner小体样结构(图2)。巢周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内见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钙化灶,多数巨大,常位于细胞巢内(图3)。间质内还可见片巢状黄素化的卵泡膜样细胞及缺乏Reinke结晶的Leydin细胞样细胞群(图4)。双侧输卵管黏膜皱襞显著减少。

  2.3 免疫组化

  瘤巢内大而圆的生殖细胞表现为PLAP(+)(图5),CD117(+),小的性索样细胞表现为CD99(+),Inhibinα(+)(图6)。

  病理诊断:双侧卵巢单纯型性腺母细胞瘤。

3 讨 论

  性腺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该病首先由Scully于1953年所报道,组织来源有3种可能[1,2,4]:其一认为来自原始性腺,该类患者均有性腺发育不全;其二认为来自始基性睾丸组织,该类患者均含有Y染色体;其三认为来自多卵泡错构性畸形,该类患者的性腺仍为卵巢,但发育不全。本病例就发生在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的基础上,性染色体检查为46,XY。临床上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及30岁以前女性,根据肿瘤产生的类固醇激素、异常性腺、内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2-4]:(1)非男性化表现型女性,约占60%,大多数为正常女性表现,少数患者身材矮小,或呈Turner综合征,患者多因原发性闭经而求治,妇科检查难以扪及肿瘤,有的在剖腹时见婴儿型子宫及输卵管,肿瘤多发生在性质不明的性腺或条索状性腺的基础上;(2)表现型男性:约占15%,表现不同程度的外生殖器分化异常,主要是男性假两性畸形伴混合性性腺发育不良。剖腹探查可见幼稚型子宫及单侧或双侧发育不良的输卵管,性腺可为睾丸、性质不明的或条索状性腺。(3)男性化表现型女性,约占25%,身材多数正常,仅个别过高或过矮,无Turner综合征,常见原发性闭经,伴男性化症状,如面部多毛,有粉刺,声音低沉,乳腺萎缩,阴蒂肥大。剖腹探查见婴儿型子宫、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发育不良及条索状性腺,本例就属这一种类型。内分泌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所含的支持-颗粒细胞样细胞可以产生雌激素,睾丸间质样、黄素化卵泡样细胞可以产生雄激素,患者多有高促性腺激素(FSH,LH),高雄激素、低或正常值雌孕激素[1]。如肿瘤含有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成分,还可出现高HCG等,患者染色体中大多含有一个Y染色体。

  病理上,肿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条索状,约1/4病例肿瘤仅在显微镜下可见,大于1/3的病例为双侧性,单侧病例以右侧居多,倘若肿瘤体积较大,往往提示混有生殖细胞来源的其他肿瘤,特别是无性细胞瘤和绒癌等[2,5,6]。肿瘤外表尚光滑,圆或卵圆形,常呈浅表分叶,质地略软或坚韧,切面呈灰白色或棕色,常常有小囊腔,局部有斑点状黄色和暗红色出血区,以及散在的颗粒状钙化小斑点,量多时有砂砾感,本例就含有较多大小不等的钙化颗粒,以致质硬表面呈灰白色。

  性腺母细胞瘤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后者是指在性腺母细胞瘤中混合有生殖细胞来源的其他肿瘤性成分,常见的是无性细胞瘤(约占50%),其次为绒癌、内胚窦瘤、胚胎性癌等(约占10%)[1,4,5]。肿瘤合并存在时,容易遗漏该病的诊断。当发现有异常性腺时,应多取材,仔细检查,常可发现小区内有性腺母细胞瘤。

  性腺母细胞瘤不典型时需要与下例肿瘤鉴别:(1)无性细胞瘤:性母细胞瘤所含的生殖细胞样细胞酷似无性细胞瘤之瘤细胞,但前者细胞稍大,常见多量钙化灶,而无性细胞瘤无钙化灶,间质内常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另外当生殖细胞过度生长时,镜下表现为无性细胞瘤,而性腺母细胞瘤常被忽略,因此当见到有钙化灶时,应对肿瘤仔细检查,多取材,常可发现灶性典型病变。(2)环状小管性索瘤:该肿瘤亦有类似支持细胞或颗粒细胞类型的细胞,组成环状或实性小管,并有玻璃小体及钙化倾向,但无生殖细胞,肿瘤亦不起源于发育不良性腺或胚条性腺,也没有性染色体异常,可资鉴别。(3)两性母细胞瘤:它具有典型的CallExner小体的颗粒细胞及管状结构的支持细胞,虽然间质内有睾丸型间质细胞或黄素化卵泡膜细胞,但无生殖细胞及多量钙化灶。(4)非性母细胞瘤型生殖细胞-性索-间质混合性肿瘤:该类瘤排列方式不同于性腺母细胞瘤,且缺乏钙化灶及瘤巢基膜样嗜酸性物质沉着(嗜伊红玻璃样物质),该瘤发生在解剖结构、表型和基因均正常的女性,故临床上不并发性腺发育不良症状,染色体为正常核型46,XX。

  性腺母细胞瘤的性质决定于肿瘤是单纯型或是混合型,如肿瘤是单纯型,则很少复发或转移,可考虑为良性或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手术切除病变性腺后无须进行其他治疗,仅需注意密切随访[1,4-6]。混合型则根据混合的生殖细胞肿瘤决定其恶性程度,术后必须辅以化疗及(或)放疗,无性细胞瘤对化疗和放疗均相当敏感[5-6]。对于单侧型性腺母细胞瘤,因为对侧性腺常呈条索状或呈不成熟的睾丸或卵巢,不具有正常的功能,而且具有发展为肿瘤的潜在危险或已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肿瘤,应手术切除,如对侧性腺表现正常,则需活检来确定性腺性质。本病例随访1年健在。

参考文献


[1] 陈晓瑞,赵承络.性腺母细胞瘤[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15(2):174.

[2] 张安民,王 啸,张兰仙, 等. 性腺母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 13(5): 325-328.

[3] 黄志勇. 实用妇产科病理学[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07-208.

[4] 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 妇产科病理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44-247.

[5] Tavassoli FA, Devilee P. 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9-221.

[6] 武忠弼,杨光华. 中华外科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08-14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